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北京:7年綠化留下百余“森林公園”
日期:2008-08-27 來源:競報 作者:陳琳 我要評論()
北京的夏季本是缺少色彩的季節,而今年8月,北京卻成為了一座“花團錦簇”的百花園: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和天安門廣場形成花港;北京的南北中軸線、東西長安街、機場高速線形成三線花廊;二、三、四、五環,以及奧運場館聯絡線形成五環花帶;天壇、北海等重點公園成為名副其實的大花園…… 歷史上的北京有“水鄉”之稱,曾經是河湖縱橫、清泉四溢的一座美麗城市。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北京城市河道的水質不斷惡化。從1998年起,北京開始大規模治理河道,經過多年的治理,城市河湖水環境出現由量變到質變的可喜局面,基本實現了“三環碧水繞京城”! ■環境·綠化 每年新增35個森林公園 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新聞發言人王蘇梅介紹,從2000年到2007年年底,北京市的林木綠化率已經從41.9%增加到51.6%,上升9.7%,相當于250萬畝林木綠化面積。這相當于一個什么概念呢?王蘇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面積是680公頃即10200畝,這樣計算下來,從申奧以來北京平均每年的綠化面積相當于增加了35個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在承辦奧運會期間,北京市實施完成了31個奧運比賽場館、45個訓練場館,以及奧運道路連接線、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奧林匹克公園等160多項奧運綠化工程,綠化面積達1026公頃、栽植喬木37萬余株、栽植灌木210萬余株、栽植地被460余公頃。 市民直接享受綠化成果 “北京城市綠化的初衷是以人為本原則,充分考慮了市民的居住、生活、出行、休閑等因素,從市民需求出發,不斷加強新綠地建設和老舊環境的綠化改造。”王蘇梅說,7年的時間里,北京每一個區縣,每一年都要建成1至2塊大型綠地,目前全市已經完成了160多塊。市民出家門500米左右,就可以見到一個小型的綠地廣場或者小型花園。 “如果說沒有奧運會的話,北京市的綠化不會是現在這樣。”王蘇梅說,“按照北京市的城市總體規劃,到2020年北京全市的林木綠化率要達到55%。我想奧運會給我們帶來一個很好的機遇,使我們加快了綠化、美化建設的步伐,有可能使我們2020年的綠化指標得以提前實現。” 民眾環保意識發生改變 而說到奧運會給北京和園林部門的工作帶來了什么變化,王蘇梅說,申辦奧運成功以后,全社會的生態意識,環境意識,植綠、護綠、愛綠、積極參與綠化、美化工作的意識越來越強。 “我可以給你舉幾個例子,我們的林木綠地,哪兒有草黃了,或者是哪一棵樹的樹枝掉下來了、被大風刮折了,都有市民給園林綠化辦公室的值班室打電話,告訴我們這棵樹需要養護了,這塊草該施肥、澆水了。這說明市民對綠化的關注度、對環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大家參與的意識越來越強,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文明生態的意識。這是奧運會對北京市起到了非常好的促進作用,整個社會的生態文明意識越來越強了。” ■環境·特寫 “奧運后花園”成綠肺 2003年起,北京開始了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建設,5年過去了,占地面積680公頃的森林公園呈現在人們眼前。 森林公園被北五環自然分割為南北兩園。其中南園面積為380公頃,建有主山、主湖,形成左急右緩,山環水繞的東方特色園林景觀;北園面積為300公頃,以自然生態綠色景觀為主,規劃建成一片原生樹種種源基地及鳥類保護區。 這座為奧運會建造的“后花園”,在奧運會后,將向市民開放,除了給北京市民增加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森林公園,尤其是占公園大部分面積的 “生態林”,將形成未來北京北部的一塊“綠肺”,對北京生態環境產生積極影響。 而作為北京的城市森林,森林公園將形成數片完整的種群源地,為北京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生態基礎;將成為城市中的 “綠肺”,為城市提供新鮮氧氣并吸收二氧化碳、釋放負離子提供新鮮空氣;同時,對城市水分平衡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減緩城市熱島效應。 ■環境·水務 京城實現“三環碧水繞京城” 歷史上的北京有“水鄉”之稱,曾經是河湖縱橫、清泉四溢的一座美麗城市。 2008年6月,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畢小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六環路以內的河道水系,已經達到基本處理。基本上實現了水清、岸綠、流暢,基本實現‘三環碧水繞京城’!” 每年治理河道40公里 北京的水環境是整個首都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時間表中,每年北京要完成治理河道40公里的任務,到2007年完成嚴重污染河段的治理,2008年城市河湖水環境基本得到還清。 北京市水務局采取“治河先治污”的辦法,加快污水處理廠建設,按照清河、涼水河、通惠河、壩河等排污河道的河流分布、自然地形、污水管道系統、污水回用等因素,規劃建設了14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可達到268萬立方米。 城市污水處理提前達標 畢小剛說,幾年來我們已經截流2000余個污水口,保證了河道的水質清潔;另外,從2000年以來,在城市中心區先后建成了9座污水處理廠并投入使用,年處理污水達到了8億立方米,占到全市污水排放量的92%,提前一年實現了向奧運會的承諾。 郊區也先后建成了31座污水處理廠,在農村也廣泛開展了治污,治理農村的垃圾,改造農村的廁所,先后建立了470處小型的污水處理設施。從城市到農村,已經形成了一個治理污染、收集污水的工程體系。 河道改造滿足生態要求 在治河的過程中,由過去單純的防洪、供水,變成防洪、供水、生態、景觀多目標的治河思路,不但大大改善了城市河湖的水質,全市六環路以內的河道已經基本還清,城市中心區的河湖水面已經基本實現了水清岸綠流暢的目標,不少經過治理的水域河道都成為了城市街區亮麗的風景線,為市民休閑、娛樂提供了良好的場所,給宜居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水環境。 在水源的調度方面,也是盡量讓水循環起來,改善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將再生水作為河湖的第二水源;將城市河湖降雨通過優化調度,盡可能收集雨水來改善河道的水質。此外,在城市河湖里建成了10多處水循環工程,通過建水循環工程以后,河道的水質由原來的四類水體上升到三類水體。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森林公園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