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觀點評論|規劃設計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立交橋綠化面臨兩大瓶頸 設計隨意性強施工技術落后
立交橋作為城市的交通結點,其生態效益和景觀功能不容忽視。近日,記者從北京、天津、南昌、合肥、海口等地了解到,由于設計、技術存在一些問題,目前立交橋綠化難以令人滿意。 全方位設計不到位 立交橋綠化不是簡單的橋體綠化,而是隨著立交橋的立體交叉形式形成的一個多方位、多層次立體綠化系統。可以綠化的部分除了綠島及外圍綠地之外,還包括橋墩、護欄裝飾、護坡、引道擋土墻等。但很多城市僅限于橋下、橋體,橋面部分綠化接近于零。此外,各地立交橋綠化建設水平也是參差不齊。 南昌市園林局規劃處處長王花蘭告訴記者,很多地區在進行道路、橋梁的規劃建設之初就沒有考慮到全方位綠化效果,如果事先沒有合理的綠化設計,后期只是簡單地采取植物垂掛等綠化措施,不僅會增加橋體后期養護難度,也會埋下安全隱患。 據了解,不少設計部門對于立交橋全方位設計有很大的隨意性,對于綠化具體實施到什么程度,達到怎樣的效果,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沒有制定硬性規定。一些設計部門為了趕超工程進度,對于這種“盲區”能省則省。另外,目前很多設計部門分工不明確,對于功用不同的工程設計沒有專業技術區分。立交橋綠化設計往往比道路綠化設計要復雜得多,很多設計師都不具備相應的專業設計水平。立交橋綠化在很多地方不計入城市綠化面積,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當地實施立交橋綠化的積極性。 橋面、護欄等處的綠化美化對于改善城市景觀尤為重要,橋區的多結構、多功能、植物多樣性的復合種植群,對緩解橋區周圍大氣污染和城市熱島效應具有重要作用。現在,越來越多的地方認識到立交橋綠化的重要性,開始著手立法。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日前就通過了《海南省城鎮園林綠化條例(草案)》的初步審議,《草案》鼓勵發展屋頂綠化、橋梁綠化等多種形式的立體綠化,并規定立體綠化面積可折算入建設項目的綠地面積。 施工技術有待加強 立交橋一般人為活動頻繁,空間緊張,交通流量大,汽車尾氣濃度高,并且具有光照強、溫差大、濕度低的特點。同時,橋上風大,經常會因車速快引起橋面震動,很多植物難于成活。另外,多數橋身區域沒有澆灌水源,綠化后基本靠水車灌溉。由于白天交通流量大,一般只能夜間進行水車作業。這些條件決定植物材料要耐寒、耐瘠薄、抗旱、抗寒、抗污染、觀賞性強、生命周期長、易修剪整形,而目前用于立交橋綠化的植物品種比較單一,一旦發生病蟲害就會使綠化成效為零。 依照立交橋總體設計不同,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綠化施工技術,如根據綠化側重點的差異,立交橋綠化可分為橋壁式、立柱式和邊坡式。而目前對于不同形式的綠化研究很少,還沒有成熟的產品和配套技術。再加上很多城市新建立交橋、道路通常是由同一個單位進行,綠化往往采取“一刀切”,結果導致“千橋一面”。至于在橋幫欄上設立花缽栽植垂吊花卉,則需要更高的設計施工水平。天津市園林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柴新利告訴記者,由于存在一定施工難度,綠化成本相對較高,使得很多投資方和綠化施工企業對于立交橋綠化缺乏積極性。 針對技術上的難題,一些園林企業也積極研發立交橋綠化新技術、產品。如江西綠色家園科技園有限公司設計開發了獲得國家專利的“自養式植物栽植容器”(ZL20072005106.6),今夏在南昌市司馬廟立交橋橋面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綠化試點。該市園林局相關人員表示,如果試點成功,將有望在全市進行推廣。北京立交橋綠化中大量使用鄉土樹種,不僅減少了綠化資金的投入,還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同時在喬木和花灌木林下栽植大花萱草等多年生宿根花卉,代替管理精細化的草坪,減少了水耗,節約了成本。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