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規劃設計頻道 → 規劃設計動態 ![]() |
|
新北京南站:現代與傳統融合
日期:2008-08-11 來源:中國建設報 作者:白秀喜 王虹航 通訊員張同德 我要評論()
歷時兩年多建設的北京南站改擴建工程竣工,于8月1日正式開通運營。這一凝聚著中鐵建工等單位建設者智慧與汗水的作品,已掀開它神秘的面紗,精彩亮相。作為京津城際鐵路和京滬高速鐵路的起點站,新北京南站開通之日將成為目前國內最“快”、最具現代氣息的火車站。此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實地考察北京市奧運會交通配套設施時,對新北京南站建設給予了好評。 現代時尚建筑外形設計吸引眼球 新北京南站的獨特外形設計給了人們一個充分的想象空間。其實,在新北京南站建設過程中,南來北往的旅客透過列車車窗就已經對他那獨特的外觀投以關注的目光了,有人甚至以為他就是鳥巢;有的人把它比喻成眼睛,中央突出的部分為“眼球”,把它看作為北京向世界打開的一個窗口;還有人把它比喻為“天外飛行器”、“巨蟹”。據新北京南站設計負責人介紹,新北京南站設計靈感來源于天壇祈年殿的神韻。從南北兩個方向看,中央主站房微微隆起,東西兩側各兩跨鋼結構雨棚,層層跌宕,酷似橫向拉伸的祈年殿,融入了古典建筑“三重檐”的傳統文化元素,承載著皇家氣韻,延續著古都文脈傳承。作為亞洲新型鐵路客站的典型代表,新北京南站是目前國內鐵路客站中規模最大、先進技術運用最多、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車站。它也將成為與北京這一現代化的大都市相融合,矗立于永定門旁的新的城市標志性工程。新北京南站在設計中還對站場的布局進行了多次優化,對站臺的寬度、長度和股道間距、到發線有效長度等也作了精確定量,達到了節約用地、滿足城市規劃的要求。新北京南站工程占地面積49.9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建筑形態為橢圓形,站房為雙曲穹頂,最高點40米,檐口高度20米,兩側雨篷為懸索形結構。地上兩層,地下3層。從上到下依次為:高架候車廳、站臺軌道層、換乘大廳、地鐵4號線、地鐵14號線。 站房設計理念實現重大變革 走進寬敞明亮的南站大廳,高大深邃的玻璃穹頂和熱帶椰林給人以全新的視覺感受。大廳內自動售票機、自動檢票進站口紅紅綠綠閃爍的指示燈交相輝映,各種電梯與殘疾人專用電梯體現了人性化的設計。由此,這一全新的現代化車站,完全顛覆了國內傳統車站擁擠、嘈雜、功能不完善的形象。新北京南站是按照功能性、系統性、先進性、經濟性、文化性要求設計建設的完整、和諧、功能齊全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新北京南站建設把大交通的概念引入車站。國鐵、地鐵、公交、出租車以及其他社會車輛在站房建筑內實現立體換乘,旅客進出站可選擇多種交通工具,更加方便快捷。由于新北京南站主要開通城際快速列車,以服務旅客快速換乘為核心,新北京南站從結構到內部設施配套、裝飾、裝修風格均較以往客站更具先進性和人性化。其超大空間及簡潔、舒適的候車環境為旅客所獨享。此外,太陽能光伏發電一體化系統把環保概念融入建筑,也開了國內站房建筑之先河。 隨著8月1日的開通運營,新北京南站作為京津城際鐵路的起點站,將逐步緩解奧運會期間北京站、北京西站的運營壓力。新北京南站預計開通京津城際“和諧號”CRH3動車近百對,成為服務奧運交通的主要配套設施之一。同時,新北京南站的建成對于建立北京、天津“半小時”經濟圈,促進兩地現代化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性化設計亮點紛呈 新北京南站從設計和使用功能上把握了旅客至上和人性化的人流組織原則。全方位實現了“零換乘”和無屏障候車。 環繞中央站房和兩側雨篷,新北京南站建有內外環高架橋,全長2.8公里。