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科技頻道 → 科技動態 ![]() |
|
天津開展鹽堿地生物治理技術模式研究
日期:2008-11-11 來源:渤海早報 作者: 我要評論()
目前天津50%的土地、濱海新區80%的土地均為鹽漬化土地,植物成活成為城市綠化面臨一大難題。記者從剛剛結束的“濱海地區生態綠化研討會”上獲悉,天津市園林科研專家正在開展鹽堿地生物治理技術模式研究。通過這項技術,可以培育出適合不同鹽堿度土壤的植物,提高天津綠化植物成活率10%至20%。 為美化市容,本市每年要從外地及其他國家引進大量苗木。但這些來自異國他鄉的優質苗木,即使耐鹽堿性再強也難免會“水土不服”,極易造成資源浪費。 開展鹽堿地生物治理技術模式研究,就是將這些引進的苗木先進行本地“馴化”,提高苗木的耐鹽堿性,使苗木適應不同鹽堿度的土壤。園林專家將根據這些苗木的特點,構建10種適合本市、特別是濱海新區發展需要的綠化模式。今后,本市鹽堿地在進行綠化之前,只需測定土壤本身的鹽堿度,然后再“對號入座”選擇相對應的植物即可,既提高了綠化成活率,又能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該項研究已從國內、國外兩種渠道引進待選耐鹽堿植物380種,栽培待選苗木一萬余株。該項目預計2011年完成,屆時將在本市進行規模化推廣。 據了解,本市每年需要約兩千萬棵苗木,耗資約2億元。除新建工程所需苗木外,替換不成活苗木也占了很大比例。通過外來品種本地馴化擴繁和鹽堿地綠化模式的摸索,可選育出一大批抗鹽堿性更強的鹽生植物,提高苗木成活率10%-20%,僅此一項就可節約苗木約200萬棵。同時,從植物本身入手解決鹽堿綠化問題,是成本最低、最為有效的辦法。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天津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