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城市 → 經驗交流 ![]() |
|
“大城時代”藍圖:湖南會出現多個特大城市
日期:2008-08-25 來源:三湘都市報 作者:唐婷 我要評論()
湖南邁向“大城時代”的大幕22日在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會議上徐徐揭開,對無數城鄉居民而言,城市化究竟意味著什么,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春賢,省委副書記、省長周強聯袂從決策層面描繪出了一張“大城時代”的美景圖。 特大城市會有好多個 張春賢: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必然有若干個強大的經濟中心,也就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根據目前城市規模的分類,20萬人口以下的為小城市,20萬-50萬人口為中等城市。50萬-100萬人口為大城市,100萬人口以上的為特大城市。張春賢說,相比中小城市,大城市更能培育經濟集聚優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迅速提高城市競爭力。 但在湖南14個市州中,目前僅有省會長沙市區常住人口超過100萬,達到224.55萬(含五區和星沙)。張春賢說,湖南城市化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大城市帶動力弱,必須實施大城市帶動戰略,做大做強一批大城市和城市群。 這一思路已經寫進《關于大力推進新型城市化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中,到2015年,湖南將培育出一批人口超百萬的特大城市。而在湖南省建設廳編制的《長株潭“3+5”城市群空間發展戰略研究》(簡本)中,到2020年,長株潭核心區城市人口將達到650萬-700萬,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超級城市”。 推土機不會推掉古香古色 張春賢:湖南新型城市化“要突出個性和靈魂,彰顯人文特色。” “沒有個性的城市就沒有差異化競爭的優勢,沒有靈魂的城市就沒有內涵。”張春賢說,城市特色才是長遠競爭力,湖南城市規劃一定要突出山水生態特色和湖湘文化底蘊。以推土機主導的城市化不會推掉古街、古鎮、古村落、古民居。 人是城市的主體和核心。張春賢明確提出,湖南城市化必須把宜居、宜業作為重要取向。省委常委、副省長徐憲平介紹,即將出臺的《關于大力推進新型城市化的意見》提出了3個目標:建設清潔城市、綠色城市、人文城市。 3個目標分別有具體的行動措施。“清潔城市”:實施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0年設市城市和縣城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同時啟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建設;加大機動車尾氣、建筑揚塵和噪聲等綜合整治力度;實現2010年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削減目標。 “綠色城市”:加強城市過境水系、周邊濕地生態系統、綠地生態系統保護和建設。突出山水生態特色。 “人文城市”:城市空間、建筑、景觀設計,體現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突出城市個性和品位,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延續城市文脈,彰顯湖湘文化魅力。 城市化將避免“大城市病” 周強:湖南新型城市化應區別于西方和拉美模式,走出一條“兩型社會”建設道路。周強說,西方國家在城市化發展到一定水平后,相繼出現環境污染、交通擁擠、用地和用水緊張、住宅緊缺以及犯罪率上升等“城市病”。在拉美國家,這種現象尤甚。以巴西為例,1950年-1980年30年間,巴西城市化水平從40%提高到66.2%,比發達國家少用了20年時間,但從20世紀70年代后,巴西經濟卻陷入了長達20多年的停滯狀態。主要原因是拉美國家城市化發展缺乏產業支撐,結果導致過度城市化,出現大量城市貧民窟。防范這種“城市病”,張春賢提出,湖南城市化應該走出自己的新路子,即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互動,以強大的產業構筑起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城市發展體系。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