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經驗交流 ![]() |
|
植物園使命追問(圖)
日期:2008-08-27 來源:《科學時報》 作者:王莉萍 我要評論()
![]() 對于有些人而言,植物園就是一個公園,一個休閑的場所;對于另外一些人,植物園則可能是科學研究的場所或者植物資源收集的場所。圖為廈門萬石植物園。 在植物園界有一個很激烈的爭論:植物園能夠在植物多樣性方面發揮多大作用?植物園究竟是植物保護的天堂還是別的什么? 有種聲音是,植物園單單在非常有限的空間里保存了幾個或者一兩個個體,對于這個物種的保護終究意義不大。但也有部分專家認為,遷地保護對野生植物保護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還是不容置疑的。 植物園的作用 說起植物園,可能大多數人或多或少了解一點,但是對于植物園本身擁有的功能以及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其實并不十分了解。對于有些人而言,植物園就是一個公園,一個休閑的場所;對于另外一些人,植物園則可能是科學研究的場所或者植物資源收集的場所。 植物園存在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其最初的目的是教學、藥用和獵奇,后來拓展了資源搜集、展示、保護、教育、游憩等功能。目前,植物園界普遍認可的數據是,世界約2400個植物園保存著10萬種以上植物的活體種質資源。通過對445個世界主要植物園的分析結果表明,世界植物園栽培有8萬多物種,其中8000多種是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的瀕危物種。如果這些數據都屬實,也就意味著植物園對于全球植物的保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保存超過10萬種植物的活體種質資源,相當于1/3的物種得到了保護,445個主要植物園保護了80000多個物種,相當于全世界1/4的高等植物物種得到了保護。 這幾年,國內關于植物園的統計數據出現了不同版本:西雙版納植物園的一位專家綜合國內一些主要植物園的材料發現,國內各個植物園物種加起來有24000多種,80%的物種在植物園里存在。但很多專家并不贊同這個數據,認為這個統計數據把很多外來物種包括相互之間重疊的物種都放在了一起。北京植物園副園長趙世偉博士認為,這個數據會遠遠超出植物園現有的情況,甚至這個數據的50%都是過高估計了國內植物園對于植物保護的現狀。但他依然認為,盡管如此,植物園在植物遷地保護中還是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世界上有152個植物園建立了種子、基因庫設施和活體資源庫,其中77%的資源直接采自野外。遷地保護可能是唯一相對有效的在短時間內能保護瀕危植物或極度瀕危植物的辦法。 拯救觀賞植物 根據環保部最新的統計,中國原產觀賞植物約7000種,因此,中國是世界上許多觀賞植物的起源和分布中心。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植物種類中,中國占有世界一半以上的種。從遺傳多樣性角度講,在中國有很多種類都培育出了非常豐富的品種,它們本身具有獨特的觀賞特性和栽培特性。但是受威脅的狀況不容樂觀,尤其是中國的觀賞植物。趙世偉告訴記者,首先,它們的野生生境受到破壞,也受到經濟發展、環境變遷、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所以有些物種受到威脅甚至滅絕。另外,所謂農家品種逐漸地被遺棄、被喪失,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對于它們的保護遠不如動物受到那么多的重視。 對于觀賞植物的保育,一方面就地保護非常重要,同時遷地保護也非常關鍵。遷地保護除了植物園之外,各類植物保護中心和遷地保護研究中心都承擔這樣的任務。每個植物園都具有不同的特點,對于品種多樣性的保護,很多植物園也做了很多工作,特別是在一些重要類群的收集方面,如菊花。不過,傳統農家的品種由于受到喜好及文化的原因影響而逐漸喪失,對于這些物種的保護應該放到重要的議程上。 趙世偉舉例說,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是兜蘭分布的中心,中國兜蘭種類非常豐富,這幾年在中國發現了很多新種,但這些新種被發現的時候往往已經非常糟糕。如果在哪個地方發現了一個新種,并把這個事情公布出去,很可能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后再回到那里,人們就會發現山谷里這片兜蘭已蕩然無存。因為當地農民會以為這個東西很值錢而不加控制地采摘。這幾年,云南所謂的蘭花熱、蘭花經濟的發展,對于蘭花是一個致命的打擊。10年前或15年前,在有些地方可能還有很多蘭花,但就因為云南出了幾萬元一株、十幾萬元一株的情況,現在在云南幾乎找不到蘭花,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多少年以后,很多物種只能在植物園里或者在特殊的植物保育中心才可以看到,在野外已經滅絕了。在經濟快速發展和環境變遷如此強烈的時期,遷地保護和植物園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杓蘭屬近些年在國外受到更多的關注,杓蘭屬的大花杓蘭和紫點杓蘭比較具有觀賞價值。一般人不太容易想到北京地區有蘭科植物,但過去春天在北京附近很多山上很常見,由于其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還有一定的藥用功效,因而受到了格外關注,這導致它們日益減少。現在只有很少幾處可見其身影,而且個體少,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在某種程度上,這也反映了整個北京環境變遷和植物多樣性受到威脅的現狀。現在,專家們希望借助于人為干涉拯救這個物種,這也是植物園所要做的一項工作。 植物園仍面臨挑戰 植物生長在那里不會說話也不會動,環境已經如此惡劣,環境污染已經構成了很大威脅,人類能夠做的首先是了解這個物種為什么越來越少,然后考慮植物受到威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后考慮能做什么工作。通過人工干預的方法進行保育性繁殖栽培,最終獲得一定規模的植株個體,然后進行野外回歸實驗,讓它們回到原來的生活環境當中,這是部分植物園所承擔的工作。 趙世偉認為,植物園在保護植物多樣性中的作用包括:首先,植物園是未來植物多樣性安全的主要保障;同時,它們的存在至少為未來的某一個物種提供了選擇的機會,雖然這不是完全意義上的遺傳多樣性的個體;另外,植物園是野外恢復和重返自然計劃的基本保障;最后,植物園也是目前為止人類對于各種氣候變化和環境變化的對應的基本支撐。 但是,對于植物園而言,也確實存在很大挑戰,就是如何改進遷地保護方法的研究,改進遷地保護居群水平的最大遺傳多樣性的涵蓋度。遷地植物確實在一些特殊的類群保存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所謂的特殊生境的植物,還有對氣候變化反映比較慢的植物。 “究竟植物園怎么在遷地保護中發揮作用、怎么拯救植物,未來需要討論的問題還有很多。”趙世偉說。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