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建筑史上的驚世傳奇(圖)
在歷史的長河里,“樣式雷”是一個專有名詞,是對在中國建筑史上綻放過耀眼光芒的雷氏家族的譽稱。清初,祖籍永修的木匠雷發達(1619-1693)于康熙初年參與修建宮殿工程,因技藝高超擔任設計工作,雷氏家族從此掀開了中國歷史上輝煌燦爛的建筑神話。雷發達被認為是樣式雷的鼻祖。近來隨著對“樣式雷”相關研究的深入,一段沉寂多年、鮮為人知的歷史慢慢進入公眾視野。
“樣式雷”故居
山里走出來的建筑大師 建筑學者梁思成先生在《中國建筑和中國建筑師》一文中寫道:“在清朝(1644-1911)260余年間,北京皇室的建筑師成了世襲的職位。在17世紀末年,一個南方匠人雷發達來北京參加營造宮殿的工作,因為技術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擔任設計工作。從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宮殿、皇陵、圓明園、頤和園等都是雷氏負責的。這個世襲的建筑師家族被稱為‘樣式雷’。” 從永修縣縣城驅車半小時,就來到了永修縣梅棠鎮新莊村,這個環山而落的小村莊,距縣城40余公里,是“樣式雷”鼻祖雷發達生長的地方。 300多年前,雷發達因生活所迫,背起行囊,離開了永修老家,開始了一場前途未卜的闖蕩。作為雷發達在江西的后人,現為縣人大代表的雷代樹回憶起小時候老一輩人給他講的祖上事跡非常自豪,“聽老一輩的人說,我們雷氏祖上有一個大人物叫雷發達,雷發達是個木匠,家境貧窮,他的父母親去世后,雷發達就離開了家鄉,從此杳無音訊,再也沒有回來過。” 永修縣地方志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年離開家鄉的雷發達,輾轉來到了江蘇江寧府江寧縣,康熙初年,應募到北京供役內廷,以工藝見長的雷發達,參加了故宮三大殿的修建。 “村里還有一個老房子是雷發達留下來的。”村支部方書記告訴記者,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這個房子現在歸雷代樹家所有,雷代樹的母親現在還在老房子里居住。 歷史已一去不復返,可是當年的青磚依然在目。這座見證了中國幾百年歷史風云的老房子,撥開層層老繭后,依然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和滄桑感。“樣式雷”留在江西老家唯一的痕跡便是這座三百多平方米的老屋。屋里有兩個天井,兩個大廳,八個房間,房屋里面皆是木質構造,栩栩如生的木雕,仍舊散發著當年的魅力。 執掌皇家建筑設計200年 歷史給了雷氏家族200多年的輝煌,漫步在中國燦爛的文化長廊之中,雷氏家族自17世紀末至20世紀初隨著清朝政府的命運而發展著。兩百余年的時間里,雷氏共有七代十人先后任清廷樣式房掌案,幾十人供職樣式房,負責皇家建筑設計,在建筑技術和工藝美術等多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樣式雷現存的作品中如故宮、天壇、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清代東西陵寢等均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占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五分之一,這充分顯示了樣式雷在建筑史上的輝煌成就。雷發達也被譽為近代世界著名的建筑藝術大師。 雷代樹告訴記者,目前在永修縣梅棠鎮新莊村,雷氏后人現有209人。 據史料記載,雷金玉是雷發達的長子,是樣式雷的真正創始者,在康熙年間參加修建暢春園時,深得康熙皇帝的賞識。雷金玉在雍正年間擔任圓明園樣式房掌案,在其七十大壽時,雍正皇帝命皇子弘歷(后來的乾隆皇帝)親筆書寫了“古稀”二字匾額,賜予雷金玉。