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居住區景觀不同于園林綠化
中國傳統的住宅院落似乎從來就不缺少風景園林,文化的積淀使造園技藝在歷史上曾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蘇州園林藝術也已經成為歷史文化遺產得到保護。但景觀一詞卻又似乎是一個“舶來品”,它在國內開發商及消費者中的興起不過只有短短幾年的歷史。從先造住宅,然后將空白土地種樹、植草加以點綴;到有計劃地規劃景觀環境,以此吸引消費者,制造樓盤銷售中的賣點;再到先做景觀環境,后建住宅,從而制造更大的轟動效應,取悅消費者,中國的景觀設計行業在引進與模仿中,走過了一條快速成長的道路。
然而在這種囫圇吞棗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消化不良帶來的嚴重后果。為求新、奇、特,北方開發商常常重金遷移了南方的名貴樹木,卻沒有考慮其生長所必要的氣候條件;為美化居住區所規劃設計的景觀環境,有時卻成為束縛業主的藩籬,使之難以親近;為體現水景而建造的湖泊,卻因未考慮安全防范措施,成為吞噬幼童的殺手。
當開發商以每平方米四五百元的代價投資居住區景觀環境建設時,有人開始反思,規劃設計景觀環境的意義究竟在哪里?好與壞如何來評價?與業主又具有怎樣的關系?
在日前召開的“國家康居示范工程和住宅產業化技術創新大會”上,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正式推出了歷時兩年多編制的《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導則》(試行稿)。這部國內首次推出的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指導性文件,沒有拘泥于狹義的“園林綠化”概念,而是以景觀來塑造人的交往空間形態,突出了“場所+景觀”的設計原則,具有概念明確、簡練實用的特點,有助于工程技術人員對居住區環境景觀的總體把握和判斷。
據該導則的主要參編者——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示范工程處孫克放處長介紹,消費者目前對社區環境已經具有普遍的要求,但在實踐中卻缺乏有效實用的指導。許多已建成的居住區景觀不僅投資大,而且只具有觀賞性,沒有實用功能性,人性化的設計更少,缺少交往空間。在指導國家康居示范工程的過程中,也經常有開發商向他們請教景觀規劃設計的好壞。正是基于這個初衷,他們將編制該導則列入了工作計劃中。
編制導則的目的,一是使環境設計有章可循,讓開發單位明白環境設計的標準和分類,避免出現投資大、景觀差的局面,突出人性化特點,強調交往空間原則;二是重新對景觀進行分類,同時將設計元素也進行分類,便于開發單位明確判斷標準,做出恰如其分地選擇,避免盲目投資。
該導則的獨創性在于景觀設計的重新分類,它是依據居住區的居住功能特點和環境景觀的組成元素而劃分的。其中設計元素根據其不同特征分為功能類元素、園藝類元素和表象類元素,這三大類元素與綠化種植景觀、道路景觀、場所景觀、硬質景觀、水景景觀、庇護性景觀、模擬化景觀、高視點景觀、照明景觀等九類設計共同組成了居住區的景觀環境。這種分類盡管依然存在爭議,但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實用,仍不乏是一種有益的探索。而且,主編單位仍在收集資料,不斷豐富內容,希望在試行中檢驗導則的準確實用性,更好地為開發企業服務。
就導則的具體內容,孫克放表示,他們在注重景觀環境功能性的同時,也十分注重景觀的安全性與長久性。導則中具體規定了水池的高度、木棧道的物理處理方式、涉水池與泳池的深度、可能通過輪椅的道路的寬度,以及沙坑距離窗戶的遠近距離、適合不同年齡兒童的大小尺度等。這些規定是在以往景觀設計中不曾被重視的地方。
編輯:admin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