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 → 養護管理 ![]() |
|
盆栽紅掌無土栽培技術
日期:2008-12-25 來源:中國花卉園藝 作者: 我要評論()
紅掌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但不耐蔭,喜光而忌陽光直射,不耐寒,喜肥而忌鹽堿。可常年開花,一般植株長到一定時期,每個葉腋處都能抽蕾開花。 種植材料的選擇
目前我國盆栽紅掌主要有4種種植材料,分別為組培苗、小型分株苗、穴盤苗和盆栽苗。一般來說,種植材料越小,栽培越困難。
組培苗一瓶中有30或40株。穴盤苗是將兩株組培苗種在一個穴孔中長至8~10cm。此類材料不可直接移栽至目標盆中,需要在溫室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培養,長到要求的高度再進行移栽。對種植者而言,如果栽培條件較好,又有一定的經驗,可選擇株高10~15cm的盆栽苗,這種苗能直接種在目標盆里,比較安全。
栽培基質
紅掌栽培一般可持續5~6年,因此,應選擇結構比例較穩定的基質。基質必須具有保水保肥能力,易于排水,不易腐爛,不易破碎,不含有毒物質,足夠支撐植株的生長,結構疏松,基質中必須含有充足的氧氣。
栽培管理
溫度紅掌對溫度較敏感,適宜生長溫度14℃~35℃,最適溫度19℃-25℃,晝夜溫差3℃~6℃,即最好白天21℃-25℃,夜間19℃左右,這樣的溫度條件有利于紅掌吸收和積累養分,對生長開花有利。如果栽培溫度長時間低于13℃左右,植株雖不會死亡,但生長受抑制,受害葉片難以恢復,影響紅掌品質。
光照 紅掌忌陽光直射,較適宜的光照強度范圍是10000~200001ux,具體強度依據不同品種、不同生長期的不同生長情況而定,在任何情況下要確保光照不可長時間超過25000~300001ux。
紅掌按照葉一花一葉一花循環的方式生長。花芽通常在葉腋處形成,因此花芽的形成與葉的形成是相對應的,但葉的生長和花芽的形成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是光照。當光照較弱時,植物的同化物合成就會受到影響。然而花芽的形成需要同化物,并且高溫條件下需要更多同化物,因此花芽與葉、根之間對同化物吸收的競爭就會加劇。夜間,這種競爭相對較弱,此時花芽才能吸收到剩余的同化物。
水分紅掌對水質的要求比較嚴格,水的EC值小于0.5mS/cm比較適合紅掌的生長,EC值大于1.0mS/cm會影響生長;水中鈣含量超過80mg/L生長不良;紅掌對水質的要求見表1。
表1 紅掌對水質的要求
適宜紅掌生長的pH值是5.7,由于植株對營養元素選擇性地吸收,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基質的pH值,如吸收陽離子K+、Ca2+、NH4+和Mg2+越多,會使 pH值降低。隨著植株快速生長,植株會吸收過多的N03,相應地也會分離出許多0H-,導致基質的pH值升高,但通過增加NH4+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紅掌對鹽分很敏感,如果水的EC值超過正常標準,時間長了,會出現多素癥或缺素癥,最后產花數量減少,佛焰苞變小,顏色不正,出現葉縮小等癥狀。
濕度 紅掌喜濕度較高的環境,這里的濕度指空氣中的相對濕度,而非栽培介質中的含水量。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70%~80%,適宜的基質相對濕度為50%~80%。基質濕度波動很大時,植株的葉尖和葉緣容易黃化。基質濕度也能影響株型,基質長時間過度潮濕時,植株易吸水,變得更加細長。在較干的條件下,通過限制水分的吸收,植株將更加緊湊。
肥料紅掌葉片具有蠟質層,根外追肥效果不明顯,易造成葉片結斑,所以不宜使用根外追肥,而宜使用根基追肥。提供給紅掌的營養量主要取決于供水量、基質、季節和植株的生長時期。一般從小苗開始養起,前6個月適當增加氮肥比例,后7個月逐漸增加磷鉀肥,相應減少氮肥的用量。
病蟲害防治
生理性病害 盆栽紅掌有時會出現花早衰、畸形、粘連、裂隙、玻璃化和藍斑等現象,這多為施肥、盆土和空氣濕度管理不當或品種原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可通過改善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適當通風等方法進行防治。
病理性病害分為枯萎病等細菌性病害和葉斑病、根腐病等真菌性病害。對細菌性病害可施用鏈霉素防治;對真菌性病害可施用多菌靈、百菌清、代森錳鋅等防治。
蟲害蟲害主要有紅蜘蛛、蚜蟲、白粉虱、介殼蟲、蝸牛等。可施用阿維菌素、敵殺死、吡蟲啉等進行防治。 (吳亮 蘇州維生種營有限公司)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