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分析:城市中心廣場規劃設計要點(圖)
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筑之一。其廣場(以下簡稱武展廣場),具有城市客廳功能。作為城市的中心廣場,武展廣場要充分有力地體現武漢的地域、文化特色及朝氣蓬勃的發展趨勢。 武展廣場的外框已限定,而且廣場的鋪裝、綠化、噴水池都有明確的界線。我們的任務是廣場的鋪裝、亮化、植被、小品等的設計,其中以鋪裝設計最為重要。在設計中,導入了CI的設計理念,從武漢市的區位、地域、民俗風情、文化歷史、經濟格局等城市要素中抽象概括,提煉出能反映武漢市綜合特征的圖式語匯,運用到武展廣場設計之中。 設計將廣場分成兩區,入口區反映武漢特有的地理形態,中心區則反映楚文化的輝煌。入口廣場中以三個相連的正方形代表武漢三鎮,而曲線則代表兩江——長江和漢水,曲線的兩端分別是主題雕塑和國旗臺。入口廣場的兩側為噴泉,與雕塑、國旗臺相互襯托。在廣場的鋪裝上,我們采用了楚文化中銅蓋豆上的精美圖案和武漢市市花——梅花的紋樣浮雕,在廣場氣氛的中心形成了一股渾然的聚集力,把廣場氣氛推至最高潮。 湖北是楚文化中心,作為省會的武漢擔負弘揚楚文化的重任,有城市客廳性質的武展廣場對此應義不容辭。因此我們的靈感和手法多源于楚文化的藝術精品。 以編鐘變形圖案的兩方連續來鋪設廣場的邊界,加強整體性;廣場鋪裝標志色為紅、黑兩色,源于楚漆器。廣場四周綠地從楚織物中取得極具張力的龍鳳紋樣,配置花草扎景等。 (設計人員:萬敏、吳新華、龍濤、張強、劉昆。參加人員:伍昕、冷峻。協作單位:武漢市花木公司) 四 保康紫薇生態廣場 保康紫薇生態廣場地處神農架支麓的山城保康。基地原為一個長途客運站,總用地約2hm2。西臨城市主干道路,該道南高北低,最大高差處達3m,在場地南段的道路上有一座標志性雕塑——九牛爬坡;場地東面背靠高約50m的山坡;場地南北兩面均為民宅。用地內現有依山臺坎,高約4m。 1 構思 本廣場的設計有三個出發點:①“九牛爬坡”雕塑如何與廣場聯為一體;②廣場內的高差及廣場與城市道路的高差處理;③地域性的創造。 我們以雕塑和山脊的連線為軸統領廣場,但該軸并非直線而是一條流暢的曲線,圍繞該軸形成漸收道路把雕塑引入廣場,同時蜿蜒向上的線形寓意保康人民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商業用房利用道路與廣場的高差設置,其屋頂成為活動平臺。保康的古樁紫薇、古樁臘梅、紅豆杉均為稀世之物,在廣場采用這些特色植物表達出一定的地域性。 2 功能與空間布局 廣場共分五個功能區:入口區、主廣場、露天舞廳、五福梅園、紫薇林區。 (1)入口區與雕塑呼應,曲線形道路用旱噴泉加強線形。北側為生態停車場及商亭,南側通向商業用房。 (2)主廣場主廣場是人流會聚的場所,為生態林環繞;中置圖騰柱,邊緣設休息廊。 (3)露天舞廳主廣場以噴泉作引導,往東北為露天舞廳,盡端設文化雕墻,浮雕墻上刻反映保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 (4)五福梅園廣場西南為一層商業用房,設屋頂廣場,局部與城市道路齊平。結合商業用房,設置五個圓形的小廣場,每個中心置古樁臘梅一株,并以梅園予以命名。 (5)紫薇林區廣場的東面順應山勢,在原有高差的基礎上,依次向山坡方向形成三個臺地。臺地上植古樁紫薇,形成紫薇林帶。林帶南部為梅園,林帶下是休閑活動場所。二級臺地沿邊設曲線形吊腳長廊,為飲茶觀景之處。 (設計人員:萬敏、陳綱倫、龍濤、李向鋒、吳新華。參加人員:李魁。協作單位:襄樊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城市中心廣場是城市精神與物質文明的窗口,應充分展示城市風貌特征。通過多次的實踐,我們認為可從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整體性、藝術性、趣味性及參與性來把握城市中心廣場的特性。城市廣場的設計者如果能準確地把握以上特性,再通過雕塑、綠化、亮化、城市CI等手段的綜合來創造廣場的藝術氣氛,必能設計出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個性鮮明的城市廣場。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