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尹海林:新天津時代的規劃局長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在天津市規劃局辦公室主任李迎春的眼里,尹海林是一個“并不復雜、性格非常直爽”的人。在他看來,尹海林是一個追求完美的理想主義者,對自己所從事的規劃事業有著近乎狂熱的執著。尹海林自己卻說,其實當初進入規劃這行,完全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結果。 高考時,尹海林填報的志愿是清華大學的電子計算機和無線電技術,最終卻被建筑工程系錄取。“我們是文革之后招考的第一批建筑系學生,教我們的都是最好的老師,像吳良鏞、汪坦等老先生,都是手把手地教我們,要求非常嚴格,差一點都不行。可以說那時學到的不光是建筑學上的知識,還有嚴謹的作風。雖然苦,但是很幸福,學到了很多真本事。” 1983年從清華畢業后,尹海林進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工作,在27歲時便作為項目主持人成功主持完成了湖北十堰市總體規劃,從此展開了自己精彩的規劃師生涯。1991年,尹海林回到家鄉天津,從那時起,他的事業便與這座城市發展的脈搏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尹海林將自己的從業經歷劃分為兩個階段:1983年到1997年,這14年主要是編規劃;1997至今,主要是管規劃。尹海林坦言:“當初在編規劃的時候,很少考慮規劃管理方面的問題,視野還是不夠。那時就覺得:我編了你就應該照著干。但現在回過頭一看,并不是編了就一定是正確的。真正實踐起來問題要復雜得多。” 從“編”規劃到“管”規劃,意味著必須完成從“專才”到“通才”的轉變。采訪中,尹海林講到這樣一個細節:2002年,他曾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訪問學者。在美國的一年多時間里,他跑了76座城市。“就是自己開車去轉、實地去看當地的規劃情況。”尹海林說,“我會提前了解目的地城市的情況,比如這座城市交通組織得好,我就去看為什么他交通組織得好,具體的細節是什么?一直轉到了解透了為止。” 在尹海林的腦子里,存著很多國內外城市的“活地圖”。而這樣的積累,全都一點一滴釋放于天津規劃建設的實踐中。 在天津市規劃局,剛來工作的年輕人常常會問尹海林一個同樣的問題: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規劃師?尹海林每次都會給他們這樣的回答: 第一,要講政治。城市規劃跟當前的大政方針密不可分,不對當前的政策了解透徹,就無法具體落實到規劃方案中來。 第二,規劃師必須是通才。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方方面面都得了解,才能說服別人。 第三,規劃師得能說,會溝通。否則三言兩語讓人家給駁回來了,這個規劃沒法做。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得多實踐、多積累。一開始不管分配什么工作,都好好去做,不要挑。所有這些積累一定不會白費,將來有一天一定能用上。 持之以恒的積累和實踐,換來的是他對城市規劃深刻的理解。在尹海林看來,規劃對一座城市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大到功能產業布局、生態環境保護,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像經濟部門可能更多考慮工業怎么發展,商務部門可能更多考慮服務業怎么發展,都有各自的利益。唯獨規劃部門,是要更好地把這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如果一定要說規劃部門自己的利益,那就是一座城市歷史意義上的長期利益、總體利益。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對歷史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 城市騰飛的宣言 在天津市規劃展覽館,有一座按1:750比例制作的天津市中心城區規劃模型,上面的每一座建筑都完全按照天津市實際布局搭建。在這里,每天有不少天津市民和外地游客駐足觀看,并不時發出驚喜、贊嘆之聲。這座匯集了電子翻書、時空隧道、發光地圖、4D影廳等現代聲光電技術的高科技展館,儼然已成為天津旅游的一個新熱門景點。開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展覽館參觀人次已超過一百萬,年接待規模居國內規劃展覽館首位。天津市規劃展覽館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展示天津形象的窗口,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進行愛國愛市教育的重要陣地。調查顯示,天津市民對規劃展覽館的開放程度認可度高達98.4%。 