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書記蔡奇:抓好老城保護提升 讓老胡同的居民過上現代生活
2019年2月11日,北京市市委書記蔡奇來到核心區調研,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京視察慰問時的重要指示精神,著力抓好老城保護提升工作,讓老胡同的居民過上現代生活。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一同調研。
蔡奇首先以“四不兩直”的方式來到東城區交道口街道福祥胡同,隨機走進院落察看,與居民攀談,指出,老城保護提升任重道遠,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改善人居環境,消除胡同里的安全隱患。雨兒胡同30號院正在以“共生院”的理念進行整治修繕,雨污管線鋪設、飛線入地等工作已基本完成,在保留風貌的同時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質。蔡奇與區街干部、設計師現場討論改造方案,叮囑,院落改造要解決居民關心的廚衛問題,讓市政設施進院。10號院騰退空房正結合居民需求規劃便民服務設施。他還走進居民張樹榮家拉家常,詢問生活需求。在鄰近的1號院,居住了50年的老居民陳淑珍熱情邀請蔡奇進屋做客。蔡奇要求街道、社區干部主動上門服務,通過老城保護提升來增強居民獲得感。
隨后,蔡奇在交道口街道辦事處主持召開座談會。他指出,要把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老城整體保護好。擴大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范圍,保護好胡同、四合院、名人故居,修復歷史肌理。扎實推進中軸線申遺保護,推動重點文物騰退,重塑北京獨有的壯美空間秩序。深入挖掘老城及胡同文化內涵,把更多具有歷史價值的老字號、老物件留住,留住京味兒,留住老北京的鄉愁和記憶。要安全辦好元宵燈會。
蔡奇強調,街區更新是老城保護與復興的關鍵環節。要把群眾利益放在優先位置,探索“共生院”模式,堅持“一院一策、一戶一設計”,實現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讓胡同里的老街坊都能過上現代生活。優化提升街區公共空間品質,深入開展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注重留白增綠,完善“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補充便利店、菜場等服務設施。抓好胡同公廁改造提升并加強管理。街區更新要引入責任規劃師力量,充分聽取居民意見,按照需求織補功能。要一個街區一個街區地干,精心打造好東四、前門、崇雍大街、什剎海等地區。
蔡奇強調,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提升為民服務水平,切實辦好群眾家門口的事、身邊的事。繼續深化“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街區服務窗口都要全面提質。凡是媒體曝光、12345熱線反映的問題,區街都要聞風而動、接訴即辦。要堅持共治共享,繼續加強社區協商民主建設,完善“小院議事廳”等機制,實現“居民的事居民議、居民的事居民定”。用好街巷長、小巷管家、網格員等力量,發揮第三方社會組織作用,培育街區自我發展、自我更新的能力。抓緊編制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老城整體保護規劃,制定街區更新導則和工作意見,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破解制度障礙和政策瓶頸。
陳吉寧指出,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來京視察慰問時的重要指示精神,正確處理老城保護工作中疏與留、拆與管、新與舊、重點與一般的關系,按照“保障對保障”的思路,堅定信心、突出重點、循序漸進,推動實現老城保護與居民生活品質提升的有機融合。要堅持底線思維,在更新整治過程中強化精細管理,及時拆除騰退違建房屋,排除清理各類安全隱患,堅決守住核心區安全底線。要深化探索“保障對保障”的實施路徑,堅持文物保護優先,按照申請式改善、“共生院”改造的思路,推進核心區平房院落有機更新;騰退空間要優先用于廚衛等院內公共服務設施,合理制定改造標準,滿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要抓緊修訂老城保護條例,為老城保護提升提供法律支撐。
北京市市領導崔述強、隋振江,市政府秘書長靳偉一同調研。
編輯:周星宇
相關閱讀
海南出臺地方級自然公園管理辦法
近日,海南省林業局印發實施《海南省地方級自然公園管理辦法(試行)》,系統規范地方級自然公園全周期管理體系,對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海洋公園、濕地公園等地方級自然公園建立清晰的管理制度框架【詳細】
我國國家濕地公園20年建設成果豐碩
2025年,是中國國家濕地公園創建20周年。2005年5月1日,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建成并開園,成為我國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20年后,我國國家濕地公園已達903處。這些濕地公園有效保護了全國240萬公頃濕【詳細】
雙城聯動,解碼未來|BCC大會2025將于11月啟動
當全球建筑行業迎來資源革新與科技躍遷的新紀元,如何以創新設計重塑城市未來?如何讓智能科技與材料革命引領建筑行業邁向更高效、更包容的可持續生態?答案或許藏在2025年11月的兩場思想碰撞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