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德國人馬庫斯的未來竹材建筑夢
能抗八度地震、防火防水還環保、四季冬暖夏涼……近日,由東南大學呂志濤院士設計,南京林業大學張齊生院士等專家提供研發的竹質材料建造的江蘇“抗震安居示范房”房在南林大亮相。該新聞一經公布轉載達到數百條。據介紹這棟房屋的竹材并非原竹,而是將竹子削片,重新用磨具按壓后的一種輕質高強、韌性好、耐磨的材料,由于材料中加入了阻燃物質,還具有防火功能,同時它還能防水,可30年不變形。 關注“德中同行”的重慶市民,就曾于2008年5月12日親眼見證竹亭抗震效果。恰逢“德中同行--走進重慶”,當天下午2點會議亭正在召開一場發布會,持續數秒的地面震動驚嚇了亭內發言嘉賓及媒體朋友,但竹亭未有絲毫破損。 隨著“德中同行--走進遼寧”系列活動不斷走向深入,“德中大道”上一座座充滿藝術氣息的竹子展亭更是吸引了大批市民的眼球。這些展亭形狀各異,都由天然的竹子和特殊的材料搭建而成。每當夜幕降臨,這些竹亭就會在內部的照明下顯得熠熠生輝,透著金、銀和紅色的光。竹亭更是成為了“德中大道”的創意載體。 負責“德中大道”的設計總監馬爾庫斯海因斯多夫先生,運用竹材搭建形態各異的17個展亭,從多個角度展示了竹材這一環保、可持續和生長速度快的天然建材在建筑中的用途,也彰顯了竹材的生物和工業特性。 竹子與建筑有著天然的聯系 蘇東坡曾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道出了中國人對于竹子的追求。“德中同行”廣州站的“竹材——未來建筑材料”研討會上,何杰博士說:“中國以偏旁為竹子頭的字共有460個,分別涉及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植物、動物還是武器等都與竹子發生關系。”何杰博士更指出,建筑的“筑”字,更顯示了竹子與建筑存在的天然聯系。使用漢字的我們,不難領會竹子和建筑物之間天然的默契。“筑”字從竹,竹子虛心有節、外實中空,建筑物亦是如此竹子節節升高,樓宇層層而立,這是建筑的重要構造特征之一。 用竹子做房子對中國人來說并不陌生,傣族人世代居住的竹樓立在幾根大圓竹上,冬暖夏涼;大小城市里正在興建的大樓旁,隨處可見的是民工棚和腳手架。 “我自己非常欣賞這種表現方式。作為建筑材料,它不僅擁有過人的適應性,還有著無法比擬的藝術表現力。”馬爾庫斯和他的竹亭,讓我們看到了竹材的吸引力。實際上,他的這些全部由活動組件拼接而成的竹亭,仿佛是一組永遠沒有竣工的建筑。 而馬爾庫斯的靈感源自中國的燈籠,這也是他對建筑又一個要求,那是在不同文化之間的一種接洽和融合。當時身處這一鋼鐵房子的中國建筑師徐浪曾表示,“德國是一個非常現代化和現代性的國家,他們的工業非常的發達。大家可以看到竹子房子材料雖然使用的是非常生態和傳統的材料,實際上,這樣土生的材料在整個房子的結構當中,完全展現了整個德國工業化的背景,它的所有結點制造都真正反映出了一個民族工業性的特征。” 竹子生長速度比其他木材快 據竹材研究者介紹,竹子的生長速度非常快,比其他木材的生長速度都要快。竹子最快的生長速度是24小時長長2.01米,三個月就能長至30至40米。馬爾庫斯更指出,由于竹子的生長速度之快,在中國,乃至在亞洲,種植竹子可以成為貧困地區脫貧的有效方法。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竹材生產國在未來的國際市場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今天竹子是“環保”可持續保護資源的象征。德國人馬庫斯?海因斯多夫對竹子的高度推崇源于他在亞洲長達15年的旅行。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竹國。竹子生長快,成材早產量高、用途廣。德國建筑設計師馬庫斯一年多來率領德國中國的建筑設計人員工匠等,在南京重慶廣州用竹子搭起了一座座由中國傳統建材竹子結臺高科技材料展亭。這些“德中大道”竹展亭被宣傳是德國關于城市設想經驗的載體。“用竹子做東西,在中國是有傳統的,我這是就地取材”他說,“德中大道是‘德中同行’的組成部分,后者是一個歷時3年的德中友好合作活動目標是增進德中雙方的相互理解與信任為長期成功臺作奠定基礎。” 一般竹子造林510年以后就可以年年砍伐利用。馬庫斯認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竹子建筑都應該是未來建筑的重要形態。