高架橋在東南西北4個方向建有立交,猶如4個張開的巨型觸須,與南二環、南三環、馬家堡西路、馬家堡東路連接成一體,實現了鐵路站房與市政交通的無縫連接。乘坐出租車或者其他社會車輛的旅客可以直接進入內環高架橋東西兩側長120米酷似T3航站樓的落客平臺進站。 新北京南站高架候車廳、地下換乘空間設置進站口近30個,每個入口均設有安檢門。旅客進站不會出現其他站房安檢排隊的場面。進入候車大廳,首先躍入眼簾的,是一塊為旅客提供列車時刻及相關旅行信息服務的大型LED顯示屏。據悉,候車大廳共有兩個背靠背一體屏,面積達到了463.6平方米,是目前國內高清室內屏面積最大的。 新北京南站高架候車廳,總面積47654平方米,為3跨剛架結構,最大跨度64.4米。4個售票樓分布在高架候車廳4個角上,設有自動售票機、人工售票口以及其他公共服務設施。大跨度、大空間的高架候車大廳為旅客提供了舒適、明亮、通透的候車環境。大廳由南到北依次分布有京津城際、京滬高速、普速3大候車區域,與站臺層13站臺24股道一一對應。旅客進出站全部采取地鐵式自動檢票。 候車大廳、站臺層、地下換乘大廳3層由111部直、扶梯連接為一體。其中扶梯76部,直梯35部。站臺層無柱雨篷不僅可為旅客擋雨,而且視野通透,四周全部是敞開式的,堪稱又一大景觀。 旅客出站經由地下換乘大廳可實現“零換乘”。地下候車大廳作為新北京南站的核心交換層,各種交通設施緊密圍繞客流中心布置,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大廳與南北廣場直線貫通,南北通廊全長350米。出站旅客可直接進入東西兩側的小汽車、出租車載客區和南北兩側的公交載客區完成換乘。隨著地下二層地鐵4號線、地下三層14號線的陸續開通,50%%的旅客可以在站內實現國鐵與地鐵的零換乘。旅客由地下候車大廳進站上車可方便地在分散于地下大廳內的售票口買票快速檢票上車。在新北京南站建設中曾進行過多次設計優化,均是遵循旅客至上、把最大空間服務于旅客的原則而進行的。 節能環保設計理念貫穿始終 新北京南站倡導節能環保的設計理念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在建設中,接待國內外參觀考察500余次,涉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 新北京南站中央站房采光帶安裝的太陽能光伏發電一體化系統,太陽能一級組件與屋頂結構緊密結合保持了屋頂結構的建筑風格和觀賞性。安裝太陽能電池板3264塊,占主站房中央采光帶的35%,總裝機容量200千瓦,年實現自發電10萬千瓦時,可節約燃煤36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7噸,創造了目前國內公共建筑安裝光伏發電系統面積之最,有著在全社會倡導節能環保的功效,成為公眾示范建筑。同時,由于新北京南站整體建筑大量采用透明玻璃幕墻裝飾,從采光天窗及各個方向透進來的陽光,也將極大地節約站房照明用電。 新北京南站另一項重要的節能環保舉措是天然氣、熱電冷連供加污水源熱泵系統的應用。天然氣、熱電冷連供,以燃氣渦輪發電機為能源中心,充分利用燃氣發電機產生電能后排出的余熱,通過余熱煙氣吸收式冷溫水機組直接進行制冷或制熱,使天然氣的最高使用效率從35%提高到95%以上,達到了能源的梯級利用,理論上可節約該站使用電量48.7%。污水源熱泵系統利用新北京南站所在地原東莊公園內豐富的地下污水源作為冷熱源,設計的熱泵+冰蓄冷系統,冬可供暖,夏可制冷,最大冷量為26880千瓦時。該系統大大提高了系統的能源利用率,實現了空調系統舒適性、經濟性、安全性和環保性的統一。 此外,為了方便旅客出行,新北京南站利用地下一層換乘空間設置了900多個汽車停車泊位,僅此一項減少用地近7萬平方米,2007年被建設部評定為“節能省地”型科技示范工程。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