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蘭州:西固百合終于走出低價謎局
日期:2008-11-28 來源:央視《致富經》 作者: 我要評論()
進入10月份以來,蘭州市西固區金溝鄉的百合收購就忙碌起來,每天晚上從四面八方開來的三輪車就簇擁到各大小加工企業里,爭先恐后地把自己的百合賣給企業老板。 蘭州市西固區金溝鄉農民唐戰林:3年采一次。小的種子算上是5年,3年才采這百合。 蘭州市西固區金溝鄉農民張玉忠:百合的產量一畝是2000斤。 央視《致富經》:你自己估計能賣多少錢一斤? 蘭州市西固區金溝鄉農民張玉忠:估計是2.9元一斤。 央視《致富經》:這個價格你滿意嗎? 蘭州市西固區金溝鄉農民張玉忠:滿意。 像這樣的交易場面金溝鄉有十幾處,從晚上8點一起交易要到下半夜。 百合加工企業老板許德林:我們一般把一筐百合分離。大的小的都檢出來,大的按一斤4塊算,中的按2.8元算,小的算1.5元綜合下來平均價格就出來了。 什么樣的百合值多少錢,鄉里的幾十家企業和每位農戶心里都有一個標準,但是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的標準幾乎出奇的一致,有相差也只不過是一兩毛錢甚至幾分錢的事。可以說,全鄉的百合價格是非常公開和透明的。 央視《致富經》:現在價格都比較統一了? 蘭州市西固區金溝鄉農民唐戰林:是的。有相差也就一毛錢左右。 因為價格相差不大,所以老百姓只要選擇離自己家最近的企業賣百合就可以了,不像以前需要四處打聽價格,看誰出的價高才賣給誰,這樣的變化,僅僅就用了4年的時間。4年前,當地的百合產業從收購到銷售都是你爭我搶,明爭暗斗。 百合加工企業經理楊永信:收購和銷售都很亂,你收你的價,我收我的價。 金溝鄉地處二陰地區,常年氣溫在15到25攝氏度,非常適應百合生長,當地種植百合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2004年,在政府的引導下,農民種百合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一下子發展了將近1000戶,種植面積達到1.08萬畝。可是,每到百合收購的季節,鄉的幾十家企業就會直接沖到農民的田間地頭去搶收百合。 蘭州市西固區金溝鄉農民楊正旺:比如說一家老板來了說今年的百合是3塊半,3快半收不上,我漲到3塊六。一天天百合就漲起來了。 百合的價格像買股票追漲一樣,被越搶越高。 蘭州市西固區金溝鄉農民楊正旺:最高的時候賣到8塊錢一斤,一公斤十六塊錢。 從3塊錢一直漲到8塊,有些小企業為了搶貨源,甚至收購沒到年份就上市的百合,來以次充好。于是在賣百合時,小企業和大企業之間又是一番明爭暗斗。 百合加工企業經理許德林:他們一噸比我們低2000塊錢,對我們沖擊很大。 因為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再加上企業之間賣的時候互相壓價,導致金溝鄉的百合一度陷入困境,2004年,整個產業企業的利潤直線下降20%,企業的利潤沒有了。到2005年,這些企業來農戶地里收百合時又變成另外一番景象。 蘭州市西固區金溝鄉農民楊正旺:他們就壓價了。 蘭州市西固區金溝鄉農民楊正泰:有個販子來了說要3塊2,另外一個來了之后說你這百合不值3塊,他說別的百合還2塊5。 百合的價格像買股票殺跌一樣,又被越壓越低,從8元錢一直降到3元錢。老百姓種出的百合,價格就像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這讓他們提心吊膽的。 蘭州市西固區金溝鄉農民楊正泰:我們這5、6年才收入一次,壓3毛錢,我們就不賺錢了。 這些無序的競爭使得金溝鄉的百合產業一直在忙于“窩里斗”,而沒有時間來開拓外部市場,使得整個產業處于疲軟狀態。2005年,當地政府左思右想后,決定把鄉里的38家企業召集在一起要搞聯合艦隊,所謂的聯合艦隊就是:把38家企業整合成兩三個大的艦隊,艦隊由大企業負責,小企業服從管理,統一品牌、統一質量、統一銷售。沒想到聯合艦隊的想法一提出,現場就砸開了鍋。 百合加工企業經理許德林:一是怕質量達不到要求。二是有沒有這么大的能力把這些貨都銷出去。 像許德林和王克長這樣的大企業不愿意搞聯系聯合艦隊,他們害怕規模大了,銷售上有壓力。可是,小企業卻非常樂意加入,搞聯合艦隊后他們只要服從管理銷售就不用管了。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百合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