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株洲市湘江風光帶城市設計與景觀規劃方案公示
株洲湘江風光帶(以下簡稱風光帶)作為株洲市城區重要的景觀資源,其建設對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環境,打造城市新名片都有著重大意義。為了盡快推動風光帶的建設,市委、市政府按照"兩型社會"的建設要求,對風光帶規劃設計工作進行了統一部署。為了使風光帶設計真正體現頂尖水平、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打造成為城市的精品工程,2008年6月至9月,我市組織了由德國ISA、澳大利亞HASSELL、日本都市環境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四家頂尖設計單位參加的規劃方案國際競賽,各競賽單位都提出了最新的設計理念和創意策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10月,為了將國際競賽的設計成果進一步落實與整合,特委托清華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持了風光帶城市設計與景觀規劃的編制工作,規劃已于2009年3月初步通過評審。為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民主性,現將規劃方案予以公示,請廣大市民提出寶貴意見。 一、公示時間:2009年4月8日--2009年5月8日 二、公示方式:《株洲日報》2009年4月8日專刊;株洲新聞網www.zznews.gov.cn 三、意見反饋方式:1、請到株洲新聞網湘江風光帶規劃方案公示專版的意見箱留言;2、傳真:0733-8687761,請注明"規劃公示意見"字樣,并留下相應聯系方式;3、地址:株洲市西環線王家坪立交橋旁、株洲市湘江風光帶建設指揮部,郵編:412007,信封上請注明"規劃公示意見"。 四、規劃咨詢電話:0733-8687765、8687761聯系人:瀟雅 孟婉秋 株洲市規劃局 株洲市湘江風光帶建設指揮部 2009年4月8日 株洲市湘江風光帶城市設計與景觀規劃方案 一、規劃范圍 河東石峰大橋至楓溪港沿江區域,全長10.4公里;河西石峰大橋至鑿石山,全長11.3公里。 二、資源分析--風光帶有什么? 1、區位的首善性與核心性:長株潭湘江上游的首善之區,城市的核心功能段。 2、景觀資源:"四山四水",構成了株洲濱江地區主要的山水格局。"四山"即臨江而立的石峰山、奔龍山、月形山和鑿石山;"四水"即從城區蜿蜒而過的湘江、白石港、建寧港和楓溪港。 3、人文資源:神農閣、建寧老碼頭、魯班殿、資福寺、分袂亭等人文資源的積淀,株洲是一座有歷史的城市;倉庫、煤棚、煙囪,展現了一個大時代工業文明的印記。 三、問題分析--風光帶缺什么? 1、活力不足。沿江街區公共服務功能缺失。 2、生活性不強。片面重視游覽特性,忽視了湘江作為市民日常生活組成部分的特性。 3、生態、親水理念不突出。硬質駁岸觀水不親水,生態駁岸的忽視。 4、株洲濱江不缺人文資源,但現狀文化特性難以辨認。 5、風光帶寬度不夠,兩岸缺乏公共活動空間。 6、缺乏垂直湘江的景觀視廊,湘江在城市中的可見性低。 7、湘江尺度大,同時水位落差大,較難達到尺度宜人、兩岸互動的效果。 四、目標與主題設定--風光帶將成為什么? 1、方案國際競賽的借鑒 1)"紅動湘江"--濱江活力的打造(澳大利亞HASSELL公司,國際競賽第一名) 2)傳統城市活動空間往水面上延伸(中規院) 3)濱江的多樣化生活(德國ISA公司) 4)灣池技術,生態駁岸(日本都市環境設計公司) 2、目標設定 目標1:打造"東方萊茵河" 風光帶與城市融合;城市岸線蓬勃;詩意的生活空間;岸線生態而壯美;富有特色的建筑景觀。 