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科技頻道 → 科技動態 ![]() |
|
栽一棵苗長三棵樹 古稀老人心系荒山愿無償傳授造林新技術
日期:2008-03-12 來源:新華網吉林頻道 作者:周長慶、張穎 我要評論()
栽下一棵樹苗,至少能長出三棵樹。這種名為"干根網狀護坡法"的造林新法,是吉林一位科技人員發明的。為在有生之年為綠化祖國、治理環境貢獻余熱,這位年過古稀的老人仍在東奔西走,希望無償傳授他的造林新技術。 今年75歲的劉平是吉林省吉林市綠化處的高級工程師。1992年退休后,他對林業生態更加關注,憑借著對綠化祖國和環保事業的一腔熱情,自費從事科研創新。有一次,劉平在電視上看到西部某地沙逼人退、只剩下沙埋半截的房子立在那兒,深受震撼。為改善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他發明了"干根網狀護坡法",從根本上解決了植樹成活率低下的難題。此外,他還有"雙快造林法"、"活網柵截泥壩"、"自然落種雙省育苗法"等4項成果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這些成果為社會創造出良好的生態和經濟效益。 劉平的"絕招"之一就是栽一棵樹苗可長出至少三棵樹。他介紹說,過去治理水土流失就是用常規植樹,單棵栽植成活率特別低,而且長得慢、效果不好。他發明的"干根網狀護坡法",就是用植物編造、人工編造的網狀根。這種網狀根首先護坡效果就比單棵的效果要好得多,另外,網狀根長出的樹也多,并且生長快。 在劉平的試點基地,記者看到,劉平栽的樹和一般人不同,是橫著栽。就是在土地上挖出縱橫交錯的規則地溝,再將樹苗的主干橫著埋入溝內,只需露出10厘米的樹梢,就能長出多棵樹來。樹苗是"實生柳苗",是劉平培育出來的優質樹苗。這種柳樹不僅根系發達,成活率高,而且吸收養料能力強,抗熱耐旱長得快,當年就能長成幼林。 憑借這些顯著優勢,2004年5月,國家科技部將"干根網狀護坡法"確定為《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項目。2006年,吉林省水利廳將這項創新技術成功地應用到了東北平原著名的黑土侵蝕溝--榆樹市南大溝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僅兩年的時間,劉平栽種下的樹苗已經覆蓋了蒼涼的黃土,溝底有樹,溝坡有草,上下呈現出一片綠色。這項科研成果還在南水北調工程中得到了應用,不僅獲得了巨大的生態效益,也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但是,在這成功的背后,劉平也付出了不同尋常的代價。十幾年來,僅科研經費就幾乎花去了他所有的積蓄。他說:"連研究連試驗,我總共花了30多萬。我就覺得我能把這個技術用上,能為國家這個環境治理做點貢獻,我就值了。" 讓水土不再流失,把沙漠變成綠洲,使綠色常駐人間,這是劉平的不懈追求。從2003年開始,他個人啟動了一項"留綠工程",主題就是為后人留下一片綠。每次活動他都要向沙化區捐獻數萬株優質壯苗。正在北京老家的劉平告訴記者,開春以后,他打算到大西北去,無償把他的造林技術貢獻給那里的沙化、荒漠化土地治理事業中。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