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觀點評論|規劃設計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留住城市的文化脈絡
強調公眾參與,提升公眾的保護意識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 湯羽揚 首先,我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區”推介是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走過了幾十年,是一個大的系統,如果用“點、線、面”來比喻比較容易理解,將文物保護單位看做是“點”,其保護相對容易,將街道看做是“線”,它的保護就困難一些了,將歷史文化街區看做是“面”,保護難度就很大了。本次推介活動選擇哪一點,即處于這個系統的哪一環,要明確,也是十分必要的。 我個人認為,此活動應該重視公眾參與,并從普及公眾關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知識的視角切入。我想,由于歷史街區情況比較復雜,公眾判斷較為困難,因此從“街”開始推介,可能更容易使公眾參與進來。 另外,關于評審的要求,我個人覺得年限不是最主要的,街道的繁榮度也不是放在最前面的。評審時不應該把歷史文化街的重心放在商業角度上,能夠使居民安居樂業,有宜人的環境和親密的鄰里關系也是好的,不能違背文化遺產保護的初衷。我認為,一是要看重區段保護下來歷史信息量;二是保留下來的民間傳統活動,這比現在的商業活動可能更有意思;三是管理要做好,包括其吸引力、特色。有沒有居民參與保護也很重要,尤其是原住民而非外來人的參與,如果只是單純的政府強制,這個街區的活力是不能長久的。 從各省市現有歷史文化街區中精選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張 杰 我覺得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區的推介范圍在各地政府依照有關法規已劃定公布的歷史保護區中挑選是最好的,把我們這次活動作為那個工作的一個樣本和引導方向。評選標準可涵蓋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合理利用,街區活力、環境風貌、社區管理等方面。希望把推薦的標準制定和現有的政府的歷史保護區工作的目標形成互動。在現有保護工作的基礎上,挑選那些工作開展得最好的,社區真正有意愿保護、參與這項工作的街區作為名街。在現有歷史文化街區基礎上搞推介更好,要少而精,這樣在地方上可以起到一個啟示和模范的作用。 另外,因為這次是媒體主辦的活動,宣傳形式不要盲目地搞時尚,避免把歷史和民俗文化都弄成了時髦的東西。原則上,我不反對歷史和時尚相結合,但不要把歷史的東西都搞成時髦的。上海新天地是一種模式,但不能因為新天地火爆,全國各地一搞街區保護開發,都要去學新天地。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活力不代表都要開店辦商業,老百姓安居樂業也是一種活力。 名街推介應該側重地域特色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侯衛東 關于本次活動的性質,我認為,歷史文化名街區推介活動,是一種媒體推介、宣傳性質的活動,當然,這項活動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區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這次活動要注意和國家級的名城、名鎮、名村體系有所區分,也可以互補。 另外,評選標準方面,我提幾點意見:涉及到評選的文化要素,應該注重街區的獨特性和地方特色,而不只是泛泛地講當地的文化。所以,我認為歷史文化名街區不應是統一的標準,可能在全國范圍內,在不同的區域內,要更多地注重地方特色。 另外,關于推薦中的“知名度”問題,我認為,一個省市對于傳統文化來說未必剛好就是一個具有完整核心價值的片區,所以應該是“區域內”,不要把它限制在本省或本市內,而是一個大的“文化區域”。比如說陜西關中地區,不是一個行政概念,是一個文化概念。 另外,涉及到“經濟地位”,剛才有專家提到,應該跟現代的經濟發展狀況相結合。我想強調一點,“經濟地位”不應是具體的GDP等量化數值,如果這片街區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而有效的影響,也應該算是擁有較高的經濟地位。這一點上,我們應該從較宏觀的角度來衡量。 另外,活動的標準應該重視街區的管理和相關利益參與者。對于一個街區來講,如果相關管理者、利益者自己都不重視,把它選為名街也沒有太大意義。所以,涉及到相關的申報材料,自然應該有這方面的材料。 充分發揮媒體的引導和監督作用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城市規劃與歷史名城保護研究所所長 張 兵 歷史文化街區或者歷史風貌區的保護規劃和整治建設,在我國各地有著不同做法,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即便在規劃師業內,對怎么做好歷史文化街區規劃理解不同,設計手法上有各自的探索和嘗試。比如有些城市對街區的改造,盡管面對很多歷史遺跡、名人故居,還是“視而不見”地拆掉了,有些設計和規劃的手法用錯了地方,歷史文化街區被改造得一塌糊涂,面目全非,但還是當做歷史文化保護來加以宣傳,這樣公眾的理解上就更加混亂。總的說來,我覺得一個時期以來,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價值觀比較混亂,缺乏一定的認識標準。 我覺得中國文化報社要開展的活動有利于推動如何更好地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討論,倡導“好的”“正確的”街區保護方法。第二個標準是看街區的活力,擁有活力的歷史文化名街,才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第三個標準是看社區的參與程度,要考察社區中老百姓對街區歷史文化的認知程度,促進中國社會公眾歷史感的增強。 在這個基礎上,我還有幾個建議。一是能否將“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區”評選改為“中國著名歷史文化街區”的評選,從指定的歷史文化街區中選出一些保護方法得當、保持活力、社區接納的案例來推廣,作為文化遺產保護的一種導向。 二是不見得非要堅持“一城一街”的名額。拿我們名城現在正在做的安徽桐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來說,古城中有南大街、勝利街、北大街、東大街等好幾條街道都保護得很完整,而且保留了很好的氛圍,都有條件入選。 三是作為媒體來組織這個活動,不妨在申報材料上提出比較全面的申報評比要求,比如說,一定要把目前的狀況做一個完整的記錄,要有平面圖、多媒體資料。這樣我們5年、10年以后還可以根據資料來比對分析變化的趨向,看保護得是好還是不好。
編輯:songgaofeng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