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景觀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導讀
編者桉:2003年4月,在北京大學成立“景觀設計學研究院”之際,俞孔堅和李迪華先生編輯了《景觀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一書,并于9月由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該書匯集了國內外專家學者有關學科與教育的論述和資料。國際景觀設計師聯盟(IFLA)主席法加多(Martha Cecilia Fajado)為該書作序,予以推薦。此書適應了當前繁榮發展的我國風景園林事業的實際需要,勢必產生積極的影響。在擬議發表此書編者所撰寫的“導讀”的審稿過程中,我刊的幾位資深編委為此發表了一些審稿意見,適恰反映了學科迅速發展中業內專家深入思考和學術思想的活躍。我刊征得作者和編委本人的同章,現一并發表,供讀者參閱,并歡迎廣大讀者和專家學者發表意見,將討論引向深入。 1 關于景觀的含義 景觀(Landscape),無論在西方還是在中國,都是一個美麗而難以說清的概念。地理學家把景觀作為一個科學名詞,定義為一種地表景象,或綜合自然地理區,或呈一種類型單位的通稱,如城市景觀、草原景觀、森林景觀等[1];藝術家把景觀作為表現與再現的對象,等同于風景建筑師則把景觀作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態學家把景觀定義為生態系統或生態系統的系統[2、3];旅游學家把景觀當作資源而更常見的是景觀被城市美化運動者和開發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燈,房地產中的園林綠化和小品、噴泉疊水。而一個更文學和廣泛的定義則是“能用一個畫面來展示,能在某一視點上可以全覽的景象。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對不同的人也會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說“同一景象的十個版本”(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1976)[4]:景觀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觀是人類的棲居地,景觀是人造的工藝晶,景觀是需要科學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質系統,景觀是有待解決的問題,景觀是可以帶來財富的資源,景觀是反映社會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的意識形態,景觀是歷史,景觀是美。 作為景觀設計的對象,本書所強調的景觀(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所構成的綜合體。它是復雜的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觀是多種功能{過程}的載體,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現為: 風景:視覺審美過程的對象; 棲居地:人類生活其中的空間和壞境; 生態系統:一個具有結構和功能、具有內在和外在聯系的有機系統; 符號:一種記載人類過去、表達希望與理想,賴以認同和寄托的語言和精神空間[5、6]。 2 關于景觀設計學 景觀設計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關于景觀的分析、規劃布局、設計、改造、管理、保護和恢復的科學和藝術。 景觀設計學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與藝術學科基礎上的應用學科。尤其強調土地的設計,即:通過對有關土地及一切人類戶外空間的問題進行科學理性的分析,設計問題的解決方案和解決途徑,并監理設計的實現。 根據解決問題的性質、內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觀設計學包含兩個專業方向,即景觀規劃(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觀設計(Landscape Design),前者是指在較大尺度范圍內,基于對自然和人文過程的認識,協調入與自然關系的過程,具體說是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適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景恰當的土地利用而對這個特定地方的設計就是景觀設計。 景觀設計學與建筑學、城市規劃、環境藝術、市政工程設計等學科有緊密的聯系,而景觀設計學所關注的問題是土地和人類產外空間的問題{僅這一點就有別于建筑學}它與現代意義上的城市規劃的主要區別在于景觀設計學是物質空間的規劃和設計,包括城市與區域的物質空間規劃設計,而城市規劃更主要關注社會經濟和城市總體發展計劃。盡管中國目前的城市規劃專業仍在主要承擔城市的物質空間規劃設計,那是因為中國景觀設計發展滯后的結果。因為,只有同時掌握關于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雙方面知識、懂得如何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景觀設計師,才有可能設計人地關系和諧的城市。 與市政工程設計不同,景觀設計學更善于綜合地、多目標地解決問題,而不是單一目標地解決工程問題,當然,綜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有賴于各個市政工程設計專業的參與。 