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二五”開局之年的起點上,都江堰蓄勢待發。這座“中國最佳旅游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將以功能更加齊備完善的城市“本底”,率先向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示范區的目標挺進。
1月6日,都江堰第十二屆十四次全委(擴大)會議,成都市市長助理、都江堰市委書記劉俊林透露,統籌城鄉7年來,尤其是災后恢復重建以來,都江堰的城鄉規劃建設水平實現了整體提升,城鄉發展環境全域優化,為都江堰贏得了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優勢;而已經建成的成灌高鐵等骨架路網,形成了連接成都中心城區的6大通道,又為都江堰創造了融入成都半小時經濟圈的優勢……當前,隨著以道路交通等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都江堰已經基本實現了“建設災后恢復重建樣板”目標。
大交通 充分發揮路網服務功效
路網建設,是都江堰搶先駛進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示范區的 “超車道”。以2010年5月12日竣工通車的成灌高鐵主線為標志性項目,在過去5年間,都江堰累計投入176億元,構建了“五縱五橫一軌”的交通體系,道路建設里程超過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至2005年的道路建設總里程,率先邁入“快鐵經濟”時代。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前,都江堰通車里程達1307.252公里。突如其來的大地震給該市的交通基礎設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山區道路90%以上近百公里嚴重損毀,平壩區域60%以上道路、167座橋梁不同程度受損。應急救援,交通是關鍵。恢復重建,交通是關鍵。為此,地震后全市累計投入交通建設資金約135.53億元,全市通車總里程達2054.67公里。
為全面適應災后恢復提升的需要,都江堰及時調整思路并提出了“加快推進完善‘五縱五橫一軌一帶’路網主骨架建設,全面實現縣、鄉、村道路整體改造,實現多通道進入主要景區,形成抗災能力強、應急交通網絡完善、綜合服務水平高的市域路網體系”的大交通規劃理念。
都江堰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各項規劃,是近年來全面貫徹落實最快的幾年。全市道路改擴建、路網新建全面提速,路網服務潛能得到最大程度挖掘,路網服務功效得到最大程度發揮,路網建設速度空前提高。一系列成績斐然:
建設資金投入成倍巨增。全市交通建設資金投入達135.53億元,年平均投入率達67.765億元。
建設標準全面上檔提升。實現了過境國道高速化,主要干線道路高級化,其他道路“黑色化”。其中,新建國道213都汶高速公路26.5公里,改造317線成灌老路延伸段5.37公里,擴建省道106線都江堰段38.32公里,完成了對全市167座橋梁全面體檢、分年度實施了對8座病危橋全面加固和改建工作,交安配套設施日臻完善,交通路網承載基礎得到全面增強。
路網深度全面探底延伸。地震至今,共新建沙西線、聚青線、彭青線等共747.42公里道路,形成了以成灌快鐵、成灌—都汶高速公路為軸線,以“五縱五橫一軌一帶”為主骨架,其他各條為脈絡的道路路網新體系。實現了多通道對接成都市主城區,多通道連接毗鄰區、市、縣,多通道出入市域各大景區,市域城、鄉、村際之間通過多條道路無縫融合。市域道路通達深度全面探底延伸至村、組、集中聚居區。
大城市 公共基礎設施全域優化
日產10萬噸自來水的西山水廠一期工程讓周邊近40萬農村居民喝上了干凈的自來水,青城山污水處理工程為環境提供現代化的屏障……覆蓋全域城鄉的水、電、天然氣、光纖網絡等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目前,路網、水網、電網、燃氣管網、清潔能源、污水處理、通訊、光纖等,已經在都江堰的鄉村實現了與城市同等配套。
“都江堰市以城鎮重建提升為重點,把災后恢復重建與完善城鎮體系、提升城市品質、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城市相結合,著力構建以城帶鄉、城鄉一體、互動發展的新格局。”都江堰市委書記劉俊林曾表示。
三年目標任務兩年已基本完成,都江堰的災后恢復重建實現了完美收官:全面完成61037戶農房重建和260萬平方米城市安居房、廉租房建設;樣板效應充分彰顯,建成了翠月湖五桂村和壹街區等一批城鄉重建典型,城鄉基礎設施配套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公共設施實現根本性改善……這些被都江堰視為跨越式發展的城市“本底”實現了全域優化。
據了解,過去5年間,都江堰新建城市20萬噸自來水廠一期工程、11個城鄉污水處理工程等一大批市政設施,供水能力可滿足全市未來20年發展需要。供電能力較2005年增長1倍,燃氣管網總里程較2005年增加157%,能源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寬帶網絡入戶數較2005年增長了547%,覆蓋城鄉的水、電、氣、光纖、通訊等管網體系全面建成。完成65所中小學校及幼兒園重建,完成川外成都學院青城校區、東軟信息技術職業學院等院校新建擴建,完成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重建。建成4個市級醫療機構和26所鄉鎮衛生院、155個村級衛生服務站,高標準新建了體育場、新聞中心、文化館、圖書館、檔案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社會綜合福利院等一大批公共設施和1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72個村級活動中心,公共服務硬件整體水平西部領先,全國一流。
大發展 綠道建設推動田園城市新跨越
在堅強的奮進中,經歷了900多個日日夜夜,災后恢復重建取得決定性勝利,都江堰完美收官。也是在2010年,田園城市示范區建設風生水起,一幅新的城市藍圖已經徐徐拉開。
目前,在全面審視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基礎上,都江堰完善了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總體規劃,確立了“1475”城鎮體系架構。通過全面開展場鎮和197個村莊的建設規劃設計,逐步實現規劃全域覆蓋,確保高水平引領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建設。而隨著總投資28億元的54個古城區打造項目加快實施,完成了東城門等一批標志性建筑建設,城鎮體系更加優化。水街、壹街區等精品商業聚集區的建成,以及城市濱河區域打造的全面加快,城市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更加彰顯了都江堰顯山亮水、秀城融綠的城市特色。與此同時,全面啟動的蒲陽場鎮改造、16萬平方米安置房的陸續投入使用,聚源城市新區骨架道路的基本建成,以及天馬、大觀、虹口、柳街、安龍等場鎮改造的加快實施等,都江堰全市的舊場鎮改造整體正在快速推進。
“把點做靚、把線做美、串珠成線、連線成片、全域推進”,2011年開年之初,都江堰已搶先站在了推動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起點之上。如今仍在緊張建設中的綠道系統宛如一道道蜿蜒的玉帶,將珍珠般散落的河流和村落逐一串聯。按照地理位置的不同,都江堰全市都將規劃綠道建設。
在市域區的九河沿線,將規劃沿岸的綠道;在平原郊區農村,將進行村道改造,形成全新的道路網絡……目前,該市已經完成全域綠道建設規劃編制,建成青城山前山門至青城山高鐵車站、成灌高速路都江堰出口等綠道體系,啟動了柏條河綠道建設,田園城市“本底”優勢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