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 → 植物動態 ![]() |
|
北京百合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日期:2009-01-15 來源:中國花卉報 作者:劉文娟 我要評論()
軟硬環境優勢明顯企業為主起點較高 作為北京市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產業,百合切花已成為北京花卉發展的主要方向。然而地處全國兩大百合主產區云南和遼寧凌源的“夾層”地帶,北京將如何定位未來的市場方向?北京發展百合切花產業有哪些特點和優勢所在? 產業發展迅速區域優勢明顯 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北京地區的百合產業迅速崛起,現已建成日光溫室1500多畝,連棟溫室40多萬平方米;切花年產量從最初的幾千支增加至現在的近千萬支;種球國產化技術也取得階段性進展,其中的關鍵核心技術已被完全掌握,預計到2011年北京可實現年產百合商品種球1000萬粒以上。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北京地區百合切花的年市場需求量大約為5000萬支,而以2008年北京地區實際生產的百合切花數800萬支來計算,本地供應數量還不到市場需求的20%,因此北京百合切花生產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北京百合切花產業不但發展迅速,而且具有明顯的區域優勢。北京福勞爾花卉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燕杰透露:“我們的百合切花從采摘到運抵市場只需要1個小時,產品的新鮮度非常好,每支價格普遍比外地產品高出5元至10元。此外,由于毗鄰機場,鮮花外銷也特別便捷。” 北京市政府也為百合切花產業發展提供了一些優惠政策。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花卉產業處處長王春城表示:“為了鼓勵百合切花產業的發展,北京市政府每年在溫室設施的建設上也投入了很多,平均每畝設施補貼1至2萬元,對特別貧困地區,補貼力度將達到每畝4萬元。” 此外,北京的自然氣候非常適宜生產百合切花。北京周邊的高海拔山區晝夜溫差大,非常利于花色積淀,生產出的百合切花質量較好。據初步考察,北京符合這一種植條件的區域達3萬多畝,涵蓋延慶四海鎮、懷柔以北、密云水庫北面等北京西北部和東部的很多山區,而目前這些區域的利用率還不到5%。 企業成為主體發展起點較高 和云南、凌源等地分散的農戶種植方式不同,北京種植百合的時間不長,但起點比較高,企業是百合生產的主體,其中以北京盛斯通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福勞爾花卉有限公司、北京溫榆河花卉公司、北京海華文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為代表。他們利用北京郊區獨有的山區氣候條件,分別在昌平、順義、懷柔、密云等地建立了百合切花生產和種球繁育基地,并與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緊密結合,采用不同的生產模式,推進北京百合產業化的發展進程。 北京生產的百合切花總體質量要高于其他地區,王春城認為這主要與北京大力采用溫室設施生產百合切花有很大關系。他說:“俄羅斯、日本、東南亞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將是北京未來百合切花的主要出口市場。” 科研助力升級技術逐漸成熟 北京擁有一批花卉育種研發隊伍,這為北京發展百合產業提供了很好的科技支撐。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為改變我國90%以上的百合種球依賴國外進口的被動局面,北京的一些花卉企業和科研單位就陸續開展了有關百合種球國產化的研究。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探索,北京溫榆河花卉公司、北京康萌綠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在百合種球的病毒檢測與脫毒技術、脫毒原種球組培和鱗片扦插商品球繁育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績。 北京溫榆河花卉公司是北京最早從事百合國產種球研究的一家企業,每年可生產200萬粒的脫毒百合組培球。此外,他們還對種球清洗、分級、消毒、包裝等整個采后處理流程線進行了研究,基本實現了種球的機械化生產。北京康萌綠洲科技有限公司種球脫毒技術已取得突破,并初步建立了從病毒檢測到商品球繁育的整個技術體系,建成了1200多平方米的組培車間。另外,通過鱗片扦插技術,一個脫毒原種球鱗片能繁育出30個商品種球,生產成本不到進口種球的一半,開花質量不亞于進口種球。 當然,有些百合切花生產關鍵技術尚待突破。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高俊平認為,種球的采后處理和貯藏是百合種球繁育的另一項關鍵技術,但由于不同百合品種對打破休眠和貯藏的條件要求不一樣,要完全掌握這方面的技術至少還要摸索3至5年的時間。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北京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