目標2:湘江首善 株洲的風光帶是長株潭湘江的上游區段,規劃要體現與長沙、湘潭錯位的建設與設計理念,要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與人文資源,體現兩型社會的建設要求,形成首善區段。 目標3:群眾共享 風光帶要有生活,同時也要創造新的生活。風光帶是城市的客廳,要容納多時段、多類型的活動,成為城市各類人群共享的生活空間。 五、湘江風光帶怎么造? (一)整體控制 主題:"活力水岸,生活水岸,文化水岸,生態水岸" 1、濱江街區功能以公共服務為主,弱化居住。2、濱江建筑整體協調,打造標志;建筑以點式為主,保證城市的層次性。 3、拓展濱江公共空間。四個拓展途徑:建筑退讓(河西10米,河東8米);道路線形的調整;駁岸與灘地的延伸利用;濱江公共空間向城市縱深地段滲透,濱江融入城市,不搞"一層皮"。 4、景觀設計強調創意帶動設計;注重營造大地自然景觀;自然與人文的交融。 (二)景觀結構 以點帶線,圍繞創意,形成"一江兩岸十景"的景觀結構。 (三)景觀特征 1、總體特征:山水橋城 以山、水、生態駁岸和植物群落組成的生態自然景觀為基底,以城市橋梁景觀為點綴,以現代工業文明為文化主線,整體營造現代、時尚的城市濱水景觀。 2、歷史人文標志景觀 一塔(云峰塔)、一閣(神農閣)、一殿(魯班殿)、一寺(資福寺)、兩亭(分袂亭、詩圣亭) 3、景觀建設特征 將風光帶分為節點段與過渡段。重點打造節點段,突出主題景觀;過渡段強調節約建設,避免過度設計。 (四)"湘江十景"創意 1、石峰遠眺 范圍:地跨河西體育中心和河東石峰公園區域。 石峰山下有故事--以體育中心的飄帶為龍身,通過新建的龍吟臺、水中航標燈、石峰山蜿蜒的山路景燈,串聯形成蛟龍過江之態,并在石峰山上新建一個意寓"龍抬頭"的空中餐廳,眺望全城,形成"河西龍盤臥,河東龍抬頭"之勢。同時在石峰公園沿江的山頂上新建云峰塔,共同構建城市跨江大景觀,成為株洲夜景的主要標志。保留長江北路邊現有的山體(起名臥虎嶺),在河西形成虎踞龍盤之形,在山上建觀景平臺,使這里成為欣賞蛟龍過江、龍抬頭、云峰塔整體景觀的最佳觀景平臺。 2、動力港灣 范圍:河東電廠到白石港。 電廠改造為工業遺跡的文化復興區。將電廠煙囪改造成標志性景觀構筑物,電廠廠房改造成工業博物館,煤棚改造為大型演藝中心,白石老街區改造成游船碼頭和文化娛樂的集聚地。 3、白石水韻 范圍:河東白石港到賀嘉路。 現代時尚生活的魅力港灣。將麻紡廠改造成soho生活聚落;將白石港打造為株洲的"清溪川"--白石水韻;將永利碼頭改造為集跳蚤市場、休閑娛樂、兒童活動、老年活動、運動健身等功能于一體的多元化活力廣場。 4、神農懷古 范圍:河東神農公園區域。 結合現有神農閣,打造炎帝農耕文化展示區。在沿江路上架設江景觀光平臺,通過山路直上神農閣,使奔龍山的空間與風光帶連為一體。同時將現有擋土墻改造成文化墻,增加文化氛圍。 5、紅動湘江 范圍:株洲大橋兩岸橋頭區域,該段為株洲市商業中心。 "紅動湘江"的三重理解: 功能方面--"紅"體現城市活力 文化方面--"紅"體現現代工業文明 表現方面--"紅動湘江"城市主題標志 圍繞株洲"現代工業文明"這個魂,營造現代城市的活力空間。主要景點有"紅動湘江"主題標志--城市之門、金色沙灘、疏林草地等。 1)疏林草地--河西濱江廣場改造 坡地部分營造大尺度的植物群落,現有建筑屋頂種植大片草地,同時間植富有層次的灌木以及淺根系喬木,結合微地形形成疏林草地的整體景觀,舒展而大氣。 2)金色沙灘--城市天然浴場 長沙湘江航電樞紐關閘蓄水后,湘江的水流更加平緩,因此規劃建議在株洲大橋至天元大橋兩公里范圍內,恢復原有的天然沙灘浴場,使市民擁有一個具有濃厚熱帶風情的沙灘休閑區。 3)城市之門(待定)--城市主題標志。同時也是城市的觀景平臺,連接株洲大橋、濱江廣場與濱水空間的人行天橋。 6、建寧記憶 范圍:河東擁軍路到天元大橋 歷史的承載--景觀設計方案應圍繞體現建寧文化,通過改造建寧古碼頭、魯班殿和重建分袂亭,集中展現建寧歷史和株洲本土民俗文化。