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上海世博會奧地利館--中國瓷里的華爾茲
最終呈現在人們眼中的奧地利館,將是一座由三個支點組成的巨大紅白色建筑。從盧浦大橋向下望去,奧地利館的造型仿佛一個字母“A”,或是中文里的“人”字。而奧地利館最吸引人的地方,是由1000 萬塊六角形的陶瓷拼成的流線型外墻。“陶瓷最早溝通了中國和奧地利的聯系。”設計師描述說。 1866 年,為爭奪統一德意志的領導權,普魯士和奧地利爆發普奧戰爭,這場被后世稱為“兄弟之戰”(Bruderkrieg)的戰爭最終以奧匈帝國慘敗而告終。為鼓舞帝都維也納民眾的士氣,當時的維也納宮廷舞會指揮小約翰·施特勞斯特別創作了一部“象征維也納生命活力”的合唱曲,并邀請詩人哥涅爾創作歌詞。次年,施特勞斯又在這首合唱曲中加入了大量新元素,使之成為一首管弦樂曲。這首節奏明快、曲調優美的管弦樂曲后來就成為了施特勞斯最出名的一部作品——《藍色多瑙河》。 2010 年5 月,上海世博園區的奧地利國家館內。伴隨著《藍色多瑙河》的優美曲調,人們將再次領略這個奧地利的秀美的自然景觀, 森林里清新的空氣,陽光下波光粼粼的湖面甚至是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脈…… 雖然來自奧地利維也納建筑師事務所SPAN 以及Zeytinoglu 的三人設計師團隊馬蒂亞斯·德爾·坎波(Matias delCampo)、桑德拉· 曼寧格(SandraManninger)、阿堪薩斯·澤緹諾格魯(Arkansas Zeytinoglu)來說,比起《藍色多瑙河》,他們更熱衷于諸如“deep house”之類的電子音樂,但這并不能妨礙他們從音樂中發掘出設計奧地利館的靈感,“事實上,在設計這個作品時我們的確從音樂中獲得了很多的靈感”,他們向我們解釋說,“這一次,我們非常注重整個場館各空間之間的流動感,也就是說,就好像是譜一首曲子一樣,從主展廳、餐廳、VIP 室、商店之間,我們尤其強調他們的連貫與流暢。” 就如同這個號稱“神奇鐵三角”的三人組合的構成一樣,最后呈現在世人眼中是奧地利館就是由三個支點組成的巨大紅白色建筑,如果從盧浦大橋上向下望去,這是一個有點類似英文“A”字的造型,“A 正是奧地利國家名的英文首字母,而從另一方面看,它又有點類似中文的‘人’字,體現了上海世博強調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精神。”設計師描述說。 陶瓷搭建的世博館 走進奧地利館首先吸引人眼球的就其由陶瓷拼成的流線型外墻,在陽光下散發著瓷質特有的瑩白色光芒。“陶瓷是我們這次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元素,我們正是運用這項材料將中、奧兩國聯系在一起。”設計師德爾·坎波透露,他們甚至認為正是運用了這個元素使得他們在比稿中獲得了最終的勝出,“其實整個建筑的造型很早就確定下來了,但在考慮外墻所用材料時,我們花了一些心思,比試了不少材質,最后才確定了使用陶瓷這個元素。陶瓷最早溝通了中國和奧地利的聯系。歷史上,中國最早出口奧地利的貿易產品就是陶瓷。” 在奧地利,瓷器制作同樣具有悠久的歷史。作為歐洲第一個掌握制瓷技術的國家,奧地利的瓷器制作技藝精湛,運用廣泛。早在1989 年,奧地利建筑大師奧圖·華格納(Otto Wagner)嘗試將古典風格的精華濃縮為一點,設計建造了一棟集簡樸、莊嚴、比例優美于一體的建筑,而整幢建筑中最奪人眼球的莫過于在建筑的外立面上運用意大利產的馬加利卡彩色陶磚裝飾,更為建筑增添了幾分怪誕、驚人的感覺。這幢現在依然矗立在維也納的馬加利卡住宅(Majolica House),是如今新藝術運動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另外,在維也納,由這些色調優美的陶磚作為內部裝飾主要材料的建筑更是比比皆是。這種當時被叫做“中國風”(Chinoiseries)的裝飾風格在達官貴人具有巴洛克風格的豪華宅邸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坐落在維也納西南部最負盛名的旅游景點美泉宮(SchlossSchonbrunn)。 對于奧地利館的設計師團隊來說,利用陶瓷作為主要材料的意義不僅是因為裝飾,“在我們看來陶瓷本身就是一種很理想的建筑材料,它擁有非常堅硬的表面,并且其精致光滑的表面非常符合表達建筑的美感”。 據悉,這次的奧地利館整個紅白相間的外墻是由1000 萬塊六角形的陶瓷組成,所有的陶瓷都是由中國廠家生產制造的,對于設計師來說,使用這些中國產的陶瓷在中國的世博會上表現一座代表奧地利國家風情的展館,恰好是一種對于中國數個世紀精湛制瓷歷史的致敬之作。 奧地利的湖光山色 “對于參觀奧地利館的觀眾來說,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場奇妙的感官之旅”,奧地利館的設計師向我們保證說。奧地利館被分為上下兩層,一樓為展示區、商店和信息咨詢臺,二樓則包括一個露天的奧地利餐廳以及一個貴賓休息室。大約1600 萬張幻燈片將組成一組逼真的奧地利湖光山色:波光粼粼的多瑙河在你的身邊流淌而過,森林中漂過一陣清新的微風,隨著時間的推移,樹葉的顏色從綠色變幻為金黃,小松鼠仿佛就在你的腳邊穿梭…… 隨著展廳的變幻,觀眾還將從一個全天然的自然景觀區進入奧地利的都市生活區域,觀眾仿佛步入了維也納的街頭,與剛才寧靜優雅的自然景區不同,在都市區內人們可以看到的是維也納傳統的擊鞋舞、國際VJ 表演以及時尚秀等,這時候仿佛也想要融入快節奏、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般,隨時伴隨在耳邊的《藍色多瑙河》旋律也從優雅舒緩變得更激進現代。 更特別的是,伴隨著《藍色多瑙河》優美的曲調,進入奧地利館的觀眾還會感到仿佛進入到了白雪皚皚的阿爾卑斯山,通過虛擬的景象,觀眾們會感受到地板上隨時裂開的冰層,潔白的雪花仿佛就飄在你的周圍,尤其是生活在上海這樣不太下雪城市里的人可以體驗一下向墻壁上扔雪球的快樂。 為了盡可能模擬出如同身處阿爾卑斯山脈地區的感受,即便是在40℃的炎炎夏日,整個展廳的溫度被恒定在最恰當的14℃。設計師透露說,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并不僅僅是依靠空調的調節,事實上,就如同多數展館一樣,為了符合上海世博可持續發展城市生活的主題,他們在整個建筑的節能方面下了許多工夫,不僅是采用了更先進的溫控技術以此幫助將整個奧地利館的能耗降到最小;設計師在構思奧地利館的時候就已經設想了許多手段來幫助控制室內溫度,比如他們將館內通往室外的入口數量降低到最少,以此來幫助阻隔室內外的溫度流通,最大程度地實現節能的目標。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