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奧運會主體育場全面竣工(圖)
日期:2008-06-3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我要評論()
“鳥巢”展現中國胸懷 ——全球征集設計方案,“集社會之智”攻建設難關,“鳥巢”在面向世界的開放中成為建筑精品 擁有故宮、天壇、頤和園等經典建筑的古都北京,讓全世界的建筑設計師都滿懷深深的敬意。當歷史的冊頁翻到嶄新的21世紀時,全世界建筑界的眼光,再一次被吸引到這座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的偉大城市。 這一次,他們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親身的參與者。他們以自己的智慧,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中國國家體育場繪制藍圖,為日益開放和現代的中國與北京注入新的活力與色彩…… “歡迎國內外的專家參與到‘新北京、新奧運’的規劃設計中,把當今最優秀的規劃設計思想嫁接到北京。”2002年10月,北京向全世界建筑設計界發出了盛情而誠摯的邀請,面向全球征集2008年奧運會主體育場的建筑概念設計方案。 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矯健的開放步伐引來世界的目光。包括世界建筑最高獎——普利茨克獎得主在內的眾多全球頂尖設計團隊和最有才華的設計師都參與了概念設計競賽,他們來自美國、法國、意大利、德國、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瑞士、墨西哥、中國等諸多國家和地區。 最終參與競賽的13家設計方案中,境內方案2個,境外方案8個,中外合作方案3個。經過中外權威專家的嚴格評審、反復比較、認真篩選并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推選,最終“鳥巢”方案被確定為重點推薦實施方案。在社會公眾的投票中,“鳥巢”方案同樣名列第一。 結果有點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鳥巢”設計方案由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公司聯手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及ARUP工程顧問公司組成聯合體共同設計,屬于最典型的“中外合作”。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國家體育場中方總設計師李興鋼說:“中外設計師不斷地碰撞、交鋒、合作,最后形成的‘鳥巢’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最具當代性和獨特性的。” 面向世界,用海納百川的開放心態構筑建筑精品,不僅體現在“鳥巢”的設計上,施工也同樣是如此。在“鳥巢”近5年的建設歷程中,有許許多多北京人及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國際友人為實現心中共同的奧運夢想在這個舉世聞名的建筑工地上辛勤工作。據統計,“鳥巢”前前后后參與的建設者就達兩萬多人,最多的時候工地上同時有7000多人。 “鳥巢”建設中面臨許多技術難題,在全世界都無先例可循。為攻克這些技術難題,劉樹屯、周文瑛、鮑廣鑒……我國9位在鋼結構設計計算、安裝、焊接等領域有高深造詣的專家,被聘請為專家顧問,為“鳥巢”施工出謀劃策。“鳥巢”使用的塑膠跑道是國際奧委會指定產品,從國外進口。在跑道鋪設現場,記者看到,幾位外國技術專家一點一點精心鋪設,鋪設工作基本靠手工完成,抹膠、接縫等工序更是純手工進行。 開放的心態、開闊的視野和高超的技術鍛造出了真正的世界級水平。今年4月18日,舉世矚目的“鳥巢”在全世界面前第一次精彩亮相。當天上午9時,2008年國際田徑競走挑戰賽男子20公里競走賽在“鳥巢”鳴槍開始。1小時20分11秒后,在觀眾熱情的歡呼聲與掌聲中,24歲的澳大利亞選手賈里德·塔倫特成為這座嶄新的體育場里誕生的首位冠軍。“太棒了,這真是個漂亮的體育場,能在這里比賽,我很開心!幾個月后我會回來的!”塔倫特對“鳥巢”發出了由衷的贊嘆。 “鳥巢”見證科學發展 ——“綠色、科技、人文”理念,貫穿“鳥巢”設計、施工、運行每個環節 水的循環利用是“鳥巢”建設中的一個得意之作。“鳥巢”的設計充分考慮了雨洪利用,收集、處理后的雨水可用于比賽場館草坪灌溉、空調水冷卻、沖廁、綠化、消防等,年均節水近6萬噸。 “‘綠色奧運’貫穿了‘鳥巢’設計、施工、運行等每個環節。”“鳥巢”施工前沿陣地最高總指揮官、國家體育場工程總承包部總經理譚曉春掰著手指,給記者歷數“鳥巢”的“綠色”:檢票廳頂部使用太陽能作為系統的清潔能源;使用地源熱泵,用于補償體育場空調系統;設計使用膜結構確保了體育場內部的亮度,節約了能源…… 親歷過“鳥巢”設計施工過程的人都知道,這個外觀用鋼管編織的大跨度建筑,從混凝土結構到鋼結構再到膜結構,施工中的每一步,無不是一個又一個世界級建筑難題。沒有先例,沒有經驗,沒有軟件……所有的這一切難題,只有靠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智慧,只有通過自主創新來解決。 第一道難題就是建設鋼材。重達4萬多噸的“鳥巢”鋼結構,主要由24個桁架柱支撐,在受力最大的六個桁架柱的受力最大部位,使用一種叫做Q460的高強鋼材是最佳選擇。但當時,國內沒有廠家能生產這種鋼材,國外同類產品在一些性能指標上也不完全符合要求,且因運輸原因等根本無法保證工期。華山一條道,唯有走自主創新之路,自己研制生產。