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觀點評論|規劃設計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評論:設計師不能只是專才
前不久,在某景觀教育論壇上,部分參會的國內外知名設計公司老總表達了對優秀設計人才的渴望之情,并為優秀設計師給出了標準:專業知識過硬,綜合能力強。這一“標準”明確了設計公司的真正需求,也是開設相關專業的院校以及在校學生的風向標。 隨著設計市場競爭壓力日趨增大,設計公司對設計人員的選擇也愈發成熟。除了要具備較好的專業知識功底,對操作能力、心理素質、德行操守等方面的要求也在加強。記者曾不止一次聽到設計公司抱怨設計師缺乏綜合能力:大學畢業生雖然本學科知識水平較過去有所提升,圖畫得漂亮,但缺乏組織、協調、溝通、合作和實際操作能力。上海一家知名設計公司老總告訴記者,設計師不可以只知道畫圖,用哪些元素、手法營造良好的景觀效果,還需要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表達能力除了將設計理念通過圖紙體現出來,還要用言語將其傳遞給客戶,感染更多的人。積極溝通不僅是制定設計方案之前的必做功課,成稿后專業、詳細的講解對于方案能否贏得客戶信任并順利過關至關重要。此外,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也非常關鍵。一個項目不是設計師一個人的獨角戲,不能過分強調景觀設計師的作用,現實中的諸多問題是需要多環節合作、多學科配合才能更好地解決。 因此,設計新人應該具備“三心”———細心、責任心、上進心。設計師“有知識有才華,更要有社會責任心”,這對設計公司和景觀行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一個有社會責任心的設計師會更多地從利于社會發展、生態環境的角度去設計作品,而不是隨波逐流,追求個人名利。 對照設計公司的需求,不難看出目前國內相關教育存在的問題:各專業院校過分強調本學科教育,即便學生專業技能優秀,由于缺乏其他專業知識,致使其在實際工作中成為“瘸腿秀才”;授課內容上教授過分強調書本內容,較為陳舊且與行業需求脫節;傳統教育模式對學生的溝通協作和動手能力的培養難以起效,不重視發掘和培養學生個性;教學中很少提及服務社會的理念,不重視培養學生與社會的融合能力。 基于上述需求,培養人才的各大院校應對現有教學形式加以改進: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增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與教師互動的機會,具備不同學科的學術素養。與此同時,從學校、教師以身作則,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此外,學校還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多聘請一線設計師到校授課。對于學生而言,不僅要苦練專業技能,也要借助各種渠道、利用各種機會開闊眼界,了解行業發展動態,提升綜合素質,樹立為社會服務的價值標準,以求不斷自我完善。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