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園林學習網 → 領導講話|園林新聞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蘇澤群:羊城“八景”不夠要評“三十景”
5000萬盆鮮花上路,新建1060公里綠道,新增1300萬平方米綠地,新建50多個開放式公園……在亞運會召開之前,經過林業園林工人們的巧手裝扮,一個令人驚艷的 “新花城”粉墨登場了。走在廣州的大街小巷,人們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嘆:“現在的廣州太漂亮了!”對于市民的叫好聲,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蘇澤群笑言:“市民說好才是好,媒體說好才是好!” 日前,帶著市民關心的城市綠化問題,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蘇澤群常務副市長。坦率的回答,大方的“爆料”,讓人感受到這位副市長的實在、實干,還有對廣州這座城市的熱愛。“廣州環境大變樣了,我們自己要有信心。”蘇澤群通過本報向廣大市民呼吁:“我建議市民要把這種自豪感轉化成主人翁的責任感,共同把我們的廣州維護、建設得更美好!” ■ 精彩語錄 廣州綠道一年搞了1000多公里,為什么造價那么便宜,有兩個關鍵因素:一個是廣州的綠化基礎好,再有一個就是省委的決策調動了各級政府建設生態文明的積極性,十分符合老百姓吃飽穿暖之后對生態休閑日益增長的需要。 汪洋書記視察了花城廣場,他說“比預想的要好”,看得出來廣州市的同志們是“敢想、會干、為人民”。在綠化方面,廣州種大樹是“敢想”,能把大樹種活是“會干”,歸根結底還是“為人民”。 以前評比“羊城八景”,當時市區只有100多平方公里;現在市區有900平方公里了,“八景”遠遠不夠,現在要評就評“三十景”。 廣州的環境不比人家差,我們要有這個自信!廣州近兩年關停并轉了4000多家企業,現在市民出門領子不黑了,這說明廣州的環境確實今非昔比。廣州會越變越好,我們孩子的生活環境還會比我們好得多。 以后企業生產,看污染多大,就要種多少能等量吸收污染物的樹,以吸收該企業的污染排放;企業不種或者沒有地方種,可以繳納綠化保障金讓林業園林部門種。如果我們能率先建立這種制度,可能對國家節能減排是個貢獻。 迎亞運創造新生活的這些努力,無論是綠道還是城市環境、水環境、空氣環境治理,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我們都想為廣州爭氣。以前不是有人說從上海來廣州感覺就像到了“鄉下”嗎?現在廣州變樣了,廣州人有條件自豪。我建議市民要把這種自豪感轉化成主人翁的責任感。 城市綠化: 堅持“群落式”綠化 獲得認可 記者:隨著亞運會的臨近,很多市民驚訝地發現廣州變綠了、變美了,就連在廣州生活了幾十年的老人都說,現在的廣州“漂亮得不敢認”。您認為廣州此次迎亞運綠化美化升級改造有什么特點? 蘇澤群:我們迎亞運也好,搞大變也好,創造新生活也好,花錢最少的是綠化,效果最明顯的也是綠化。最近,兄弟城市的同志一到廣州,第一印象就是:“廣州的綠化真好啊!”到了花城廣場,又感嘆:“廣州好多花啊!”這一年多時間,城市建設其他方面的投資不算少,而綠化方面全部加起來不到20億元,其中市本級財政花了10多億。對比其他“大變”整治的專項,綠化是花錢最少的,也是效果最明顯的。 幾年前,經常有人說廣州的綠化不行,說我們搞的綠化帶里有雜樹,大大小小不整齊。其實這是我們反復研討后才決定的綠化思路----“植物生態群落”。廣州市綠化應用的植物種類達1100多種,植物搭配模式近百種,多為本土品種。我們之所以認準了這個,是因為“植物生態群落”的生態效果最好、管護成本最低、防害能力最強、景觀效益最顯著。我們還專門組織監測,發現這種“植物生態群落”吸收二氧化碳、粉塵的效果最好。 其實我們國家也經歷了這么一段。剛解放的時候,勞動模范全是砍樹、伐木的;最后我們搞工程林學,種樹橫看成排、豎看也要成排,整整齊齊的;再到了20世紀末這段時間,有的城市把樹挖掉之后種草。廣州總結了經驗教訓之后,認準了最原始最生態的“植物生態群落”。 剛開始的兩三年,這種混種的方式讓有的市民、還有一些領導都覺得不好,說你們亂種,亂七八糟的。但是現在大家都接受了這種最原始、最生態的綠化方式,其他城市也在這樣做。 我們堅持市民說好才是好,但市民的認識也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引導。去年,我們組織各區進行迎亞運道路綠化美化競賽,每個區拿出一段樣板路請市民、專家去打分。最后大家認可哪種綠化呢?就是在“植物群落”的基礎上,再加些整整齊齊的花。這也就是廣州迎亞運綠化美化的主要形式,比如廣州大道的綠化升級改造。把群眾的審美和綠化的科學性有機結合在一塊,這就是廣州城市綠化的特點。 記者:這輪綠化搞下來,大家發現廣州突然多了很多大樹,這也成了廣州城市綠化的一大特點。市民都說,種大樹很好啊,馬上就能享受樹蔭了。“種大樹”的想法是怎么來的? 蘇澤群:種大樹,已經不是廣州的發明了。越秀區先帶頭,在整治東湖公園時,引入幾棵很大的樹,大家看了都說好;后來海珠區干起來,種的樹比越秀區的更大。再后來各個區都知道種大樹好,也開始跟上。我跟區長們開玩笑說,這次全市種大樹用的是市政府的錢,如果要他們各區自己掏錢,也能種那么大的樹就好了。(笑) 城市綠化,企業也很積極。二沙島3個公園近30萬平方米,廣汽集團捐了1100萬元,發展集團和越秀地產各捐了1000萬元。我們說種的樹產權歸企業,可以上市,可以進企業的資產賬,可以繼承,但不能砍,不能挪,不能圍起來。三個公園現在成了珠江邊的一景。海心沙的綠化也是恒大集團捐種的,包種包管包美觀,也很像樣。 前幾天,汪洋書記去視察花城廣場,他說“比預想的好”,看得出來廣州市的同志們是“敢想、會干、為人民”。我想,在城市綠化方面,種大樹是“敢想”,全市一年多種了3萬多棵大樹;能把大樹種活是“會干”,以前我們說“人挪活、樹挪死”,大樹是不容易移植的,但是廣東林學界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是“人挪活,樹挪也活”。 廣州市各級政府“敢想,會干”,但歸根結底還是“為人民”。在城區種植大樹見效快,一棵大樹長起來后綠化覆蓋十幾平方米甚至幾十平方米,而且大樹的景觀生態效應好,護理也不難。 廣州經過“大變”變美了,我們打算舉辦一個評比活動,用網絡投票的形式,選出“最受市民歡迎的園林綠化景觀、水景觀和人居環境”。以前評比“羊城八景”,當時市區只有100多平方公里;現在建成區有900多平方公里了,“八景”遠遠不夠,現在要評就評“三十景”,選出最受歡迎的十大園林景觀、十個水景觀和十個人居環境,還要舉行隆重的命名儀式,今后若干年評一次,以此來鞭策大家共同維護、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美好環境。
編輯:零度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