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觀點評論|規劃設計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廈門和濟南園博園設計師園之比較
正如美國的景觀設計師在上世紀20~30年代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一大批自己本土的景觀設計大師一樣,日本在上世紀50~60年代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批諸如丹下健三、大高正人、磯崎新、戶田芳樹等日本本土的著名國際建筑大師和景觀設計大師,而現在的中國恰處于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這也應該是一個產生大師的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 美好的初衷 廈門園博會設計師園通過邀請國際知名景觀設計師進行場地創作取得了巨大成功,而濟南園博園設計師園則為了給國內景觀設計師一個大展宏圖的機遇,選擇了在國內公開征集的形式。但遺憾的是通過廈門園博園設計師園和濟南園博園設計師園最終評選出來的優秀作品的比較,對于國內景觀設計師的設計水平和思考問題的程度,還是能感受到一定的差距。 廈門園博園中不同的設計師根據現狀場地條件進行了自己的創造,其中朱建寧教授的設計很好的對場地的歷史文脈和肌理進行了分析;俞孔堅教授則對自己所理解的鄉土田園景觀用甘蔗的形式進行了闡述和表達,王向榮教授則對南方竹子與水之間的空間關系進行了積極探索,而法國景觀設計師則對場地的文脈通過甘蔗葉子的形式得以延續和展示,成為場地特性的繼承,同時美國景觀設計師也通過自己的思考表達了對景觀獨特的探索。不同的思想,給人帶來不同的啟發和教育。 對于這次活動,《中國園林》雜志社于2007年第9期專門做了一期專題"園博會風景園林師園",從更詳細和更全面的角度去解讀、展示這些作品,引起了行業更多人的關注,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背后的危機 濟南園博園組委會共收到49份國內設計方案,最終共評選出優勝獎8名、優秀獎8名、鼓勵獎10名,中獎率高達50%以上。瀏覽完所有的作品后,除了少許幾個給自己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外,很多的設計則更像是一次普通平凡的"設計作業",沒有發揮出園博園設計師園創立本身應帶給人足夠的引導性、沖擊性和思考性的目標,與最初的期待產生一定的落差。 當與幾個同行業的設計精英探討這次園博會時,很多人也都表達出了一定的失望之情,但對于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結局,卻很少有人對此進行更多的分析。 通過這幾個優勝獎和優秀獎可以看出,由于受傳統園林中山水哲學思想的影響,很多的設計作品里面都不約而同的展現了對于水的應用。同時,我們還習慣了挖地三尺,去找尋屬于場地的文化,但是對于當代的場地文化的現狀及營造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建筑大師倫佐·皮亞諾強調:熱愛傳統并不意味著要復制傳統,復制只會帶來感性的麻痹,是一件愚蠢的事情。你變得麻痹是因為你只關注傳統美的東西。而搶劫傳統的唯一途徑就是要變得足夠好奇,有足夠的創造力,正中求變,從傳統得到靈感。 在中國大量的市場面前,之所以產生設計項目的難以突破,關鍵還在于現代景觀理論探索的缺乏和不足。當你在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的園林專欄仔細翻閱后就會發現,各種所謂的園林規劃設計教材如雨后春筍般泛濫,僅這兩年新出版的園林設計教材就有二三十本之多,但可惜的是當你翻閱這些設計書籍時,會發現在書籍的架構上及內容編排上卻存在著大同小異的現象,鮮有對現代風景園林進行深入探索國人編著的書籍,很少有像園林老一輩如周維權先生那樣用畢生精力編寫《中國古典園林史》的深刻理論著作。這和濟南園博園的設計師園作品一樣,有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而最近國外兩本譯著《現代景觀--一次批判性的回顧》和《看不見的花園》的出版,為國人對于更好的了解美國景觀的理論發展歷程具有重要的貢獻,而里面的很多理論深度是值得現在的國內很多人仔細研究學習的。當你仔細查看這兩本書的出版信息時會發現,它們的原始出版是在20世紀80~90年代,由此也說明,我們現在擁有的同時代的設計視野只是虛假的表象,在現代景觀的理論探索和研究方面則還要比美國落后20~30年,這也與上面的國內園林理論浮躁的心態是吻合的,這些情況不得不值得我們思考。 疏忽的遺憾 在對比廈門園博園設計師園的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后期養護管理的缺乏同樣應該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廈門園博園首次引入了設計師園的創舉吸引了很多國內外專業人士的眼球,也成為那屆園博園的一大亮點,很多專業設計師也在不同的時間慕名前往進行參觀學習。但遺憾的是,在園博園閉幕之后,這些設計師園也淪落為國內一般公園的命運--漸漸的失去其最初的面貌,并且由于缺乏后期養護管理,這個公園也逐漸成為很多專業景觀設計師心中的遺憾。 中國現在處于快速城市化的時期,一切向前看是我們的主流價值觀念,因此很少有人能回過頭來去回顧、反思做過的事情。筆者之所以將這兩次競賽進行分析、比較,就是因為他們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同時還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我們舉辦這樣舉世矚目的設計師園,是希望國內景觀設計師能通過這樣的競賽鍛煉讓世人看到更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具有真正思想性的中國現代景觀作品,同時這也是中國景觀設計師向普通大眾及國外游客展示、輸出中國現代景觀作品水平的良好平臺,而要想真正達到這一步,中國的景觀設計師之路還任重而道遠。 (李先軍/1982年生/男/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會員、《中國園林》雜志社/研究方向為現代風景園林批評與感知,已發表文章、評論90余篇。)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