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地球是人類的母親,人類世世代代在地球上面耕耘、繁衍生息,而地球又為人類提供了--并還在不斷地提供著一切物質財富的"寶庫"。
同時,地球也是讓人類恐懼的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災害的策源地。512汶川8.0級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
目前,科學家們通過地球物理學來進行地震預報和震后研究。
探索地震的成因,有助于了解地震的活動規律,了解我們地球母親的“內心世界”。
那么,這次讓所有人措手不及的汶川地震,究竟因何而爆發?
中國地處世界上兩個最大地震集中發生地帶
中國地震多發帶分布圖
板塊運動造成汶川地震 汶川大地震發生龍門山,也就是說它發生在歐亞大陸和印度次大陸共同作用下的地震帶,存在三種力量的作用。在這里有幾個斷裂:龍門山大斷點、龍門山后斷裂、龍門山主斷裂、龍門山邊緣斷裂,這幾條斷裂帶構成這次汶川特大地震和達6000、7000次余震的禍根。 由于青藏高原它的南部板塊不斷向南部推移,這些物質就向下流動,一股是向東南方向,一股是向東方向,最后在龍門山斷裂帶這個部位發生了這一次地震。
圖像顯示汶川5·12大地震產生的變形
龍門山斷裂帶構造位置圖
這一次地震震中位置向東北方向傳播是300公里,它的能量輻射可以達到6000公里左右,破裂長度達到300公里,而破裂的速率是3.1公里每秒。從InSAR圖像上可以看到沿著這樣一條斷裂,它的變形以一個中心向四周擴展,因此影響了成都,影響了綿陽以及周圍一圈地帶都遭到了強烈的破壞。 龍門山的位置,剛好是在四川盆地邊緣。 從 "龍門山斷裂帶構造位置圖"上可以看出,龍門山在這個地方,形成一個Y字型,四川、云南的西部,而汶川地震就發生在這個Y字型的交點。由于印度洋板塊不斷向西推進,迫使青藏高原的物質向東和向東南運移,而四川盆地正是一塊剛體,阻隔著物質的東流。汶川地震就處在Y字型的腹地。這一條龍門山大斷裂在歷史上也是地震頻頻發生的地方,在龍門山地震剛好是地殼強烈變化的地帶,這里是幾條斷裂帶相交的部分,所以非常復雜。
汶川地震 、唐山地震震級比較
震級差=0.3能量≈3倍
亞洲新構造運動圖
汶川地震的動力來源: 中國大陸位于歐亞板塊的東南部,東部受西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板塊俯沖、消減的影響,形成一系列與弧后擴張有關的陸緣海伸展和斷陷盆地;西部和西南部受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的構造影響,形成號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千km的大陸內部構造變形帶和地震帶。 來自板塊邊界的作用力顯然是中國大陸新生代和現今構造變形的主要動力來源。 數字鏈接:
2001年全球8級強烈地震進入了一個新的活躍階段,共發生了6次8級以上地震,分別是:2001年薩爾瓦多8.0級地震;中國昆侖山口8.1級,2003年日本北海道8.0級地震,2004年蘇門答臘9.1級,2005年蘇門答臘8.5級,2008年汶川地震。
100年以來全球共發生8.5級以上地震7次,分別發生在1920、1933、1950、1960、1964、2004、2005年,2004年蘇門答臘9.1級特大地震打破了全球8.5級以上地震長達40年的異常平靜,表明全球地震可能已進入新的位置。
“地震”是什么?--是地球內部的物質、能量在交換
地球如何“運動”?
――地震由地球內部物質的運動導致 我們腳下的地面雖然感覺很穩定,實際上整個地球的表面是不斷在變動的。這種變動是因為地球的外殼上有許多的板塊,板塊如果碰在一起,就會產生推擠。板塊的推擠會造成陸地的隆起或陷落,在這些推擠的過程中,就會有地震的發生。 關于地球內部的運動,目前有三種比較成熟的理論:大陸漂移、海底擴張、板塊構造。
大陸漂移理論
海底擴張理論
板塊構造理論
地震帶來了什么?
――全球4級以上地震每年過萬次,通過觀測地震波,我們可以了解到地球內部的結構
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示意圖圖
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剖面圖
通過觀測地震波確定地球內部結構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