馬庫斯研究竹子已迭10年之久。竹子被稱為“植物鋼鐵”,在竹子的接縫處使用少量螺絲就可真正發揮竹子的天然韌性和靈活性甚至重慶的壽竹可用來建造穹頂能承受10噸的重量。他說,用竹子代替金屬搭建穹頂,可保證采光效果,還能降低安裝空調設備的成本。 “德國大道”竹子亭完美結合德中技術與文化 “德中大道”的設計總監馬爾庫斯·海因斯多夫說,竹亭作為一種新方法的嘗試,是德國技術和精確性與中國傳統及材料的完美結合,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共同體現。在設計這些建筑的過程中,中德兩國的文化認同感在很多層面上都緊密結合到了一起。 德國方面帶來了先進工藝和可持續的理念,而中國方面的手工業傳統——如材料織造的傳統——也被采納進來。海因斯多夫設計建造的展亭將這些文化傳統交織在一起。其成果是由竹材制成的、以閃耀著金色光芒的織物裝飾的高科技薄片建筑。為了這一結構形式,海因斯多夫還特意在德國研發了一套新型的竹材連接系統。這些展亭的設計還遵循了水滴、鉆石或花瓣之類的自然形態。 此外,竹制亭子能夠方便快捷地搭建、修復、拆分和運輸。結束之后也不會留下很多建筑垃圾,甚至可以回收利用,這也給現代建筑技術提供了新的啟示。“竹子的可持續不僅在于建筑,更在于它給設計師的創意和啟示。”何杰博士如是說。他認為,竹子作為未來的建筑材料新寵,除了竹子本身的優勢和特點之外,更重要的是竹子它給建筑師和設計師的啟示。作為西南竹類博物館館長,他坦言,修建西南竹類博物館的理念和啟發源于馬爾庫斯利用竹子建展廳的創意。他相信,竹子作為未來建筑材料的新寵,其可持續性發展的意義更在于此。 竹材未來建筑材料的三點原因 “德中大道”的設計總監馬爾庫斯?海因斯多夫,道出了竹材作為未來建筑材料的三個原因:“首先,在亞洲竹材已經被使用了幾千年,但是近些年卻幾乎從現代建筑生活中消失了;其次,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竹材生產國和出口國;第三,竹子這一建筑材料完美地體現了在這些展亭中舉辦的展覽的所有主題——環保、可持續、保護資源。” 竹亭作為一種新方法的嘗試,是德國技術和精確性與中國傳統及材料的完美結合,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共同體現。在設計這些建筑的過程中,中德兩國的文化認同感在很多層面上都緊密結合到了一起。德國方面帶來了先進工藝和可持續的理念,而中國方面的手工業傳統——如材料織造的傳統——也被采納進來。海因斯多夫設計建造的展亭將這些文化傳統交織在一起。其成果是由竹材制成的、以閃耀著金色光芒的織物裝飾的高科技薄片建筑。為了這一結構形式,海因斯多夫還特意在德國研發了一套新型的竹材連接系統。這些展亭的設計還遵循了水滴、鉆石或花瓣之類的自然形態。此外,竹制亭子能夠方便快捷地搭建、修復、拆分和運輸。 “德中同行”將于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期間落下帷幕,參觀者將能親身感受德國在城市化環保等方面領先的魅力。在廣州的“德中大道”展亭里,德國巴斯夫公司就懸掛了一幅由紅藍黃等多種顏色組成的節能示意圖。這是巴斯夫公司研制的保溫系統,即外墻保溫裝飾體系(EIFs)一一通過對建筑外部保溫可以用一整塊節能毛毯將一棟建筑包裹起來,同時減少空氣滲透穩定內部環境并減少能源消耗。除了推祟竹子是因為環保可持續保護資源的特性,還有一個原因促使馬庫斯決定致力于竹子建筑的研究。他說:“在亞洲竹材已經被使用了幾千年但是近些年卻幾乎從現代建筑生活中消失了。” 竹子建筑的環保能量 ◆竹子是這個星球上生長最快的植物,最快24小時內可生長1.21米。 ◆竹子在2至3年即可成材,而術材至少需要25年,據哥斯達黎加人計算,每年只需70公頃的竹林就可建造竹房屋1000座,如果以木材為原料,需要砍伐600公頃天然林,使用竹子替代木材做建筑材料,可節約更多森林資源,延緩地球變暖。 ◆相同面積的建筑,竹子與混凝土的能耗比為1:8,同等建筑過程中竹子能耗僅為鋼材的1/50。 ◆與木材和其他人工材料相比,竹子沒有輻射。 ◆即使未經加工,竹子借助纖維組織,其縱向抗拉伸強度是中碳鋼的5至6倍。 ◆竹建筑更具靈活性,優點之一是可以通過更換損壞或老化的部分而增強耐用性,經過防腐等手段處理的竹材使用壽命可達30年之久。
編輯: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