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觀點評論|規劃設計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環境影響評價不能缺席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是一座城市發展的藍圖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據,設定了城市發展的方向。城市要發展離不開規劃的指引。我國的城市規劃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是隨著城市環境問題的凸顯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如何處理城市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成為傳統城市規劃面臨的最為嚴峻的挑戰。因而,怎樣保證城市規劃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是我們當前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回顧我國60年的城市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城市的發展模式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弊端或缺陷,致使城市發展走了不少彎路。 比如,北京的城市發展模式曾經是一環套一環地來進行,從環境角度來看,這樣的“攤大餅”方式將多種功能集中在相同的區域,造成了單個區域的污染強度過大;又比如滇池,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滇池的水生生態系統、水質都相當好,但由于圍湖造田,農業獲得大規模發展,以至于幾乎整個滇池被花卉、蔬菜、養殖業包圍,加之滇池距離昆明市距離非常近,城市擴張和沿湖周邊的農村生活污染給滇池造成了很大壓力。我國雖然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治理滇池,但是由于積重難返,治理難度非常大。 從這些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城市發展之所以出現弊端或缺陷,一個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在制定政策、規劃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環境因素的影響,沒有進行全面規劃,合理布局。而因為沒有從源頭上早期預防、早期控制,只能在環境問題出現后,不斷進行修修補補,這樣的發展和治理模式,給許多地區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后果。 如果將環境因素系統地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決策,在城市發展規劃制定之初就明確哪些地方是絕對不能建設的、哪些地方是可以建設的,明確城市主要發展用地的性質、范圍及走向和規模,并最終確定城市的發展空間走向,不僅能夠及早地規避問題,甚至可以解決城市發展中已經出現的環境問題。 環境影響評價介入越早,付出代價就越小。遼寧省大連市的實踐證明了這一點。大連市是重化工業城市,由于歷史原因,不少工廠與居民區毗鄰,城市布局不合理,結構性污染嚴重,產業格局與城市環境的矛盾突出。從2003年《環境影響評價法》開始實施,大連市就把眼光瞄準了規劃環評。2005年8月,大連啟動了《大連市城市發展規劃》的規劃環評。此后,大連市以城市規劃環評為切入點,將規劃環評進一步向重點開發規劃、專項規劃推進,促進了產業布局的優化和產業結構的升級。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河南省平頂山市通過規劃環評,提出在城市轉型過程中要做好“增量”控制與“存量”調整的統籌安排,按總量分配產業發展指標,以減排污染促進產業升級,將落后產業清空、剝離,為完成污染物減排任務提供了可靠保證。 盡管規劃環評對于規避城市發展缺陷的作用日益彰顯,但是,目前一個嚴峻的事實是——絕大多數城市的建設規劃還沒有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有些城市的規劃甚至一兩年一變樣,隨意性極大,以至于一些符合環境標準的工業項目在一段時間之后,因為城市規劃的變化(例如在附近突然興建生活區)而變成環境安全高風險項目,成為影響環境安全和社會和諧的因素。 因此,如何開展規劃環評,對城市規劃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影響的對策,仍然亟須引起決策者的重視。 畢竟未雨綢繆比亡羊補牢更重要。也許有些環保措施不能馬上見效,但是如果等后果發生了再去彌補,人們將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