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土地規劃調整東莞區劃方向 中心鎮推倒重來?
近日,東莞市國土局公布《東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送審稿)》,規劃中透露的消息顯示,東莞擬建2副城市中心帶8中心鎮,即今后將以市區為核心,加速發展以虎門為副中心的西部城鎮帶和以常平為副中心的東部廣深鐵路城鎮帶。而在這兩個副中心帶中,石龍、塘廈、長安、樟木頭、麻涌、大朗、虎門、常平8個城鎮作為中心城鎮。 在用地資源上,今后將對市區、石龍等8個中心鎮予以傾斜,而非中心鎮的用地或受壓縮。其中,主城區再次將版圖延伸至寮步鎮的7個村,到2020年,建設面積將由現有88平方公里“增長”為152平方公里。 《東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送審稿)》(以下簡稱《規劃》)公布之后,針對8個中心鎮,不少市民感到疑惑,難道東莞中心鎮推倒重來?而在用地資源上,《規劃》稱今后將對市區、石龍等8個中心鎮予以傾斜,而非中心鎮的用地或受壓縮。因此,有人更是將之定性為東莞區劃調整的先聲。 記者就此深入調查發現,事實上,東莞被“欽點”的8個中心鎮,早在6年前就已成定局。 中心鎮不是新聞,但區域發展新布局和副中心帶龍頭的選擇,卻表明了東莞未來的方向。這也與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強心限肢”的思路一脈相承。同時,主城區的面積將把寮步的7個村也納入,使主城區面積擴大近一倍,這也彰顯東莞要解決“無中心”困局的決心。 不過,專家表示,目前東莞區域的布局不等于區劃調整,但會對東莞未來的區劃調整產生影響。 那么,中心鎮如何利用資源的傾斜,實現自身的大突破?非中心鎮,在戴上“緊箍咒”時,又該如何實現突破?書記、局長、專家,對此逐一解碼。 疑惑:原定中心鎮推倒重來? 解疑:只是對各片區發展給予規劃 “咦,厚街、鳳崗怎么不見?大嶺山、黃江也不錯啊?”近日,記者在東莞部分鎮街踩點發現,一些關心政治的村民,也議論起了最近的中心鎮來了,為所在鎮缺席中心鎮而遺憾。 根據東莞市國土局《東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送審稿)》,石龍、塘廈、長安、樟木頭、麻涌、大朗、虎門、常平8個鎮“擬定”為中心鎮,如果評審通過,這一切將成定局。 “是不是又推倒重來?”東莞《石龍周訊》主編陳淦林表示,石龍在幾年前就是中心鎮了,這次怎么成了“擬定”? 對此,東莞市國土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只有民政或上級政府才有權力去認定中心鎮,國土部門無權認定。國土部門的這份《規劃》,也只是在區域布局上,對各片區的發展給予規劃,希望原有的中心鎮,真正發揮其中心區域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和普通市民的詫異不一樣,各鎮領導都對中心鎮一事,早有耳聞。石龍鎮委書記冼周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石龍6年前就已被廣東省認定為中心鎮了。“中心鎮不是現在才認定的。”厚街鎮委書記黎惠勤表示,中心鎮的認定,也不是以經濟實力來衡量,而是從區域布局來考慮。 記者多方走訪了解到,早在2002年4月,虎門、長安、石龍、樟木頭、塘廈、常平、麻涌等7個鎮,就被省政府確定為廣東省中心鎮。2003年,大朗鎮躋身廣東省中心鎮。至此,東莞共有8個中心鎮。 猜想:土地規劃=區劃調整? 專家:不等于,但有影響 2006年,新上任的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在接受媒體關于區劃調整的采訪時,談到三個思路,其中,特別認可“強心限肢”的思路。