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深圳:打造高品質城市空間
“十一五”期間,我市規劃國土工作在保障城市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創造“深圳質量”標桿的確立,為深圳市規劃國土委今后的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近日,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主任王芃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市規劃國土資源工作將以“深圳質量”為新標桿,緊緊圍繞“科學發展觀”這一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把實現“先鋒城市、美好生活”作為工作目標,構建規劃國土工作新機制,統籌城市空間發展和土地資源利用,促進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和土地利用的集約節約,推動特區一體化進程,使城市更富魅力,經濟更有效益,民生更為幸福,文化更有品位,生態更加美好。 王芃說,在深圳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期的關鍵時刻,市委市政府提出創造“深圳質量”的發展標桿,這是及時而正確的決策。市規劃國土委將從規劃管理質量、土地利用質量、民生保障質量和行政服務質量四方面,全方位提升城市發展質量,開拓規劃國土工作新局面。 打造高品質城市空間 深圳特區報: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于去年8月獲國務院批準,實施新的城市總體規劃與創造“深圳質量”如何達成有機結合? 王芃:新的城市總體規劃是深圳城市規劃的綱領性文件,市規劃國土委將積極推進總規實施,以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為目標,進一步提升規劃管理質量。深圳應將空間資源與知識、制度、文化、生態等無形資源結合起來,提高規劃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化,打造高品質的城市空間。 具體做法是,推動“雙中心八組團”城市空間新格局的形成,促進區域化組團式發展;加快推進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報國務院審批;召開城市發展工作會議,籌辦城市發展論壇,明確新一輪城市發展主題,在全市范圍內形成廣泛共識;推進深圳2040城市發展策略、深圳圍填海策略、人口老齡化等前瞻性課題研究;完成近期建設與土地利用規劃報批工作。 創造土地管理“深圳模式” 深圳特區報:近年來國家實行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對深圳土地利用和用途管制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市規劃國土委如何在土地利用方面創造“深圳質量”? 王芃:經過30年建設用地規模的迅速擴張,深圳已面臨無地可用的局面。如何解決好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與保護資源的矛盾,是規劃國土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將進一步改革深圳土地利用制度,制定更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更能保障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土地政策,推進土地歷史遺留問題的綜合整體解決,創造土地管理的“深圳模式”,在解決深圳發展實際問題的同時,為國家土地管理進行政策探索。 我們正加快推進部省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合作備忘錄的簽署,爭取盡快獲得國土資源部批復同意,成立市土地改革領導領導小組,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入實施;爭取土地管理條例制定工作年內有突破,實現全市土地特別是原農村集體建成區、非農建設用地等納入統一管理體制;創新城市生態保護模式,探索基本生態控制線的新型管理模式,研究符合深圳實際的耕地利用形態和農用地管理制度,加快發展都市農業。 為民生幸福提供堅實保障 深圳特區報:您剛才提到規劃國土工作將致力于進一步提升民生幸福,在這方面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創造“深圳質量”? 王芃:一直以來,市規劃國土委十分重視保障民生。“十一五”期間,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實際供應2.45平方公里,完成規劃目標的122.5%,醫療、教育、體育等民生福利設施有較大的提高與完善,交通、水、電、氣以及環衛等市政基礎設施保持穩步增長。2009年政府機構改革后,我們專門設立重大項目辦公室,優化重大民生項目辦理流程,推進重大民生項目順利開展。 “十二五”期間,將以加強社會建設為導向,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給和民生基礎設施落實,為市民提供更綠色的城市空間,更完善的公共配套設施,更人性化的交通環境,更堅實的住房保障和更有序的房地產市場。2011年內新供應公共租賃住房用地26公頃,安居型商品房用地89公頃;通過在地鐵上蓋物業、城市更新項目中配建一定比例保障性住房等方式,進一步拓寬保障性住房供給渠道;推行原特區外公共設施倍增計劃,促進特區公共服務均衡化;進一步解決原特區外地區就醫難問題和部分地區學位不足問題,2011年計劃安排醫療衛生設施用地面積36公頃;中小學教育設施用地46公頃,高等院校用地138公頃;繼續推進綠道網建設工作,搭建市級綠道網的骨架,完成300公里市級綠道網建設工作;通過城市更新進一步落實公共設施用地,打造更多的城市公共開放空間,2011年計劃通過更新改造實現政府社團等公共配套及市政設施用地0.85平方公里。 實現部門聯動高效協同 深圳特區報:規劃國土管理是深圳城市管理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在行政服務方面如何打造“深圳質量”? 王芃:充分發揮市政府各部門、各級政府在規劃國土工作中的積極作用。通過市政府各職能部門加大規劃、政策和資金的規范、支持和引導,充分利用各區各街道對基層的管理能力,發揮其實施主體作用,建立規劃國土管理各部門、各級政府高效協同機制。 事實也證明,在城市化轉地、查違、危險邊坡治理、歷史遺留問題處理等方面,如果缺乏各部門和各級政府的共同參與,根本不可能取得突破。今后,通過建立“部門聯動,共同責任”機制,實現由“單打一”向形成合力轉變。我們將繼續加大與各部門、各級政府的協作力度,在規劃實施、征地拆遷、重大項目落地、土地整備、城市發展單元、地質資源安全保護等方面,堅持共同責任、實現共同發展。同時,要提高規劃國土管理的開放性,深化公眾參與,推動政府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實現行政服務質量的全面提升。
編輯:anna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