雷金玉去世后,雍正皇帝特地降旨送雷金玉遺體運回江寧歸葬。可見當時樣式雷在清王朝地位之高。 繼承雷金玉事業的是其子雷聲,雷聲的三個兒子雷家瑋、雷家璽、雷家瑞都在樣式房任職,形成了樣式雷家族的強大陣容。在乾隆和嘉慶時期,設計建造了許多園林,還主持乾隆八旬萬壽慶典自圓明園至皇宮沿路景點設計這一舉世罕見的特殊工程,使樣式雷光芒四射。 雷家璽的兒子雷景修也繼承了樣式房掌案職務,雷景修經歷了清王朝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個時期。他最大的貢獻不是重修了圓明園,而是把祖傳和自己工作中保留下來的設計圖樣,包括各個階段的草圖、正式圖、燙樣模型等收藏起來。 國家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蘇小姐告訴記者,目前國家圖書館現存的絕大部分樣式雷圖檔都來自于上述家藏。 雷景修的兒子雷思起也頗受清政府賞識,在重建圓明園、皇家陵墓以及重建太和門等北京很多重要皇家建筑工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最后一代樣式雷的傳人是雷廷昌,年輕時隨父親雷思起參加過定陵修建和圓明園重修等工程,自己主事后承擔了同治惠陵、慈安太后陵、慈禧太后陵、光緒崇陵、三海等工程。 采訪中,記者從國家圖書館了解到,現如今,世界上還有兩萬多件樣式雷圖檔,現存在國家圖書館的有1萬多件。國家圖書館工作人員蘇小姐還告訴記者,這些圖樣對研究清朝歷史、建筑文化發展脈絡有巨大的作用,同時也代表了中國古代建筑設計的巨大成就。樣式雷畫出的圖紙什么類型都有,如投影圖、正立面、側立面、旋轉圖等,最難得的是陵墓的寶頂,它呈不規則的空間形體,樣式雷畫出等高線圖,這在當時是非常高水平的,其中彩色、黑白的圖紙都有。 如果不是清王朝的結束,樣式雷或許可以繼續它的輝煌。在執掌皇家建筑設計200多年的時間里,樣式雷這個稱謂不僅僅是建筑史上的奇跡,更是對這個世襲建筑師家族的定位。樣式雷的驚世傳奇,讓這個家族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不僅深深地吸引了歷史學家,也為建筑學家展現了一片天地。歷史是屬于過去的,但璀璨的文化是可以延續至今的,這是歷史的力量所在,也是樣式雷的魅力神奇所在。 與封建王朝一起沒落 在漫長的歲月里,樣式雷生活在北京,一直未曾回過老家永修。第五代樣式雷傳人雷景修在世時,主持修建了祖墳,整個墳地設計成一艘船形,船頭朝西南,按當地風俗朝向八寶山,船尾的方向是朝著玉泉山,方位取向意為“頭頂八寶,腳踩玉泉”,寓意是雷家人去世后,其靈魂可以乘這條船回到江西永修的老家。 雷代樹回憶說,在1994年,樣式雷的第十代孫雷章寶第一次從北京回到了老家永修。這是時隔幾百年后的首次回家,當時村里沸騰了。雷代樹形容這次會面,很高興,很興奮,“我和他合影了,他(雷章寶)很能喝酒,和鄉親們聊天說笑,非常開心。” 2004年,樣式雷在江蘇南京的第八代孫輩雷文彪和雷文雄踏上了回家的路。雷代樹至今還記得當時和他們見面的場景。“在老房子里看了很久,和村里人都說上了話,非常感慨。”雷代樹告訴記者,當時為了迎接他們的到來,市里和縣里的領導都來了,大家都在為這歷史的重聚而激動不已,同時希望樣式雷的歷史價值讓更多的人知道。 隨著清朝政府的滅亡,樣式雷逐漸衰落,新中國成立前樣式雷家族甚至沒落到以乞討為生的地步。坐吃山空的狀況使雷家開始變賣祖傳下來的樣式雷圖樣,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曾經以1500大洋被人拉走了滿滿10輛卡車的圖紙和燙樣。現如今,繼承先輩衣缽的雷家人已經沒有了。據雷代樹介紹,樣式雷在北京的后人雷章寶是個體育教師,而在南京的后人也是從事與建筑無關的行業。樣式雷數百年奮斗下來的事業,沒能夠得以延續。
編輯:songgaofeng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