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群賢聚津門,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尋路
日期:2008-06-0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胡梅娟 張漢青 我要評論()
城市的發展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從古老的城邦到現代化的大都市,再到不斷崛起的城市群,城市,在人類文明的照耀下群星燦爛。城市在繁榮發展的同時,卻讓人們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環境污染加劇和能耗不斷增高。如何保證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城市的管理者共同面臨的課題。 同一個夢想 同一座生態城 5月29日,亞洲協會第18屆年會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會議以“全球商業的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的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來自國內外1000多名政商界人士,探討世界范圍內的可持續發展中的熱點話題,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年會的首個議題。 在出席年會時,天津市市長黃興國表示,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全世界的共同責任,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有許多各自的問題要解決,有不少共同的問題要探討,本屆年會的第一個議題就是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一流城市。這是一個很好的命題,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為了子孫后代的福祉,在經歷了許多曲折和磨難之后,終于從發展對立的觀點當中醒悟過來,認識到人類在向自然索取,創造富裕生活的同時,不能以犧牲自身環境為代價,必須開創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亞洲協會全球副主席陳啟宗說,中國城市化的進程非常快,我想這樣的城市化進程在人類的歷史上是沒有的。中國需要保護農田來進一步推動農村的發展,但是與此同時,每年有一千萬到兩千萬的人口從農村到城市地區,也就是說每年都有差不多一個天津市的人口或者是一半的北京人口加入到城市化進程當中,這是中國所面臨的一個挑戰。 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莎絲琪雅·薩森認為,環保問題對任何一個城市來說都是燃眉之急,是必須要解決的難題。不管是國家的中央政府也好或者地方政府也好,環保已經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挑戰。特別對于一個城市的管理者來講,是他們每天都要應對的一個難題。環保問題上的挑戰尤其復雜,像《京都議定書》和地方層面上的法律法規都有約束,一個市長必須要能夠在國際社會以及在中央政府的監督之下開展環保。 城市節能:全世界在行動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兼教育部政務部長傅海燕認為,城市化在全球范圍內加快,城市面臨著資源硬約束,像新加坡就是如此。所以我們要一方面推動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要保護環境,要獲得兩者之間的協調和平衡,所以我們是非常注重保護新加坡的綠地的。 她說,我們50%的土地都有綠地覆蓋或者是公園,而且在過去的40年當中,我們也不斷地進行技術方面的創新。通過一些技術的使用,我們在像水的再循環利用和水的保護以及去鹽堿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所以我們一方面可以推動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還是可以將我們的國家變成一個人們可居住的國家和環境良好的國家。 印度新德里市長希拉·迪克希特說,大概是15年以前,我們面臨著一場危機,也就是環境方面的危機,新德里當時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但是當時我們有一個機會,我們開始了環境保護方面的一些計劃,我們開始大力推動天然氣的使用,用天然氣來取代交通運輸當中所用的汽油。通過這樣的方法,污染大大減少。在過去的十幾年當中,我們生產的很多交通運輸工具都是使用天然氣的。 據悉,新德里市曾啟動一個“綠色新德里計劃”,一方面將城市綠地面積從43平方公里擴展到現在的300平方公里,這樣的綠地面積使每個市民都能夠參與到其中,將新德里變得越來越綠色。同時改善城市的公共交通體系,大力發展我們城市的地鐵體系,推出叫做“綠色地鐵”和“綠色公共汽車”的計劃,都推動使用清潔天然氣。在未來的幾年當中,還會推出“無空調體系”的公共汽車。 澳大利亞墨爾本市長蘇震西作為嘉賓在發言時介紹說,墨爾本市通過調查,發現95%的能源其實是商用建筑和民用住宅的。所以在設計新的建筑當中,必須要確保環保性和節能性,這最終可以確保溫室氣體排放能夠降低。 墨爾本市在這方面已經制定了非常嚴格的標準,希望能夠在2020年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業界進行合作,包括設計院、建筑公司等,可以確保做好二氧化碳排放減排的設計。 墨爾本市已經開始進行新建筑的分級節能管理,而這樣的節能標準,可以為業界制定一個標桿,可以使得新的建筑物都能夠與之看齊。而且墨爾本市的系統標準也得到了聯合國有關部門以及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 讓城市成為更美的家園 黃興國在介紹天津市發展時一再強調,天津市在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方面有三個目標,形象地講,叫“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為了讓天更藍,使得空氣更清潔,天津市把城市里900多個小鍋爐全部改換掉,而這些小鍋爐原來是用來冬季供暖用的,現在改為熱電聯產,發電的余熱來供暖。為了治水,天津大搞污水處理廠,使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兩年以后達到98%以上,在源頭上控制污水。 蘇震西說,任何一個城市都要能夠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國的許多城市與世界其它城市一樣,都抱有相同的宗旨。天津的濱海新區就是一個新的楷模,而這也是一個新的平臺,可以供我們一起來探索新的技術和新的理念,最終我們的目標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如何來讓城市成為一個人人都感到像一個家園的城市。 傅海燕認為,城市的發展,除了硬件,還要保持文化的傳承。新加坡確保新建建筑和舊建筑能夠保持一種平衡,非常注重老城區的保護,一方面是要建新城,同時也必須能夠在文化傳承上做好工作。因為新加坡人對自己的歷史也感到非常的驕傲。所以在城市規劃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確保我們城市的根要能夠得以保護。 希拉·迪克希特說,城市的包容性也是城市和諧之美。新德里有1600萬的人口,新德里有它的魅力之處,也就是說它代表的是整個印度。在新德里有來自印度各個地區的人,他們說著不同的方言,他們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新德里是一個包容性非常強的城市,包容所有的文化,包容所有的語言,包容所有的宗教,所以它是一個非常和諧的城市。 一些與會者認為,城市的發展還要做好規劃工作,對于特大型城市來講,建設衛星城,讓更多的人離開市中心到這些衛星城當中去,既能減輕大城市的壓力,又能實現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實現城市功能的合理外溢,為區域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