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園林學習網 → 領導講話|園林新聞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國家文物局長單霽翔:工業遺產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記者:您早就提出對江南造船廠等老廠房進行保護利用的觀念。如今上海世博會已召開,一些老廠房得到充分利用,一批文物珍品精彩亮相。請問您有何感想? 單霽翔:早在世博會籌備期間,我們就提出了要讓文化遺產服務世博會,成為辦好世博會的積極力量。今天,我們高興地看到,這個舉措已產生明顯成效。特別是江南造船廠等一批工業遺產通過有效保護并得到廣泛利用,展現出獨特的魅力。上海世博會園區內的城市足跡館和世博會博物館都是江南造船廠原來的老廠房。城市足跡館是世博會五個主題館之一,反映了城市從誕生起,在走向現代文明的歷程中,人、城市、環境之間的互動發展。世博會博物館則反映世博與科技、世博與藝術、世博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在全國文物系統的傾力支持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來自國內外幾十家博物館的300多件反映城市發展、與歷屆世博會相關的珍貴文物融入到世博會這個龐大的系統中,共同演繹“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理念。 除江南造船廠外,世博園區內的求新造船廠、上鋼三廠、南市發電廠等工業遺產,作為場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已成為世博園區內的重要建筑,并已對后續利用進行了統籌規劃。世博會結束后,這些工業遺產都將作為博物館、博覽館,永久性保留開放,這些舉措都是文化遺產保護對世博會的突出貢獻。 記者: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工業遺產的價值。 單霽翔:上海世博會建設嘗試了大型城市事件與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相結合的規劃設計理念,可以說,工業遺產價值再利用是這次世博會的開創之舉。在當代,人們更加尊重生態、尊重環境,強調用低碳經濟理念建設城市。這些工業建筑能夠用于世博會,無疑對今后的城市建設將產生重要的啟迪和引領作用。上海既是我國的金融中心,也是展示我國工業發展歷程的代表性城市。在這樣的城市中,把烙上了城市記憶、留下城市發展足跡的工業遺產再應用于今天的生活,發揮文化遺產在城市建設中的作用,使生活更美好,使城市更有文化、更有特色,既是對文化遺產的尊重,也是工業遺產價值的重要體現。 談起工業遺產的價值,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它們見證了工業活動對歷史和今天所產生的深刻影響。保護工業遺產,發掘其豐厚的文化底蘊,將使絢麗多彩的歷史畫卷更加充實。同時,認識工業活動的產生和發展,對研究某類工業活動的起步和過程具有普遍的價值。二是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它們見證了人類巨大變革時期社會的日常生活。工業遺產中蘊涵著務實創新、包容并蓄;勵精圖治、銳意進;精益求精、注重誠信等工業生產中鑄就的特有品質,為社會添注一種永不衰竭的精神氣質。它不僅承載著真實和相對完整的工業化時代的歷史信息,而且是對傳統產業工人歷史貢獻的紀念和其崇高精神的傳承。三是具有重要的科技價值。它們見證了科學技術對于工業發展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保護好不同發展階段具有突出價值的工業遺產,才能給后人留下相對完整的工業領域科學技術的發展軌跡,提高對科技發展史的研究水平。四是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它們見證了工業發展對經濟社會的帶動作用。保護工業遺產可以避免資源浪費,防止城市改造中因大拆大建而把具有多重價值的工業遺產變為建筑垃圾,有助于減少環境的負擔和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保持地區活力的延續性,給社區居民提供長期持續穩定的就業機會。五是具有重要的審美價值。它們見證了工業景觀所形成的無法替代的城市特色。認定和保存有多重價值和個性特點的工業遺產,對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維護城市歷史風貌,改變“千城一面”的城市面孔,保持生機勃勃的地方特色,具有特殊意義。一些國家和地區充分認識到工業遺產的這一重要價值,將其作為一種文化資源,走出了與滿足社會文化需求相結合進行工業遺產保護的路子。 記者:工業遺產是具有悠久古老文明史的中國走向現代文明的重要物證,F在,工業遺產已納入文物保護范疇。請簡要介紹一下國家文物局有何措施。 單霽翔:對我國而言,工業遺產保護依然是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新課題,還有許多新的工作需要開展,下一步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是加強對工業遺產的普查與認定。當前我國正在開展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工業遺產是重要普查對象。我們要通過普查,及時、準確地掌握第一手資料,進而建立起我國的工業遺產清單。其次是要盡快開展工業遺產保護相關法規、規章的制定工作,使經認定具有重要意義的工業遺產通過法律手段得到強有力的保護。第三是要開展對工業遺產的搶救性保護。近現代工業遺產所用材料相對于歷經風雨的古代文化遺產,往往性能壽命更短,老化的速度更快。沒有適當的保護措施,體現工業遺產重要價值的一些因素就得不到妥善的保護。尤其是瀕危工業遺產,更需要盡快甄別,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第四是要開展保護性再利用,這是賦予工業遺產新的生存環境的一種可行途徑。工業遺產保護只有融入社會經濟發展之中,融入城市建設之中,特別是要鼓勵民眾參與工業遺產保護,工業遺產才能煥發生機和活力,才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拓寬工業遺產保護的路子。 記者:您剛才提到了民眾參與工業遺產保護問題。請問這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 單霽翔:我們一直強調:公眾的關注和參與是做好工業遺產保護工作最可靠的保證。如果沒有全社會對于保護工業遺產重要意義的廣泛共識,說服公眾認可工業遺產的多重價值是很困難的,工業遺產將依然面臨危險。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顯示,要想獲得所期望的公眾支持,就要使人們分享對工業遺產認定、記錄和研究方面的知識和興趣,因此,宣傳和教育非常必要。所有業經認定的工業遺產清單,要及時向社會公布。文化遺產保護機構還要經常舉辦論壇、講座等學術活動,使公眾更多地了解工業遺產的豐富內涵。工業企業的在職或離退人員在工業遺產的認定和保護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們對企業和職業的忠誠與眷念將使工業遺產的形象更加鮮活,他們的現身解說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參與工業遺產的保護行動,形成保護工業遺產的良好社會氛圍。 記者:聽了這簡短的介紹,是否可以說您對工業遺產保護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結? 單霽翔:作為個人來說,我像許多過來人一樣,有過當工人的經歷。工業文化留給我們一筆寶貴的艱苦奮斗、樂觀向上的精神財產。回想起20年前,社會上對工業遺產的保護還是漠然無知,可現在似已恍如隔世?梢哉f,現在每每提起工業遺產保護,我心底就涌動著對工業遺產的別樣情愫。我相信,和我有著同樣經歷的人們,也會很自然地萌發出保護工業遺產的深切情感。值得欣慰的是,當前我國工業遺產價值已逐步形成共識。我們相信,通過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國工業遺產保護的路子會越走越寬。
編輯:jo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