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綠色情結——記安徽省林業先進工作者韓召云
日期:2009-01-07 來源:滁州日報 作者: 我要評論()
安徽省來安縣境內有4家國營林場,有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從1980年至今先后任過寶山、復興、長山三家林場的場長。雁過留聲,職工們在“山綠、場興、人富”的欣喜中,自然想起他,豎起大姆指對其夸贊一番。他就是安徽省林業先進工作者、長山林場黨總書記、場長韓召云。 韓召云憑著銳意改革的魄力,憑著智慧和熱情,憑著艱苦創業精神,干一處,成功一處,演奏出與時俱進的樂章。 改革創造佳績 1991年韓召云從林科所調至寶山林場任場長。那時的寶山林場跌入低谷,山嶺樹不成林,工資不能按時發放,職工的思想混亂、情緒低落,有些林工要求辭職自謀職業。為此,韓召云帶領場班子成員調查研究,終于找到了林場陷入困境的癥結。場領導班子經過反復討論,決定引入承包機制,將林場分片承包給職工管理;并決定允許林工開發承包范圍內荒著的小山包、零星地,誰造林,誰受益,30年不變。 這一創舉給林工吃了定心丸,調動了其開荒植樹的積極性。他們冒風寒,頂烈日,揮鍬掄鎬,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砍去雜草,刨去雜樹,搬走亂石,填平溝坎。奮戰了兩冬三夏,沉睡的山崗地終于被開發出來了,栽速生林1300畝、果樹1450畝。改制后的3年,寶山林場荒山變綠了,鳥又飛回來了,經濟效益增加,戶均年林果收入大都在5000元左右,有的還成了萬元戶,出現了林業發展、場增效益、職工增收的新格局。由于寶山林場在全省林業產權改革領先,成果顯著,2007年7月省林業廳4名廳長來場調研,接著又在寶山林場召開現場會,推廣寶山林場林業產權改革的經驗。 創新續寫輝煌 2001年韓召云滿懷豪情地挑起振興復興林場這副重擔,他和場領導班子一道,凝心聚力,發展林業經濟。5年跨出五大步,一年一個新臺階,榮獲縣林業系統綜合考核第一,林場和韓召云被評為“安徽省造林綠化先進單位”“先進工作者”。韓召云堅持林為本、多種經濟同步發展的興林致富理念,鼓勵林業職工承包山林、造林、養林、護林,多箭齊發,營造速生楊樹5000畝,栽植楊樹2萬多株,培育產銷對路的苗木精品,發展綠化大苗近千畝。 林場轄內的白鷺島是遠近有名的風景區,每年春夏之交,數萬只白鷺飛進山林。青山、綠樹、藍天、白云構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外商看中了這塊寶地,投資新建“白鷺島生態旅游度假村”。韓召云因勢利導,在白鷺島生態旅游度假村周圍開辦了旅游、餐飲等服務行業。 復興林場與滁州華能公司簽訂了木材加工互惠互利合同,與浙江一家投資商簽訂互利雙贏、攜手開發蘊藏量豐富的鉀長石合同,與南京“三實”公司開發水資源,進行生態養殖、科技養豬。 如今的復興林場固定資產達數千萬元,林工中出現了百萬元的富裕戶。130多名職工,月均收入達雙千元,百分之九十的林工建了新房,其中有30戶林工還建起了新穎的別墅樓。 開拓再譜新篇 2007年韓召云從復興林場調至長山林場任場長,如何讓有50年歷史的國營老字號林場煥發青春,成為他重要的課題。他瞄準市場,對接市場,大力發展名、特、優、新園林綠化樹苗,取得了成效。 長山林場山場條件差,土表層淺,石頭多,開辟苗圃用地難度大,每開墾一畝林地,從地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就有幾百立方米。韓召云率林場職工用聰明才智和勤勞雙手開墾出一塊塊優質育苗地,按照苗圃地的建設標準,改造跡地610畝,2008年苗圃地總面積已達810畝。 韓召云派出工作人員跑市場、覓客戶,根據市場需求,培育女貞、楓樹、烏桕、石南、廣玉蘭、馬褂木、無患子、重陽木、金絲柳等產銷對路的樹苗30多個,年收入53.5萬元,占林場總利潤的46.5%,人均工資由2001年的800元增加到1300元,闖出了一條以林養林、以苗促林的發展道路。 長山林場已林面積有31503畝,自生幼林資源豐富,就樸樹而言,每年在1畝樹林中選兩株,就有一萬多株,按市場價每株1000元計算,總收入可達3000萬元。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安徽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