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園林綠化 → 生物多樣性|園林綠化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一道發展中的難題
6月5日是第39個世界環境日,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 “多樣的物種?唯一的星球?共同的未來” 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當前中國生物多樣性的總體發展態勢卻令人擔憂 6月5日是第39個世界環境日,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多樣的物種?唯一的星球?共同的未來”。 為向記者說明中國的生物多樣性現狀,環保部對外合作中心、中歐生物多樣性項目機構政策專家張風春博士列舉了這樣一組數字――― 按照國際認可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標準及程序,中國的物種瀕危比例為:無脊椎動物34.74%,脊椎動物35.92%,裸子植物69.91%,而被子植物更是高達86.63%。 這些數字,遠遠高于中國先前2%―30%的預期。 “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當前中國生物多樣性的總體發展態勢卻令人擔憂。”張風春說,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整體趨勢目前沒有得到根本性轉變。而造成這一局面的首要原因,是人口的擴張與經濟的快速發展。 野牦牛的故事 中國林科院自然保護區學科首席專家李迪強,在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那曲地區作野外調查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一家牧民200頭的牦牛群中,有70多頭都是野牦牛與家牦牛雜交的后代。而在他們所觀察到的野牦牛群中,也偶爾會有幾頭家牦牛混在其中。 對此,他解釋說,在野牦牛的交配季節,雄牦牛之間會發生“戰爭”,戰敗的野牦牛就沒有交配權。于是,那些戰敗的野牦牛們便向牧民們家養的牦牛“打起了主意”。 李迪強告訴記者,這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以前野牦牛生活的地方多是無人區,沖進家牦牛群與其交配的事情只是偶爾發生,但近年來隨著牧民活動范圍的擴大,卻成為頻率高發事件。野牦牛沖入家牦牛群,也常常發生傷人事故。同時,這些雜交的野牦牛由于野性難馴,長大后往往還是會回到野外,甚至有家養的母牦牛干脆和野牦牛一起“私奔”。“這給牧民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一頭牦牛至少值三四千元人民幣。”2009年,當地政府因野生動物肇事給牧民的賠償金就高達2000萬元人民幣。 這還不是問題的根本。“更重要的是,這給野牦牛這個物種帶來威脅。”李迪強說,野牦牛是家牦牛的祖先,但經過長期分化,二者無論是在體型還是習性上都已有很大不同。野牦牛現已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此以往,純種的野牦牛會越來越少,這將不利于野牦牛遺傳資源的保護。 大象偷吃苞谷 “由于人類活動范圍不斷擴大,不斷迫近動物的生存空間,人獸沖突是現在很多地方面臨的很大問題。”李迪強說,但人與動物的和平共處也并非完全沒有希望。 據國際保護動物基金會項目主管華寧介紹說,近20年來,在云南,由于人們大面積砍伐天然林改種橡膠,導致大象的棲息地不斷縮小,食物也越來越少。因此常常有大象沖下山來,將附近百姓種的苞谷一掃而空。“苞谷種植是當地很多居民唯一的收入來源,如果被大象吃了,就等于他們一年的勞動都白費了。” 在國際保護動物基金會的建議下,當地農民開始改變以往全種苞谷的做法,只拿出一部分地來種苞谷,專門供大象吃。其余則改種竹子等大象不吃的經濟類作物,這樣既保證了大象這個瀕危動物的食物來源,也兼顧了當地居民的生活。 實際上,李迪強也曾建議那曲野牦牛沖突嚴重的地區改養羊,以避免野牦牛的問題。“但是一頭羊才賣400塊錢,遠不如牦牛值錢,所以實行起來還是有些困難。” 在華寧看來,化解人與自然矛盾的方法并不是沒有。由于人類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原本連成一片的森林、濕地等都被割裂成許多小片,導致野生動物的活動受限,比如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分為3個子保護區。為了使這些片段化的動物棲息地連接起來,讓動物自由遷徙,國際保護動物基金會鼓勵當地退耕還林,在保護區之間建立起綠色“生態廊道”。“這個做法在印度的自然保護區已經有很好的先例。” 如何操作生物多樣性 “我們常自己開玩笑說,搞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人要學會用經濟學家的語言和政治家對話。在‘唯GDP’的發展思路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工作相當艱難。”李迪強表示。 采訪中,幾位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專家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一種說法:生物多樣性的主流化。 無論是野牦牛還是大象的境遇,說到底,還是由于生物多樣性沒有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考量因子。“德國曾為了保護蝙蝠而擱淺一項投資十幾億的工程,但我們卻還在將大面積的天然林改為單一樹種的人工經濟林,使得那些樹林成為‘綠色沙漠’。環境污染人們可以看到聞到感覺到,很容易引起各方重視,但消失的物種不會說話,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一直就是環保領域中最薄弱的環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蔣高明表示。 張風春指出,要想遏制生物多樣性的退化趨勢,就要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到國家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政策、法律法規以及各級政府部門的工作計劃之中。“其中,將生物多樣性納入環境影響評價,是從根本上和源頭上防止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措施。” 他告訴記者,目前,相關政府部門已著手開展將生物多樣性納入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的工作。“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到環評中去的困難在于操作性,因為生物多樣性說出來大家都聽得懂但很難用數據說明,怎樣將生物多樣性化解成為較直觀、易操作的指標,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目前大家都還在探索。”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