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觀點評論|規劃設計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從園林演變看共同空間私有化
抽空聆聽了“嶺南大講壇”,講者是廣東省當代文藝研究所文化研究室譚運長教授,題目是“廣東四大名園與嶺南文化精神”。對于園林這種具體建筑,坦言之不甚了解,因為自己是學習和研究宏觀層面的區域規劃、城市發展。這里從規劃及社會學視角對園林進行一點解析,與諸君分享。 中國的園林藝術博大精深,從隱士的發明物,到權貴的競相模仿,對于園林的癡迷自古有之。早期的園林是對原始生態環境的一種空間營造,是一種超現實主義背景下逃避主義的折中“反應”,企圖營造一種與眾不同、出淤泥而不染的等級和差異。此后,從藝人、才人、能人到富貴之人對于園林建筑的復制黏貼過程,園林成為獲取與文、才、富貴相匹配的一種途徑和手段,哪怕是毫無文商的商賈、權貴也可以依托修筑園林來“制造”自己的高雅,以維系自身與大眾格格不入、與才俊達人的同類項。從此,園林告別個體、另類、藝術、異質性、空間生產、技術營造等具象過程,開始步入群體、同質性、身份認同、符號生產的抽象表達。或許,這成為中國“中產階級化”開端的標志性事件之一。 但是,當代園林增加了更多的商業化色彩,園林很大程度上指涉消費主義背景下的奢侈品稟賦,誰擁有園林式(類園林式)建筑,誰的經濟基礎、社會地位和文化涵養就高人一等。園林不僅是空間的再生產,更是社會關系和文化符號的再生產,象征意義愈加凸顯,園林成為一種權勢的象征。 最近,廣州二沙島宏城花園26號、廣州華南植物園里面的違建別墅,臺山川島面向海灘的半山別墅,備受關注。我以為,三者的共通之處在于別墅的主人具有“園林式”建筑訴求,企圖營造一種“園林式”的家園環境。毋庸諱言,上述行為是公共空間私有化的典型表現。園林化,某種意義上成為一種時尚文化,成為權貴一族對普羅大眾的空間壓制與符號欺騙。本質上,“園林式”的營造過程加劇了社會不公平,導致我們的城市日漸脆片化、階層化和區隔化。 君不見,很多有權有勢的單位可以在本來是馬路或公園的共同空間中豎起一面墻,墻內是噴泉假山、鳥語花香,墻外是川流不息、烏煙瘴氣。我們需要城市像園林般美好,更需要平凡市民對園林式環境觸手可及,而不是在布滿碎片玻璃的圍墻外遠觀而不可近褻玩的稀罕之物。
編輯:jojo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