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教育 → 教育動態 ![]() |
|
北林大園林學院舉辦職場競爭與跨界整合講座
日期:2008-12-05 來源:綠色新聞網 作者: 我要評論()
日前,美國華盛頓大學建筑及城市設計碩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博士,臺灣注冊建筑師,資深城市設計師,易蘭公司創意總監余為群先生在我校舉行了題為“職場競爭與跨界整合”的講座。易蘭(亞洲)作為國際型的規劃設計事務所,一直以來從事土地規劃、城市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等規劃設計專業服務。公司設計團隊由國內外優秀設計人員組成,而身為其中一員的余為群先生,是能跨界整合城市設計,景觀設計,旅游規劃,地產經營的全能型建筑師。 余先生的講座以三個問題展開,即: 一、誰的職業最古老? 通過這個問題的提出,余先生引出了現在最熱門的話題:經濟危機。 由于經濟危機的關系,出現了經濟蕭條、消費停滯、業務緊縮、人力過剩等現象。這些都對學生的將來的就業造成了影響。因此余先生建議大家在畢業之前,要在這片蕭條的就業市場中找到自己競爭的能力點,這就要求要具備良好的職場能力與心態。 面對金融危機,余先生職場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大型的企業在金融危機中有更強的生存能力,這也是大家選擇出路時值得仔細考慮的方向。而同時,規模小、負擔小的小型公司或個人工作室也能生存下來,有能力的學生可以考慮在畢業以后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自主創業。余先生用臺灣IBM公司為例,給大家介紹了一種新的工作模式:公司最大化與個人極小化相結合。 在企業內部,組織結構會扁平化,即由原來的金字塔模式––“多人同職”轉變為扁平模式––“一人多職”,這要求公司里的人力多工化,如易蘭的景觀設計師也會參與到規劃中。因此他建議學生們在大學里不僅要學好自己的專業課程,還要涉足專業外的知識,要在走上就業道路時先想想自己具備哪些能力,而不是先想著自己需要什么樣的職業。 對于個人的專業素養和跨界能力,他以旅游專業為例,告訴大家要在自己的專業上進行創新,尋找出新的就業亮點。 在具備了良好的職場能力以后,大家需要的是正確的職場心態。余先生要求大家培養敬業精神與職場道德。具體說來要尊重和喜愛自己的工作,對于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要慎選,一旦選擇后,就要全心全意地做好它,并且余先生要求以后在一個職位上至少待一年。善始要有善終。工作以后,要學會成熟。成熟是一種自我要求:遇事要冷靜、做事要有耐性、穩重還有效率。 二、誰的腦子最值錢? 余先生開玩笑說公務員的腦子最值錢,因為沒有用過。 余先生解釋說,事實上公務員并不是我們想的那樣,以前的、現在的,國內的、國外的,都不一樣。 由此,引出園林人的出路: 公部門––規劃人、管理人、協調人 私部門––創作人、設計人、經理人 非營利部門––教育人、研究人、服務人 他指出,大家先要根據自己的性格選擇合適自己的出路,因此自我評估與價值創造是十分重要的。在學校時應該積極地學習專業內外的知識,到了工作崗位后還要永續學習。 不僅自己的性格,你所選擇的企業的性格也要適合你。在做選擇之前,最好先搜集到一些有關該企業的文化和理念方面的信息,最好能了解到企業的發展方向。 三、誰的團隊最合適? 現在大家逐漸進入了一個情境消費時代。而旅游產業提供的大景觀,就是一種獨特的情境消費。以此為例,要在這個時代中立足,就要將建筑、規劃、景觀、設計等等都整合在一起,組成一個強大的團隊,根據市場和消費者的需要進行創造。 余先生以易蘭公司的設計項目為例,闡述了情境的衍生過程: 發掘(生態顯露、人文呼應)→移植(時空交織、風格再生)→催化(模擬延伸、互動新生)→組織(整合串聯、具象表現) 最后,余先生以大量的圖片為大家展示了情景的創造成果,包括易蘭公司的一些獲獎作品,令大家大開眼界。 最后講座在大家熱烈掌聲中結束。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