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動態 ![]() |
|
第45屆IFLA大會在荷蘭阿波爾多倫市舉行
日期:2008-08-14 來源:《風景園林通訊》 作者:金荷仙 劉曉明 我要評論()
![]() ![]()
2008年6月30日—7月3日,第45屆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IFLA)大會在荷蘭阿波爾多倫市(Apeldoorn)奧菲斯(Orpheus)會議中心舉行。此次大會由荷蘭風景園林師協會(NVTL)承辦。在此次大會召開之前的IFLA世界理事會上公布了IFLA世界和地區執委會的部分選舉結果,戴安妮·孟賽斯(Diane Menzies)博士繼任IFLA主席,詹姆斯·海特(James Hyter)繼任IFLA司庫,達維娜·尼爾 (DaWina Neal)繼任IFLA美洲區副主席,安東晚教授(Tong Mahn Ahn)繼任IFLA亞太區副主席,劉曉明教授當選為IFLA亞太區秘書,穆斯塔法·卡莫爾(Mustafa Kamal)教授繼任IFLA亞太區司庫。 來自世界5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風景園林師、學者、學生及相關從業人員、政府與國際組織成員約400人參加了會議,由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副秘書長、IFLA中國代表劉曉明教授任團長的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代表團一行39人參加了大會,本次大會的開幕式分別由荷蘭風景園林師協會主席、阿波爾多倫市市長和戴安妮主席先后致辭。 本次大會主題為:因水而變(Transforming with water)。與會者圍繞與水相關的課題進行了研討和項目考察。荷蘭West8公司的創始人阿德里安一古茲(Adriaan Geuze)先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安妮·斯彭(Anne W·Spirn)女士、國際阿特萊爾·杜瑞斯艾特爾本景公司的赫伯特,杜瑞斯艾特爾(Herbert Dreiseid)先生作了主題發言,受到了熱烈歡迎。此外,大會的3個專題分別為依水而居 (Living with water)、水陸相遇(Land meets water)和水的流動(Flow of water)。中國共有5位專家和學生作了4個專題報告。同濟大學劉濱誼教授對在戈壁城市阿克蘇創造性地利用水和綠化網絡建設項目做了探討。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吳宜夏副所長對鄂爾多斯市三臺基水庫的水系規劃及景觀規劃進行了闡述,北京大學俞孔堅教授委托張蕾代其就中國古代城市中水體對景觀的適應性作了報告,北京林業大學傅凡和趙彩君博士研究生從風水再思考的角度對北京的變千氣候進行了探討,此外,其他國家的代表也作了精彩的專題演講,場內氣氛非常活躍。大會期間,與會者還參觀了鹿特丹港等多個著名的圍海造地工程以及水景工程實例。 此次大會還為2008IFLA大學生設計競賽的獲獎者舉行了頒獎儀式。此次竟賽共收到來自26個國家的326個設計方案(其中中國大陸179個、中國臺灣6個,位居第一位;美國學生的作品為55件,位居第二位;荷蘭以13件參賽作位居第三位)。競賽設一、二、三等獎及5個評委會獎。瑞士蘇黎世高等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菲利普·約克(Philipp R·W·UreCh)的題為 "克麥特(Kemet)"的設計方案獲得一等獎;荷蘭瓦赫寧根大學(MUR)的托馬斯,戴格納(Tomas Degenaaer的題為"需要與貧民窟的風景園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r Need/Slumns)的設計方案獲得;二等獎;中國天津大學的題為"波浪墊(Waving Mat)"的設計方案(學生:李晶竹、趙越,袁守愚、凌春陽、陳晴;導師:龔清宇副教授)獲得三等獎。另外5個設計方案獲得評委會獎。其中中國清華大學朱育帆副教授指導學生張振威、楊覓創作的題為"泥沙與毒品的對話:基于薩爾溫江之變的瓦邦地區政治與景觀mosaic之烏托邦式重構"的作品獲評委會獎。 在大會閉幕式上,荷蘭風景園林師Jeroen de Vries和威比·奎臺特對大會交流的成果進行了總結,并對未來風景園林事業的發展作了展望。IFLA主席戴安妮對荷蘭風景園林師協會為大會成功舉行所作的貢獻表示感謝。并就IFLA未來的工作提了3點設想:一是加強對風景園林事業意義和重要性的宣傳;二是加強對文化景觀(Cultural Landscape)的組織和指導工作;三是加強對風景園林組織領導能力(Leadership)的建設工作。隨后,由IFLA2008大會組委會主席、荷蘭風景園林師協會的佰斯(Charlotte Buys)女士將IFLA的會旗交到下屆大會主辦國巴西風景園林師協會的代表帕里·格瑞奧(Paul Pellegrino)先生手中。他代表巴西風景園林師協會邀請各國同行參加將于2009年10月21—23日在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舉行的第46屆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大會。 此外,中國代表團還考察了荷蘭、丹麥、瑞典和芬蘭的風景園林建設情況,包括國家公園、農業景觀、水利工程、城市公園、歷史街區、城市廣場、大學校園、居住區、城市新區和園林新城等實例,獲益匪淺。這4個國家完善的城鄉生態系統、城市交通網絡、風景園林特色、建筑保護以及人性化設計,都給代表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察期間,劉曉明教授還組織代表團成員開展學術交流,大家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對考察獲得的體會和啟示以及中國未來風景園林的發展方向進行了熱烈討論。 (金荷仙 劉曉明)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IFLA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