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東莞要建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日期:2009-01-05 來源:東莞日報 作者: 我要評論()
植物專家在清溪林場調查植物種類 《東莞市森林生態建設模式構建與評價》,日前通過了來自國家級專家的評審。按照該規劃,東莞今后的城市森林建設是在原有和現有的森林基礎上,修復山地森林生態區、丘陵城市森林生態休閑區、平原農田防護林網區、沿海紅樹林網區等,形成四大森林區。 構建城市森林緩解環境污染 《東莞市森林生態建設模式構建與評價》研究從2004年開始,歷時4年多,由東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共同完成。 參與該課題研究的市林科所高級農藝師劉頌頌透露,經科研人員調查,歷史上的東莞森林茂密,但經過歷史的變遷和現代砍伐,到現在,原生性森林被破壞殆盡。雖然現在種植了很多樹木,但布局不均衡,植物種類不夠豐富多樣性,植物的演替過程不長,所以形成的生態效益有限,森林體系對環境的支撐力微弱。與此同時,20多年來工業迅速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壓力有增無減。 市林業局副局長陳堅說,東莞的工業越發展,越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支撐,而森林是構建良好生態環境的主要元素。 修復手段以恢復茂密森林為主 東莞的森林生態建設劃分為山地森林生態區、丘陵城市森林休閑區、平原農田防護林網區和沿海紅樹林等四大類型,修復手段以恢復茂密森林為主。 山地森林生態區包括清溪、謝崗、黃江、樟木頭、塘廈、鳳崗等鎮,總面積6萬多平方公里。該區的森林基礎好,但果樹占了森林面積的一半,影響了森林的生態效益。修復措施是:仿近自然森林的樹種結構模式,全面保護殘留的原生闊葉林,補種鄉土闊葉林。 丘陵城市森林生態休閑區包括大嶺山、大朗、寮步、厚街、虎門、長安、橋頭、莞城、東城、南城、萬江區等鎮街,總面積10多萬平方公里。修復手段是在原有森林的基礎上,補種生態林、景觀林。 平原農田林網區位于東莞的西北部,包括沙田、望牛墩、麻涌、道滘、洪美、中堂、高埗、石碣、石龍等鎮,土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是東莞重要的農業生產區。為發揮森林在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減輕自然災害、保障農作物穩產高產等方面的作用,修復措施以種喬木樹為主,從而建設美麗的水網生態自然風光,形成比較完善的農田林網防護林帶體系。 沿海紅樹林網區位于沿海片區。東莞有海(江)岸線長55公里,適宜營造紅樹林的有長安、虎門、沙田、麻涌等鎮海(江)岸灘涂。以往這里擁有大面積茂密的紅樹林,但近20多年來由于水質污染和圍海造田等因素,使大量紅樹林慘遭毀滅。修復手段是在海堤外發展5~10米寬以上的紅樹林防護帶,恢復紅樹林的結構和功能。 在這四大森林片區,重點植樹的地點包括:城市中心區的園林景點、公園、居民區等組成的點和斑塊狀綠化,道路系統組成的帶和網絡狀綠化,近遠郊的風景林、森林公園、果園等組成的片狀綠化,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景觀系統。 建成城市森林最快也要30年 市林科所的高級農藝師劉頌頌說,我市目前基本沒有城市森林生態系統,而構建這個系統,最快也要30年。這是由樹木生長規律決定的。樹木要成林才能構成森林系統,成林的時間最快也要30年。如果要恢復東莞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至少需要300年。 在構建城市森林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舍得投入、科學規劃和禁止砍伐破壞樹木。 目前我市還沒有研究構建城市森林的資金問題,估計這筆費用不少。 ■專家支招 記者在評審會現場采訪了參加該項目鑒定評審的各路專家,請他們為東莞城市森林生態建設支招。 NO.1 加大植樹造林投入 我發現,東莞的森林面積在珠三角雖然不算少,但分布很不均衡,而且東莞大氣污染嚴重,導致森林凈化空氣的功能薄弱,無法承載目前的環境污染總量。 東莞現在每年投入3000萬元植樹造林,按照這個投入程度,東莞需要10多年才能真正強化森林功能,這個時間太長了。對比珠三角其他城市,東莞每年的植樹造林投入偏低。所以,我建議東莞市政府加大對植樹造林的投入,縮短東莞森林生態系統走向成熟的時間。 ——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 李意德教授 NO.2 應加快節能減排 東莞目前大氣污染所產生的負值,遠遠高于建設森林和綠化所產生的正值。東莞目前的環境容量,已經大大超出其本身的承載能力。我們來算算東莞現在有多少輛機動車在排放廢氣,有多少工廠在排放沒有經過有效處理的廢氣。東莞現在的灰霾相當嚴重,這是大氣污染嚴重的一個信號。如果城市森林系統建起來了,而大氣污染總量沒有減少的話,森林系統所產生的環境正值,還是敵不過大氣污染所產生的環境負值。這不利于從整體上和根本上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離開節能減排而談城市森林,沒有多大實際意義。東莞加快節能減排,需要各級政府牽頭,各企業配合。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園林與景觀研究所 曾慶文教授 NO.3道路綠化回歸原生態 原生態綠化就是道路兩旁種大樹,讓其自然生長,不要過度修剪,從而起到凈化環境的作用。像香港,道路兩旁大都是原生態樹木,樹底下雜草叢生,產生一種自然美。而東莞道路兩旁大都種矮矮的灌木林,即使種樹,也把樹木修剪得很單薄,或者修剪成幾種模型,以美化環境。其實,現在國際上公認,原生態綠化才是最美的。而科學家也早已鑒定,只有大樹才能凈化空氣。 在日本,一些道路也有鮮花、園林盆景,但只是點綴,不是主角。在香港,園林盆景和鮮花都是在公園里才有,車道兩旁很少見。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 蘇志堯教授 ■相關鏈接 東莞森林中果林多于生態林 全市現有的生態林在林地總面積中,所占的比例偏低,不到4成,而果樹占了6成。果樹的生態效益遠遠低于生態林。也就是說,全市森林中,能夠較好發揮生態效益的,不到4成。由于森林樹種結構不合理,生物多樣性低和生態功能退化,導致現有的森林生態系統難以緩解工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壓力。 ■部門回應 東莞市林業局副局長陳堅: 原生態綠化有種自然美 東莞市林業局一直認為,道路兩旁綠化要回歸原生態,以種大樹為主,不要過多修剪樹木,讓其自然生長。因為道路兩旁的大氣污染較多,只有樹木才能凈化空氣。而且,原生態綠化確實有一種自然美,維護費用相對較少。 新村也應建“風水林” 我市有500多個自然村,自然村的原生態綠化也是城市森林系統的重要部分。目前東莞的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已經用了不少土地,大面積綠化的空間不是很多,而村的綠化空間則很大。如果把村的綠化建起來,將形成很美的風景。 如今很多自然村建起了新村,即在舊村旁建新的。村民們住新村,舊村出租。我們調查發現,舊村都有“風水林”,前后被竹林或樹林包裹。我們的祖先早已認識到綠化對居住環境的好處,認為綠化能起到保護村環境的作用,因此,在村前村后種竹林和樹林。后人把祖先留下的綠化稱作“風水林”。遺憾的是,新建的村很少像舊村那樣的綠化,房子比舊村漂亮了,但樹木少了很多。建議現代人在新村時,繼承祖先重視綠化的好傳統,不要光顧建漂亮房子,還需想到綠化的好處。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