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經驗交流 ![]() |
|
城市發展:演變還是改變?
日期:2008-10-17 來源:《科學時報》 作者:李先軍 我要評論()
據報道,正在拆遷中的濟南舜井街兩邊遍布瓦礫,舜井幾近湮沒在生活垃圾和破碎的磚瓦中。報道稱舜井最能代表大舜文化,是濟南最確切的歷史遺跡和文物古跡,但也沒有逃脫被摧毀的命運。 國慶期間,筆者有幸到濟南游玩,一位朋友聊天時就把現在的濟南城比喻為地震后的災區,到處是推倒的房屋,一片狼藉。在此后幾天的游覽中,筆者發現朋友的說法肯定是夸張了,但這座城市的拆遷之處也確實頗多。 即將舉辦第十一屆全運會和第七屆中國國際園博會的濟南,正處在一個現代發展的關鍵時期,為了更好地改變城市形象,大量拆遷不難理解。但在發展之際,我們應該以更長遠的眼光來對待城市的未來。 除了拆遷,還有對其他城市,尤其是西方城市的模仿。在走訪拆遷后新建的幾個小區時,位于濟南市火車站附近的“巴黎花園”和“歐洲風情園”引起了筆者關注。巴黎花園高檔小區的入口,一座被模仿的凱旋門雄偉矗立在小區門口最重要的位置,吸引了眾多關注。與此相對的,還有歐洲風情園一派繁忙的建設場景。假如不是在路旁廣告牌上明顯標注的街牌號,仿佛置身真實的巴黎。曾幾何時,全國很多城市都曾掀起盲目學習西方、模仿西方建筑及濫用西方城市名稱的現象,今天看來,很多城市還沒走出這個誤區。 在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中,羅馬雖經歷不同事件,卻把建筑文化作為城市的主題文化,在古羅馬帝國衰落1000多年之后,憑借那些輝煌的廢墟重塑城市主題,并用這種建筑主題統領城市發展,把歷史文化與現實發展巧妙結合起來,塑造了羅馬在今天世界知名城市中的地位。 濟南是以泉水聞名的城市,有“泉城”美譽。泉水和街巷是濟南的重要元素,正如《老殘游記》所述:“到了濟南府,進得城來,但見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比那江南風景,更為有趣”,這早已成為泉城老街巷的生動寫照,吸引著世界各地游客,于是“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省城老街巷一度讓游客贊嘆不已。然而,很多街巷正在拆遷的浪潮中逐漸消失。 在城市大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濟南碰到的問題也普遍存在于其他城市身上。只有站在歷史的角度去審視城市一時的發展,才能作出更好的決策。應該在尊重城市文化品牌的基礎上,對城市進行有效的“演變”,而不是大規模的“改變”。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