2009年,天津市規劃局充分利用這一精心搭造的平臺,將《天津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天津市中心城區“一主兩副”規劃設計方案》、《天津市文化中心規劃設計方案》、《天津市海河教育園區規劃設計方案》等一系列重大規劃向市民公示征求意見,前來了解規劃方案的市民超過7萬人,通過網絡、電話、寫信、現場提出意見等多種渠道收到的意見和建議達5000多條。對于天津的規劃發展,天津市民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和關注。 城市規劃問計于民,這正是以尹海林為局長的天津市規劃局一向關注政務公開的體現。對于天津市的規劃,尹海林一直堅持要以人為本,把規劃與改善民計民生緊密結合起來。在他的帶領下,天津市重點規劃編制取得重大突破,規劃設計水平明顯提高。2008年,天津市規劃局大干150天,高質量、高水平地完成了119項規劃成果,完成了天津規劃歷史上的一次壯舉,開創了由單項規劃編制到集中規劃編制,由按部就班編制規劃到超常規編制規劃的先河。2009年,天津市規劃局不僅高水平地完成了123項規劃的編制工作,還根據實踐經驗,創新了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模式,形成了 “一控規、兩導則”的編制方法,打破了傳統的規劃觀念,在全國規劃行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前不久,尹海林做客人民網天津視窗,在訪談中他再次強調,天津規劃一定會堅持一流標準,堅持天津特色,合理布局,充分展現天津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品位。天津絕不會走有些城市的道路,“攤大餅”似地一味擴張。 去年編制完成的《天津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是對天津未來長遠發展至關重要的一個規劃。按照這一《規劃》,今后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遠的時間,天津將按照“雙城(中心城區、濱海新區核心區)雙港(天津港北港區、南港區),相向拓展,一軸(京濱綜合發展軸)兩帶(東部濱海發展帶、西部城鎮發展帶),南北生態”的布局進行安排。天津城市未來的發展布局基本被勾勒出來。“再過三至五年,天津市整體,包括濱海新區,必將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對于天津未來的城市發展,尹海林成竹在胸。 在今年3月剛剛結束的“兩會”上,胡錦濤在參加天津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天津“要堅持城市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不斷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真正把天津建成獨具特色的國際性、現代化宜居城市”。對此,尹海林思路非常清晰:一是優化城市空間布局,保護歷史文化資源,展現天津獨有特色;二是集中規劃一批適應國際化都市地位的現代服務設施,促進繁榮繁華,增強國際城市功能;三是深化完善各項專項規劃,增強載體功能,推動現代化宜居城市可持續發展。 2009年11月,我國公布了2020年減排目標: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在城市規劃編制中,“低碳”目標的實現也成為規劃工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現在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超大居住區、超大工業區。因為周邊沒有就業的地方,沒有可供工作的場所,所以人們只能開車往外跑。”尹海林認為,應按照混合利用土地的規劃概念,在一塊土地里盡可能安排更多的功能,讓居住者在住處附近就能找到工作崗位、娛樂場所,降低出行成本,從而實現低碳。而天津市正在做這方面的探索和嘗試:“最近我們策劃了很多項目,比如像地鐵5號線、6號線,站點周邊都按照混合利用的方法來做,有寫字樓、商業、居住以及創意產業等等,從這個樓到那個樓就可以上班,大大降低了出行成本。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低碳嘗試。” 如今,一個大氣洋氣、清新亮麗、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天津正在萬眾矚目中款款走來。尹海林說:“我始終把天津比作一個漂亮的小姑娘,正在梳妝打扮中。我絕對有信心,把天津建成全國最具特色、最漂亮的城市!” 21世紀的中國大時代,天津必將吸引更多關注的目光。而作為天津市規劃局局長,尹海林話語里所流露出的那份強大自信,本身便已是城市騰飛的錚錚宣言。 來源:水木清華 2010年第4期 頁首小圖取自新華網天津頻道
編輯:jojo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