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工程頻道 → 工程動態 ![]() |
|
天津耐鹽堿植物科技園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日期:2008-11-11 來源:今晚報 作者: 我要評論()
濱海耐鹽堿植物科技園區官港核心區鳥瞰圖 記者從濱海新區有關部門獲悉,作為濱海新區著力打造的六大國家級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基地之一——“濱海耐鹽堿植物科技園區”建設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園區總體規劃已通過專家論證,引種基地已成功引進國內外耐鹽堿植物94種,栽培待選苗木13740株,并開發了30種鹽生植物馴化與栽培管理技術,明年底引進品種將達到400種,篩選出10種適合濱海新區發展需要的綠化模式,為國內外同類沿海城市鹽堿地綠化提供良好示范。同時,園區還將建設總體規模達100畝、展示鹽生植物超過200種、全國最大的耐鹽堿植物種質基因庫。 據介紹,濱海耐鹽堿植物科技園區坐落于大港區,總體規劃面積為2300畝,總投資1.03億元。共包括官港森林公園核心區1000畝、馬圈村試驗區400畝、大港農場擴繁區900畝。該園區以鹽生植物選育、鹽堿地改造、鹽堿地綠化技術為主要研究方向,旨在通過耐鹽堿植物的引種篩選,優選出適宜濱海鹽堿地區的綠化樹種。建立系列、高效的快速繁育體系,構建鹽堿地生物治理模式,實現降低綠化成本,提高成活率,豐富本市鹽堿地的植物群落,改變鹽堿地原有的景觀格局。該園區將重點打造一個中心、一園、一庫和四個區,即國家林業局鹽堿地研究發展中心、耐鹽堿植物園、耐鹽堿植物種質基因庫、工廠化育苗區、耐鹽堿植物示范區、耐鹽堿植物試驗區和耐鹽堿植物繁育區。預計2011年底建成后,園區將產生5項以上自主知識產權成果,每年可繁殖耐鹽堿優質苗木100萬株,在鹽堿地生物治理技術方面居全國領先地位。年收入預計可達3626萬元。進而成為集生產、生活、生態、觀光旅游、教育于一體,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功能齊備的鹽堿地生物治理產業基地,成為引領濱海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引擎。目前,紅葉碧桃、金葉蕕、灌狀金枝槐、金葉榆等由該園區科研人員引進的耐鹽堿樹種,已在濱海新區小范圍實驗應用。 據了解,全國規模最大、種質資源最豐富、景觀多樣性最高的耐鹽堿植物種質基因庫將成為該園區的亮點之一。該基因庫包括環渤海地區濱海鄉土樹種種質區、國內鹽生喬木樹種種質區、國內鹽生灌木種質區、國內鹽生草本種質區、國外鹽生樹種種質區、鹽生花卉種質區、鹽生經濟植物種質區、鹽生耐濕植物種質區等區域。屆時,歐洲紫菀、紫花醉魚草、荷蘭須根向日葵、日本龍血草等色彩斑斕的耐鹽堿植物,將成為游人爭相觀賞的“風景線”。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