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高級搜索 |
中國現代景觀設計發展方向——一體化與本土化
中國現代景觀設計發展方向——一體化與本土化 《中國花卉報》 今年上半年舉辦的第三屆現代景觀設計與營建學術論壇上,北京林大學院教授朱建寧在《中國現代景觀設計發展方向——一體化與本土化》的演講中指出,我國的景觀設計在技術上與國際的差距正在縮小,但在設計的大方向上卻有一定偏差。我國現代景觀設計雖然始終在追隨西方,但卻完全滯后于西方現代園林景觀的發展潮流甚至把別人拋棄了的設計理念拾起當成座右銘。特別是對西方20世紀60年代之前盛行的“國際化”設計手法興趣濃厚,而對20世紀80年代之后出現的國際景觀設計發展趨勢缺乏認識。因此,我國現代景觀設計存在著觀念滯后、概念不清、形式主義、過分張揚等幾大誤區,空泛的概念、膚淺的主題、繁瑣的構圖、雜亂的材質、艷麗的色彩、堆砌的小品等,構成的人工景觀成為中國景觀設計的主旋律,造成自然資源和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費。 朱建寧說:“景觀是生命自身演變的過程,景觀設計師要做的就是了解這一過程,并使作品巧妙融入其中。但我們有些設計師卻常常忽略景觀自身的演變規律,在設計時間極短的情況下,匆忙地提交方案,其結果很可能破壞了原有的景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景觀設計理念已有了很大的發展。景觀設計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大型公共建設項目不斷增加,設計領域從城市景觀逐漸向鄉村景觀和自然敏感地景觀轉變。20世紀60年代之前流行的“國際化”設計手法,逐漸向“以自然為師”過渡,追求自然、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景觀設計理念。 而在我國,景觀設計的模式卻是把原有景觀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破壞掉,繼而由新建景觀替代。因為在我國一些設計師的觀念里,景觀設計是創造景觀而不是融入景觀,他們的作品都是人工景觀。事實上,把人的觀點強加在自然之上會付出很大代價,特別是對于一些生態環境比較敏感的地區,這種做法完全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破壞。 隨著全球保護生態環境的呼聲日益高漲,我國的設計師逐漸了解到,自然和生態理念已成為國際景觀設計的主旋律,所以很多人都給自己的作品貼上“自然”與“生態”的標簽。但這僅僅是空洞的口號,觀察其作品,人工痕跡依然明顯。這是“以生態之名反生態之實”。 朱建寧認為,除強調自然屬性與生態理念,景觀設計師還應發掘場地固有的景觀特色,以專業眼光去觀察、認識場地固有的特性,最好的景觀設計看起來就像沒有經過設計一樣,只是對場地景觀資源的充分發掘、利用。但在我國的景觀作品中,常見的卻是一些類似“愚公移山”、“精衛填!钡捻椖,盡管北方城市受資源型缺水威脅,南方城市受水質性缺水困擾,但大規模的山水式園林建設卻沒有因此受到限制。 朱建寧最后強調:“充分了解本土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文脈,營造既符合國際一體化潮流、又具有本土特性的景觀作品,才是中國現代景觀設計的發展方向”。
編輯:admin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