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河北:曹妃甸海域規劃預計年創收10億
日期:2009-01-07 來源:燕趙都市報 作者:李淑麗 王軍伍 我要評論()
伴隨著幾十年的漁業開發,渤海漁業資源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恢復渤海漁業資源,修復海洋生態環境,保證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曹妃甸作為渤海灣重要一極,海洋生態保護提上了政府的議事議程。如何實現海洋經濟與海洋生態的和諧發展,成為了世人關注的焦點。 2008年12月初,《曹妃甸工業區海洋生態構建技術模式研究》———被稱為“曹妃甸海域規劃”的成果在北京通過了專家鑒定。 -工業區周邊規劃280平方公里海洋牧場 《曹妃甸工業區海洋生態構建技術模式研究》(簡稱《研究》)是2008年5月份受曹妃甸工業區管委會委托、河北農業大學海洋學院與曹妃甸工業區發展改革局共同承擔的。 “目前曹妃甸已被國家確定為循環經濟示范區,也是國家確定的第一個科學發展示范區。因此,這個規劃不是我們的科研項目中規模最大的,卻是意義最大的。”項目的科研組長、海洋學院水產科學系副主任齊遵利說。 《研究》按照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充分利用華潤電廠的溫排水,規劃建設海洋牧場、海洋生物苗種繁育基地、濕地保護區等,通過生態修復、保護,可改善曹妃甸周邊海域生態和環境,逐步提高周邊海域的海洋生物資源數量。 據參加項目的老師介紹,“《研究》提出了‘濕地-海藻-貝類’海域水質凈化技術模式,在循環經濟、海洋生物增殖放流苗種繁育技術體系和海域水質凈化方面有創新。” 在對曹妃甸工業區海域生態環境進行規劃中,項目科研部門充分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海洋牧場建設作為有效地解決漁業資源數量與質量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這很值得我們借鑒。” 按照規劃,在曹妃甸工業區周邊,除沙坨島旅游規劃以外的海域、灘涂以及河口地區規劃了面積約280平方公里海洋牧場。280平方公里海洋牧場中,需要確定沙坨島北側海洋牧場重點規劃區、雙龍河口四角蛤蜊增養殖區、櫛江珧和高雅海神蛤增養殖區、防波大堤增養殖區暨海珍品資源保護區以及漁業資源保護區等功能區及其具體位置。 海洋牧場區增殖放流種類以原生態種類為主,引進刺參等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種類。曹妃甸工業區發展改革局劉處長說:“我們在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確定采用人工漁礁進行海洋魚類的招引,采用人工藻礁修復受損的海洋生態環境。” 對于規劃采取投放人工漁礁和藻礁、放流海珍品苗種、規劃保護區等措施,能否達到短時間內使海洋生態環境得以恢復,穩定和豐富生物多樣性,使曹妃甸海域漁業得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劉處長解釋說,曹妃甸工業區周邊海域底質為沙礫、沙泥等,適宜開展人工漁礁建設、增殖放流等。“研究表明,漁礁區建成后對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每立方海水的浮游植物含量較之前增大1.5-2倍,浮游動物含量增大50-150倍,會聚集相當數量的魚類種群及其他海洋生物,產卵魚類明顯增多。” “其意義不能僅局限于曹妃甸海域,它可使這種良性循環的狀態逐漸擴大到整個渤海海域。”劉處長如是說。 -建立濱海濕地保護區 將濕地保護區劃分為污染物凈化區、鳥類保護區、觀賞旅游區、保護教育區等不同功能區,這也成為此次課題的一大亮點。 具體就是在曹妃甸沙坨島中南端、雙龍河入海河口的右側區域及青龍河入海河口的左側區域規劃了總面積約為3310hm2的濱海濕地保護區。 按照科研組的規劃,曹妃甸將以人工濕地的形式塑造雙龍河河口、青龍河河口濕地保護區的污染凈化區及沙坨島濕地保護區的鳥類保護區,并選擇以凈化能力強的鄉土濕地植物作為濕地保護區的主要植物。 通過雙龍河口、青龍河口和沙坨島人工濕地的建設,為鳥類、魚類、兩棲動物的繁殖、棲息、遷徙、越冬提供良好場所,保持了生物的多樣性,豐富了自然資源。 此外,為保證曹妃甸區域規劃的良好效果,防止陸緣污染,經實地考察,專家組附帶出臺了與曹妃甸相鄰4個沿海縣區的濕地利用和建設規劃。 此次規劃中充分利用華潤電力曹妃甸電廠的余熱,在該電廠附近規劃了面積13.3hm2的海洋生物增殖放流苗種繁育基地。基地劃分為苗種繁育功能區、循環水凈化處理功能區、大型植物凈化區、研發與控制中心等功能區,全系統、全過程實施無公害、全封閉和零排放的運行管理模式。 劉處長說:“下一步,在《工業區海洋生態規劃研究》的基礎上,對工業區范圍內的魚苗繁育中心、海洋牧場和濕地保護休閑帶等制定實施方案,包裝成開發項目,確定項目業主,爭取國家生態保護資金支持。”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