在此段堤外灘涂增設二級平臺,拓展活動空間,提高風光帶的親水性。 7、曲尺幽徑 范圍:一水廠以南區域。 生態保護區。保護現有植被,圍繞“行走于森林”的主題創意,新建一條沿江步道,形成林蔭散步道。 8、古剎詩情 范圍:河西鑿石山至楓溪大橋 1)資福寺:以體現宗教文化為主,結合周邊環境,形成理想的人文空間,逐步發展成為著名的宗教文化活動場所。 2)詩圣亭:據考證,杜甫曾三次泛舟湘江,在株洲(唐時屬湘潭縣)作詩10首。為了紀念詩圣,規劃在鑿石山新建詩圣亭,亭與山、水的結合,營造出一種詩情畫意的意境。 9、芳洲鷺影 范圍:河西中心醫院到天元大橋。 "生態水岸"和"生活水岸"的重點展示區,突出"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在保護好原有駁岸林地的基礎上,灘地上形成以濕地為主的生態岸線,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主要景點有: 1)芳洲鷺影:運用灣池技術,在原有河灘地進行生態修復,形成沿河濕地(水洼或者水泡),營造植物繁茂的魚蝦和鳥類棲息地,使之成為長株潭生態岸線建設的典范。 2)綠野仙蹤:保護原有駁岸林地,不作過多雕飾,主要是營造寧靜氛圍,形成原生態植物景觀。在密林中設置木棧道,創造心曠神怡、接近大自然的環境體驗。 3)露天電影:在風光帶中設置露天電影院。為了實現對城市低收入階層和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的"精神生活最低保障","政府請客看電影"將成為風光帶最為重要的節慶活動之一。 10、時尚生活 范圍:河西尚格名城到嵩山路。 對應街區已初步形成的居住功能,圍繞時尚生活的主題創意,建造各種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所,營造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多功能親水公共空間。 過渡段設計 規劃確定的過渡段全長14.4公里,占總長度的66.4%。過渡段要充分體現兩型社會的建設理念,多自然,少造景。具體要求: 1、保證規劃的休閑自行車道(全長12公里)和觀光步道的連續貫通。 2、空間內應少種遮擋對岸景觀的高大喬木,保證兩岸觀景效果。 3、設計一些富有詩情畫意的小景,適當豐富景觀。 橋梁景觀設計 規劃范圍內湘江上有石峰大橋、紅港大橋、株洲大橋、天元大橋和楓溪大橋等五座跨江大橋,這些橋梁都是湘江的標志景觀,應該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性和藝術性,要講述歷史。因此規劃對這些橋梁做適當的裝飾,塑造城市現代、人文、獨特的橋梁景觀,為湘江添上了美麗的色調。 旅游及節慶活動策劃 規劃將風光帶從城市濱江公園的功能提升到旅游風景區的高度,相應策劃了許多大型的旅游及節慶活動。主要包括:"煤棚狂歡之夜"全國搖滾樂巡回演唱會、"老碼頭"端午龍舟賽、"政府請客看電影"、"周周樂文藝演出"、"汽車電影專場"、魯班殿美食節、神農詠春詩會、全國滑板大賽巡回賽、全國沙灘排球巡回賽、全市"街頭籃球"聯賽、資福寺祈福大會、"二月二,龍抬頭"踏青節游園活動、"夫妻樹"七夕集體婚禮等。 交通與配套設施 規劃對車行道路、公共交通、水上觀光、步行系統都做了系統設計,特別是在河西全路段、河東局部路段規劃了連續貫穿于各景點、平臺的休閑自行車道,并相應布置了觀光自行車出租點。 同時規劃對必要的公共及市政配套設施,例如公廁、停車場、垃圾收集點、小賣部、報亭、直飲水、夜景照明等進行了設計與布局。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2)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