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法制頻道 → 法制在線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綠化工程莫成“吃地老虎”
好端端的農田,不種糧食種樹苗,不搞農產搞綠化——當這種擅自改變耕地用途的做法,在局部地區呈頻發趨勢時,讓人難免對耕地保護工作多一分憂心。 近段時期來,“河南省南陽市毀掉千畝小麥搞綠化”、“江西省湖口縣牛湖公路占用兩側10米范圍內農田種樹苗”等事件接連曝光,值得警醒和反思。 綠化的意義不難理解。防風擋沙、美化環境、構建宜居城鎮等等,樣樣都離不開綠化工作。尤其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一些地方自然生態遭到破壞,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噪聲、粉塵、污水、廢氣等在損害城市肌體的同時,也在威脅著人們的身心健康,綠化工作愈發顯得舉足輕重。 問題是,搞綠化要選對地方。如果綠化工程“跑偏”,把樹林造到耕地甚至基本農田上,我們就必須旗幟鮮明、態度堅決地加以反對。耕地最怕改為非農用地。充滿生機的良田沃土,一旦種上成排成行的林木,或者被鋼筋水泥封殺,其耕作層就會遭到永久性破壞,想再復耕就困難了。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占用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種樹的行為,始終被我國土地管理政策法規明令禁止。 保護耕地、穩定糧產,乃民族生存發展之根本。在我國耕地和人口一增一減的大勢面前,人們有什么理由能對糧食安全高枕無憂?又有什么理由輕忽耕地這條民族的“生命線”呢?截至2009年,我國耕地保有量為18.26億畝,進一步逼近中央劃定的18億畝耕保“紅線”,形勢堪憂。為了“十二五”計,為了中華民族久遠的未來計,我國耕地尤其是基本農田的總量不能再減了。保護耕地的警鐘必須長鳴。對于發生在河南南陽、江西湖口的綠化工程侵占農田事件,不僅要及時制止,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更要找出背后的原因,從源頭防止此類事件再度發生。 對這兩起事件,我們還應當摒棄“事情過了就過了”的慣性思維,高度關切這兩起事件暴露出來的一些苗頭性問題,舉一反三,防微杜漸。譬如,這兩起事件的發生地河南和江西,均為我國中部主要產糧區。這些省份地勢平坦、耕地肥沃、糧食高產,保護好當地寶貴且有限的優質耕地,對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確保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相反,如果占用耕地搞綠化的不良風氣,在這些省份更大的范圍內蔓延開來,后果不堪設想。此為其一。 其二,綠化工程侵占耕地事件發生后,一些當事官員對問題的認知程度讓人不安。有人委屈地說,我們種樹比種糧效益好。這說明,“經濟效益第一”的發展觀在一些人的頭腦里根深蒂固,“一切為了經濟”依然是一些基層政府及其官員主政行事的指揮棒。也有人不以為然地說,我們占用的耕地不多,并不影響糧食生產。問題是,一個鄉、一個村或許占地不多,但如果放到全省、全國,大家都這么干,該是多大的面積?還有人理直氣壯地表示,“這是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的”,“因為是省里的政策,我們不好干預”。這表明,一些地方決策者缺乏立場、隨波逐流,只要是“上面決定的”就一律照辦,對錯是非不論。 其三,一些地方近年來熱衷于打“綠色牌”,比方說提出建“園林城市”目標的就不在少數。有的不僅要求城市要綠起來,而且要求周邊的農村地區也要跟著綠起來,而要達到一些紅頭文件規定的綠化標準,占用耕地甚至基本農田在所難免。在鐵路、公路等線性工程在各地大規模集中上馬的當下,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盤算著如何扮靚這些穿境而過的交通線路。無法排除一些地方趁機占用農田,超規模植樹造林,打造“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可能性。 凡此種種,提醒國土資源、農業、林業、交通運輸等相關部門在各類綠化工程方興未艾的形勢下,必須提高警惕、預防在先,避免一些綠化工程擠占農田,演化成另類“吃地老虎”。 綠化與耕保其實并不打架,關鍵是如何處理兩者的關系。搞綠化不一定非得占用耕地。各地除了規劃好的綠化用地,還有一定量的荒山、荒坡、荒灘、荒溝,這些土地如果暫時不打算開發成耕地或建設用地,搞綠化不是挺好嗎?搞綠化也不宜過分追求規模。譬如交通干道兩側的綠化帶,能5米解決問題的就不要搞成10米、20米。為追求形象、政績亂占濫用耕地搞綠化的做法,不僅勞民傷財,還會犯眾怒、惹官司、丟官帽,實在不是聰明人干的!
編輯:jojo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1)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