與環境藝術(甚至大地藝術)的主要區別:景觀設計學的關注點在于用綜合的途徑解決問題,關注一個物質空間的整體設計,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建立在科學理性的分析基礎上的,而不僅僅依賴設計師的藝術靈感和藝術創造。 3 關于景觀設計師 景觀設計師(Landscape Architect)是以景觀的規劃設計為職業的專業人員,他的終身目標是將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動與生命的地球和諧相處”。 景觀設計師的稱謂由美國景觀設計之父奧姆斯特德(Olmsted)干1858年非正式使用,1863年被正式作為職業稱號[8],奧姆斯特德堅持用景觀設計師,而不用在當時盛行的風景花園師(或曰風景園林師,Landscape gardener),這不僅僅是職業稱謂上的創新,而且是對該職業內涵和外延的一次意義深遠的擴充和革新。 景觀設計師有別于傳統造園師和園丁(Gardener,對應于Gardening)、風景花園師(或稱風景園林師,Landscape Gardener,對應于Landscape gardening)的根本之處在于:景觀設計職業是大工業、城市化和社會化背景下的產物,是在現代科學與技術(而不僅僅是經驗)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景觀設計師所要處理的對象是土地綜合體的復雜的綜合問題,絕不是某個層面(如視覺審美章義上的風景問題) 景觀設計師的所面臨的問題是土地、人類、城市及上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與健康及可持續的問題。他是以土地的名義、以人類和其他生命的名義,以及以人類歷史與文化遺產的名義,來監護、合理地利用、設計腳下的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 4 關于景觀設計專業的發展 與建筑學一樣,景觀設計職業先于景觀設計學的形成,在大量景觀設計師的實踐基礎上,發展和完善了景觀設計的理論和方法,這便是景觀設計學。 農業時代中西方文化中的造園藝術,前科學時代的地理思想和占地術(在中國稱為風水),農業及園藝技術,不同尺度上的水利和交通工程經驗,風景審美藝術,居住及城市營建技術和思想等等,是寶貴的技術與文化的遺產,它們都是現代意義上的景觀設計學的創新與發展的源泉。但景觀設計學決不能等同于已有了約定俗成的內涵與外延的造園藝術,或園林藝術,也不能等同于風景園林藝術(Landscape gardening)。 正如算術之干數學,中國的針灸之于現代醫學,不能同日而語一樣,任何一門源于農業時代的經驗科學或技藝,都必須經歷一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理論方法進行脫胎換骨的過程,才能更好地解決大工業時代的問題,特別是城鎮化帶來的人地關系問題。早在1858年,美國景觀設計之父奧姆斯特德就認識到了這一點,而堅持將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稱為景觀設計(Landscape architecture),而非當時普遍采用的Landscape gardening(風景造園,或譯為風 景園林),從而為景觀設計專業和學科的發展開辟的一個廣闊的空間,綿延100多年。 同樣的理由,奧姆斯特德給這個專業和學科定義的空間決不應是景觀設計學科當今發展的界限。早在20世紀60年代,另一位美國景觀設計學科的領袖人物麥克哈格(McHarg)就是針對當時景觀設計學科無能應對城市問題和土地利用及環境問題,而扛起生態規劃的大旗,使景觀設計學科再次走到了拯救城市、拯救人類和地球的前沿。 又有半個世紀過去了,城鎮化的深入和蔓延,信息與網絡技術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全球化趨勢,都將提出新的問題和挑戰,都將要求重新定義景觀設計學科的內涵和外延。可持續理論、生態科學、信息技術、現代藝術理論和思潮又都將為新的問題和挑戰提供新的解決途徑和對策。我們既沒有必要用新瓶子去賣老酒,更不應該用老瓶子去裝新醋。 但無論學科如何發展,景觀設計學科的一些根本的東西是不變的,那就是熱愛土地與自然的倫理(天地)、人文的關懷(人)和對待地方文化與歷史的尊重,對待腳下土地的敬畏、歸屬與認同(神)。 [參考文獻] [1]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 [2] Naveh, et al,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M].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1984. [3] Forman, et al. Landscape Ecology [M]. New York: John Wiley,1986. [4] Meinig, D.W. "The beholding eye: 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J]. Landscape Architecture,1976(1):47-53. [5] 俞孔堅.景觀的含義[J].時代建筑,2002(1):14-17. [6] 俞孔堅.土地的設計:景觀的科學與藝術[J]. 規劃師,2004(2):13-19. [7] 西蒙茲 著,俞孔堅 等譯.景觀設計學[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8] Newton,N.T. Design on the L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M]. Cambridg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1971.
編輯:admin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