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人物訪談 ![]() |
|
新農村建設應力避千村萬寨一面
日期:2009-01-06 來源:貴州日報 作者: 我要評論()
嘉賓: 國家文物局局長 單霽翔 貴州省文化廳廳長 徐圻 貴州省文物局局長 王紅光 貴州日報:現代化發展給村落文化景觀的保護和發展帶來何種挑戰? 單霽翔:我們遇見的挑戰是新農村建設的誤讀。新農村建設是一個綜合發展事業,而一些地區簡單地理解為新農村建設,很多地區正在大開大建,中國平均每天減少70個村落,其中伴隨著歷史文化村落和鄉土建筑的消失。盲目的城市化將造成千村一面。我們已經造成千村一面的格局,不能讓萬寨一面。新農村里有真實的生活場景,人們不再認為自己的鄉村是丑陋的。 徐圻: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信息化浪潮的迅猛推進和城鄉交通的高速發展及旅游業的開發,黔東南相對封閉的環境正在受到解構,傳統狀態下的村落正面臨現代文明的沖擊,首先遭受破壞的是黔東南傳統文化生存的環境。 貴州日報:貴州村落文化景觀有何特別之處? 徐圻:黔東南民族文化村寨既是苗侗民族古老神秘的家園,亦是黔東南古樸多姿的傳統文化傳承的載體,對研究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人對自然、社會和自我的認識等方面,顯示出各民族傳統的生態智慧,一個個不同的文化村寨,就像風味各異的一道道民族文化佳肴,具有多學科研究和旅游開發的價值。黔東南民族文化村寨,展現和延續著幾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既是苗侗民族的精神家園,又是他們的生態家園,是當代人感受淳樸文化,棲息疲憊心靈的最后凈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文化源泉。關愛她,保護她,好比關愛、養護民族的文化命脈。 王紅光:這是高度農業技術文明發揮精耕細作下的智慧,貴州山民對山川、河流的利用,不僅養活自己,還形成了美麗的風景。這是對自然的征服,是人與自然的生活,是一種真實的生活圖卷,具有重要的審美價值,是對文明的價值的印證,也是文化遺產的精神內核。 貴州日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的現狀? 單霽翔:萬村一面有本質不同,如果這些村落文化景觀消失,我們文化傳統和生活模式隨之消失。村落因人的生活而存在,是活態的,因此,不僅保護物質載體,更重要的是保護人們的傳統生活方式,民族生活習俗和文明進步的軌跡。傳統是靈魂,應提高村落文化景觀的品位,民眾的文化自豪感增強。只有換取當地民眾的文化自覺,確保當地民眾對自己文化的主體地位,讓民眾了解文化的價值,捍衛身邊的文化價值,才能科學地認識傳統與現代的發展。 貴州日報:貴州該走怎樣的一條適合自己的路?怎么實現保護和發展的雙贏? 單霽翔:不同民族地域千姿百態,村落文化景觀是人們現實生活的空間,是活態的生活和精神家園,既要保護又要發展,相得益彰。文化建立信心,成為民族提升經濟文化水平的手段。貴州對于自己的地域文化給予越來越多的尊重,這是大好之事。 王紅光: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發動社會喚起社會對自己文化的認同,要從細微點滴上做。保護視野和理念要國際化,手段要多元化,堅持在本土化基礎上國際化才有意義,無本土只是一種借用和模仿,不具備世界的胸襟。盡快建立文化遺產的本土化理念,“村落文化景觀學術研討會”提出的“貴陽建議”是本土化理念的結果,是村落文化景觀保護的基本準則,是推進政府立法的一個重要依據。 村落文化景觀保護和發展當尊重文化的多樣性,發展途徑的多樣性,走高端體驗旅游發展的道路。遺產管理有一個價值排序的認識問題,不能簡單地認識旅游,就對遺產進行保護或者破壞性開發。控拜獨特的集體記憶和銀飾工藝,需要考慮怎樣讓她在自己的土壤上有機地變遷,在自身的文化自信下去進行吸納,成為保護和發展的成功經驗。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