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世博會7位國家館設計師談創意
芬蘭館設計師Teemu Kurkela 不自然的生活是不可能美好的 大自然就是可持續發展的標本。我的工作,其實更像是一個廚師,利用自然界提供給我的原材料,去創造一些新事物 當你試圖靠近芬蘭館,遠遠地,你就能發現它不同于世博會上任何其他建筑。究竟是什么成就了它的與眾不同呢? 首先,芬蘭館是一個島,四面環水。而且,這個場館的形狀是獨一無二的,人們很容易辨別出來,事實上芬蘭館并不是一個很典型的建筑物,更確切地說,它只是一個很自然的結構組織。另外,芬蘭館可能是唯一一個擁有自己中文名字的場館——“冰壺”,這是依據中國的歷史和傳統取的名字;芬蘭語中,它叫“Kirnu”,講述的是芬蘭誕生的故事。 “Kirnu”,這其實道出了芬蘭的歷史。芬蘭起始于冰河世紀,那時,芬蘭還被幾千米厚的冰層覆蓋著,冰塊的運動決定著海岸線、湖泊以及島嶼的形狀,冰川世紀期間,許多巨大的凹陷、洞穴等誕生了:很厚的冰層將石頭壓入地表里,形成坑坑洼洼的地表,一個向內凹陷的空間,就像一個巨大的水壺——如同芬蘭館的構造一樣。這些巖石活動,如今在芬蘭境內某些地方仍在進行,它們往往發生在旁人難以抵達的群島上。我怎么會知道這些呢?因為我有一個古老的木制的帆船,感謝有它的幫助,我有幸發現這些活動。 通過中國朋友,現在我對于中國歷史和文明有了更多了解。“冰壺”這兩個中文字,也被刻印在場館中庭的石頭上。每個人都可以在石頭的表面練習書法。過去的歲月,能教會我們許多關于如何建設更美好未來的知識。 為什么想到要把芬蘭館建成一個島呢?因為對于居住在都市里的人,島是逃離繁忙都市生活的理想去處。“冰壺”島是人工建成的,它是芬蘭人和中國人勞動的結晶。在這里,人們愉快地相聚,分享自己的想法。 讓我領著你,來參觀芬蘭館。 遠遠望去,“冰壺”漂浮在水面上,潔白而飄逸,周身被一層薄薄的水幕環繞。一旦走近時,你會驚嘆于它帶著鱗的、精美的表層。緊接著,是一座直通場館入口的跨橋。一踏上橋,在你的腳下,會浮現出一條魚,它會為你引路。穿過場館,進入到了中央庭院。一抬頭,你能看到藍天,中庭被纖維構成的墻壁包圍,非常陡峭,直指藍天;腳下木質地板,營造出碼頭的氣氛,隱約間,仿佛還能聞到木船散發出的清香。一旁有一個很緩和的斜坡,連通著“冰壺”的厚壁,引領游客進入展覽館。你可以一邊走,一邊領略芬蘭當地的文化習俗、自然風光、科學技術等。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世博會。在參加芬蘭場館設計比賽時,我租了赫爾辛基附近的一個小島——在芬蘭,這是完全可能的,因為我們有成千上萬的島嶼。場館設計的靈感,來源于我所觀賞到的自然風光。我從大自然中,汲取了營養,設計出了這個場館。 我租借的這個島嶼是與世隔絕的,距離赫爾辛基市中心大概兩個小時的路程。我在海島上呆了一周。那里沒有電,也沒有自來水。船只都被四條粗壯的繩子固定著,以防風暴的突然襲擊。在島上,沒有樹木,只有巖石,還有一個小池塘,以及一些海鳥。 當我們登上這樣的海島,能做些什么呢?我當時想的就是,讓自己的心緒平靜下來,盡情觀賞自然風光。天空中變幻的云朵,仿佛是一件持續變化的藝術作品;海岸上的巖石美極了,它們以最自由的方式,極力舒展著;微風拂過,海面漾起層層波浪,在陽光的映照下,粼光閃閃,定睛一看,海水中的魚,在自由游弋,你會發現,光滑的魚鱗,閃著迷人的光芒。再往海島深處走,你會發現一些極具芬蘭傳統特色的小茅屋,這個安謐的小環境里,陽光也陰涼起來。 我的工作,其實更像是一個廚師,利用自然界提供給我的原材料,去創造一些新事物。場館在形式上,是不對稱的,因為我們的規則是遵循自由,如同那些自由的石頭告訴我的一樣。場館四面環水,它的表面上被卵石所覆蓋,就像魚鱗一般。入口小而陰涼,中間的庭院是露天的,可以觀賞到藍天白云。就如同自然本身一樣,這個場館為繁忙的都市人提供了一個蔭蔽的場所。 這跟“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有什么關系呢?大自然就是可持續發展的標本。場館的設計是依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就如芬蘭人為了讓城市生活更美好,所做的努力一樣。首先,我們要敬畏自然;再者,自然能為人類各個領域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最后,不自然的生活是不可能美好的。 將來人們需要應對生活中的一個挑戰是,尋找一種可持續發展的,保存自然資源的方法,來建設城市。這個場館就是一個試驗。整個場館是可循環的,世博會之后,這個建筑物可以出售,派上其他的用場。這個建筑的壽命可以被延長,因為它的設計中,應用了可移動、高品質的方法;這個場館可拆除,并在新的地方重建,因為這個建筑物中所有基本的鋼結構,都是通過螺栓加以連接,可被輕易拆除。場館的表面利用的是一些工業廢物:將紙張與塑料混合,使它具有防水功能。 在世博會的眾多場館中,芬蘭館還有一個項目是獨一無二的,那就是安置在芬蘭館頂端的桑拿房。芬蘭境內有成千上萬的桑拿房。在歷史上,桑拿房曾經被認為是一個神圣的地方,是一個生命誕生、死者受洗的地方。現在,在芬蘭幾乎每一個新建的房子里,都有桑拿房。在那里,人們可以暫時拋卻日常生活的瑣碎;同時,一些很重要的商業聯絡活動和關鍵性的決定,也都是在桑拿房中完成的。對于很多家庭來說,周六晚上的桑拿,是一周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芬蘭,桑拿是很重要的儀式。 我認為生命中最重要的經歷之一,就是團隊合作。因為單獨的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一項偉大的工程。作為一名建筑師,我的角色就是,組建一個團隊,確定設計理念,并依據理念制定設計程序。 我認為建筑是有意念的。這需要一顆謙卑的心,朝著某一個方向,一步一步地去發掘這個想法,這是想法誕生自然而必不可少的過程。我認為,最好的想法來源于建筑物本身,因為這才是美麗最堅實的內核。 回望整個過程,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們的設計及建設團隊是最好的,也許是芬蘭以及中國的“夢之隊”。“冰壺”的設計很有難度,但我們與中國的建筑師、工程師以及建筑工人們并肩作戰,成功地完成了它。依靠這支隊伍,我們才能以最專業的方式,將最初的概念,一步步推進到建筑的細節中。 我現在還不會說中文,但是,身處中國建筑工人之中,我感覺無比親切,就像回到家里一樣。有時候,手比語言更能表達一切。我覺得,每個人都希望能創造一些有持久價值的、新鮮的、尖端的、美好的東西。★(采訪、整理/周瀟梟)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