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揭秘重慶歷次總體規劃
1946年 1945年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就請了世界一流的專家對重慶的城市建設進行規劃。1946年4月,由重慶陪都建設計劃委員會完成,有多名世界一流專家參與的現代重慶第一個城市規劃――《陪都十年建設計劃草案》出爐。張遠說,下月即將動工的兩江大橋(東水門大橋、千廝門大橋),也出現在了《草案》中。 新中國成立后,大家認為兩江大橋該修,但解放碑、朝天門片區形如口袋,若先建此橋將造成擁堵。張遠介紹,現在已建成了菜園壩長江大橋與嘉陵江大橋,口袋有了出口,再修此橋,有利交通。 1960年 規劃9個片區4個衛星城 1960年,我市編制了解放后的第一個城市總體規劃――《重慶城市初步規劃》,城市用地遵循“大分散、小集中、梅花點狀”的布局原則,強調將工業在更大范圍內分散,規劃了市中區、大楊區、大渡口區、沙磁區、中梁山區、江北工業區、彈子石工業區、南坪工業區、李家沱-道角工業區等9個片區,在外圍規劃了北碚、歇馬、西彭和南桐4個衛星城。“初規比較簡單,但滿足了當時的發展需要。”張遠說。 1983年 “多中心、組團式”布局 重慶第三次城市總規于1980年開始編制,1983年獲國務院批準。張遠說,現在重慶的城市性質為“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而1983年版的總規明確的城市性質是: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只差“地區”兩個字。有專家認為,這體現了當時專家的遠見。據了解,1983年版的規劃還確立了“多中心、組團式”的城市空間布局:將城市分為14個組團,一個中心,四個副中心。 1998年 突破兩山屏障加快擴城 1997年,重慶成立直轄市,我市對城市總規進行了修編,“完善城鎮體系,開拓新的城市發展空間;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優化城市生態系統,保護歷史文化和山城、江城的歷史環境風貌”,均為修編時列出的重點。在這次總規修編后,重慶確定了城市空間形態結構,突破了銅鑼山、中梁山屏障,擴城速度加快。 2007年以來 建設都市區森林大屏障 2007年,重慶市編制完成了《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07~2020年)》。2007年9月20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重慶市新版總規。張遠說,這是國務院批準的第一個城鄉總體規劃,該規劃維護和強化了整體山水格局的連續性和自然性,建設都市區森林生態大屏障。到2020年,我市將建成1個特大城市、6個大城市、25個中等和小城市、495個左右小城鎮。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