按該思路,市委、市政府希望適當支持中心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適當限制一般鎮重復建設同類設施。 這次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出臺后,盡管中心鎮已不是新聞,但在區域布局上,卻凸顯了東莞未來發展“強心限肢”的思路,并以《規劃》的形式進一步明確。 記者從東莞地圖上注意到,以虎門為龍頭的西部城鎮帶,囊括了麻涌、虎門、長安3個中心鎮;以常平為龍頭的東部廣深鐵路城鎮帶,則囊括了石龍、常平、大朗、樟木頭、塘廈5個中心鎮;而夾在東西部間,則是東莞主城區,此次主城區將在原有莞城、南城、萬江、東城的基礎上,再次將版圖延伸至寮步鎮的7個村——至此,到2020年,主城區的建設面積,將由現有88平方公里“增長”為152平方公里,擴大幾近一倍。 從版圖上看,則猶如一只“展翅待翱”的雄鷹,雄鷹“肚子”鼓鼓的。至此,東莞“無中心”的格局,正逐步被改寫。 “中心區的擴張很有必要。”東莞市委黨校講師王學敏表示,以前是各鎮推動中心城區的發展,現在是鎮里需要中心城區來拉動前進。 此外,《規劃》透露,在用地資源上,今后將對市區、石龍等8個中心鎮予以傾斜,而非中心鎮的用地,或受壓縮。此次土地傾向,也觸發一些觀察人士的敏感神經,并引發猜測:這是不是東莞區劃調整?或是東莞區劃調整的先聲?對此,各相關局和鎮街一把手,都以“一切聽候上級安排,這并不是他們本身所能回答”為由,婉拒回答。 長期關注東莞區劃調整的東莞市委黨校講師王學敏認為,首先,中心鎮的出現,并不是東莞市委市政府為區劃調整而最近相應作出的,而是在6年前,省政府就已認定。其次,土地利用規劃和區劃調整是兩碼事,土地利用規劃并不等于區劃調整,但土地利用又或多或少會影響到東莞未來的區劃調整。 思考:非中心鎮用地受壓縮會影響其發展? 方向:盤活存量,不依賴增量 土地資源傾向中心鎮,非中心鎮的發展在用地上卻戴上了“緊箍咒”。土地作為城市發展的后勁和潛能,這樣的舉措會否對非中心鎮的發展帶來較大影響?而受益的中心鎮,是否因此就能迎來發展的春天? “土地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如何集約利用。”王學敏認為,關鍵在于如何提高土地的使用價值和使用效率,有土地資源的傾向,并不意味著就能迎來大發展或獲得大突破,而戴上“緊箍咒”,也不表示非中心鎮的發展就減退,就看各鎮如何把握機遇。 這點,有數據為證。10.38平方公里的石龍,是東莞乃至廣東最小的鎮,但目前,它每平方米的工業產值已達13億多元,向國家繳稅6900萬元,創東莞之最。 厚街鎮委書記黎惠勤接受本報采訪談到,資源向中心鎮傾斜也是應該的,中心鎮也不是完全以經濟實力來考慮,而是從區域布局的整體板塊上考慮。 至于非中心鎮戴上土地資源的“緊箍咒”會否影響發展?黎惠勤談到,關鍵還是看各鎮的實際和努力。 他分析,首先,對投資500萬美元以上的外商大型投資項目和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市委、市政府在用地上優先解決,這點沒有變化,不會因為是非中心鎮就受到限制。其次,以大量犧牲土地為代價換取經濟點滴發展的時代已過去,應該從土地增量要發展朝向土地存量要發展模式的轉變。 “村干部特別要轉變觀念,不要依仗土地盲目擴張。”黎惠勤表示,厚街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已積累了進一步提升的基礎。 此外,在面臨“緊箍咒”時,一些非中心鎮除希望通過向存量土地的盤活提升要效益外,一些鎮街也謀劃著在“雙轉移”格局下,通過與廣東東西兩翼的“飛地”,共建產業轉移園,以通過“借腹生子”進一步延伸所在鎮街的空間。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