為此,“鳥巢”建設者趕赴我國重要的高強鋼生產基地——河南舞陽鋼鐵廠,經過廠家反復測試,多次鍛造,滿足“鳥巢”要求的高強鋼Q460板材終于出爐了。Q460鋼材填補了國內空白,使包括“鳥巢”在內的所有北京奧運場館建設鋼材全部實現國產化,被譽為“我國建筑鋼結構發展的里程碑”。 Q460鋼材研制只是其中一例。在“鳥巢”建設過程中,建設團隊承擔了國家及北京市科研課題近20項。目前全部課題完成了研究與應用工作。其中,“巨型馬鞍形空間鋼結構支撐卸載技術”、“矩形鋼管永久模板混凝土斜扭柱施工技術”等8個課題已通過專家鑒定,6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他們還制定了10項標準,申報獲得專利6項,獲國家級工法4項,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2項。 在“鳥巢”設計與建設中,特別注意強化人性化設計,盡最大可能讓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和廣大觀眾感受到方便與舒適。 “鳥巢”坐席達9.1萬個。9萬多人坐在一起觀賽,現場聲音之嘈雜可想而知。現在“鳥巢”屋頂雙層膜結構的下層膜采用吸聲膜材,配合鋼結構構件上設置的一些吸聲材料以及場內使用的電聲擴音系統,使“鳥巢”內部的語音清晰度完全能保證坐在每個角落的觀眾在正常情況下都能清晰收聽到場內廣播。 站在鳥巢內,環望四周,整個建筑通過巨型網狀結構聯系,內部沒有一根立柱,看臺是一個完整的沒有任何遮擋的碗形,觀眾環繞而坐,心手相連,共同環繞著中間賽場上的運動員,這種均勻而連續的環形不僅讓觀眾有最佳的視野,也能帶動他們的興奮情緒,激勵運動員向更快、更高、更強沖刺。在這里,人,真正被賦予中心的地位。 “鳥巢”探索持續經營 ——從規劃布局、功能設計和投資運營體制等三方面入手,促使奧運“鳥巢”孵出產業“金蛋” 作為社會公益項目,體育場館建設過去一般由政府投資,主管部門經營,出現虧損則由財政補貼。這導致許多體育設施在建成后往往成為“包袱”。北京“換腦筋”從規劃布局、功能設計和投資運營體制等三方面入手,力爭將“包袱”變為寶貴遺產,促使奧運“鳥巢”孵出產業“金蛋”。 毫無疑問,“鳥巢”是2008年奧運會豎立的一座獨一無二的標志性建筑。雖說設計、搭建“鳥巢”不易,而要讓這個“鳥巢”在未來的日子里充滿生機與活力更不輕松。據介紹,在“鳥巢”設計之初和深化設計的過程中,全過程都貫穿著賽后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滿足奧運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慮永久設施和臨時設施的平衡。“鳥巢”9.1萬個坐席中,有1.1萬個是奧運會期間的臨時坐席。 在此基礎上,設計者將“鳥巢”的功能與周邊地區日后定位乃至整個城市的中長遠發展規劃結合起來考慮。根據已確定的規劃方案,“鳥巢”所在的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賽后將成為一個集體育競賽、會議展覽、文化娛樂、商務和休閑購物于一體的市民公共活動中心。作為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將成為北京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在相當長時期內,也將是參觀旅游的熱點地區。同時,在“鳥巢”的設計建設中,設計者還在場地和空間的多功能上下了很大功夫,盡可能改變場館的單一性,提高場館利用效率。除能夠承擔開、閉幕式和體育比賽外,“鳥巢”還將能滿足健身、商務、餐館、展覽、演出等多種需求,為實施“后奧運開發”奠定堅實基礎。 “鳥巢”更大的“換腦筋”在于其項目建設和運營運作模式的變化。作為中國第一個以PPP模式建設的項目,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國中信集團聯合體共同組建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鳥巢”的投融資、建設、運營和管理。股東組成是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占股權比例為58%,中信集團聯合體占42%,其中外資占25%。根據特許權協議,中信集團聯合體擁有30年的運營權。 具體承擔國家體育場運營和管理工作的是北京中信聯合體體育場運營有限公司,據公司總經理李建一介紹,他們獲得“鳥巢”30年特許運營權后,對賽后市場運營進行了規劃,確定以承接大型體育賽事和文藝演出、開發無形資產、出租配套商業地產為三大主要經營模塊。 比賽和演出方面,他們目前已與一家知名的演出公司簽訂了賽后首場演出的意向書,預計將在今年10月舉辦。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已將這里定為主場,奧運會和殘奧會結束后,球隊可能會立即移師這里打完余下的中超聯賽。 在無形資產的經營上,冠名權的銷售是重中之重。他們將組織國內外意向企業通過市場競標方式參與冠名權競爭。“鳥巢”將在奧運會和殘奧會結束后,立即啟動出售冠名權的工作。冠名將分作不同的層次,既有總冠名,又有包括運動員主入口、看臺等設施的分冠名。 在北京城傳統中軸線上,有著古老的紫禁城,那里濃縮著中國歷史的精華;北端,由一根根巨大鋼材編織而成的“鳥巢”,則代表著中國面向未來的希望。站在這歷史和未來的交叉點上,讓人深深悟出:是中國的蓬勃發展和改革開放使全世界選擇將人類共同期待的奧運盛會交給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舉辦;而這個盛會又將使中國更加自信而堅定地走向世界。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