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生態園林與園林生態學
當人類在地球上剛剛出現時,他們和其它動植物一樣,只是造物主所創造的大自然中一個并不特殊的組成部分。但是當人類的智慧與日俱增,改造環境的本領越來越大,自以為成了萬物的主宰,繁衍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以至把地球表面糟踏得面目全非時,人類同地球上其它生物以及地球這個人類的母親之間的矛盾便日益尖銳起來:甚至最后危及人類自身的生存。于是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意識到,任何一種生物都是不能離開其它生物所造成的環境而單獨存在的。自此,“生態”就成了越來越受人注目的熱門話題。 經過對生態學的各個方面廣泛和深入的研究,人們愈來愈懂得;實際上整個地球的生物圈才算得上一個真正完整的生態系統,因為地球上任何地方植物和動物的消長都可能影響大氣成分和生物圈內溫度的變化;而大氣和溫度又反過來制約生物種、量和分布的變化。1972年,醫學家洛弗勞克提出了一個“加伊爾假說”(加伊爾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地球女神),認為地球上一切生物不只是被動地適應天文地理創造的環境,而且主動地改變或維持這個環境。在很長時期內,這種生物與環境的“控制交相感應”才使地球保持了各種生命能夠生存的平衡狀態。生命與環境之間的“反饋循環”使地球成為一個“超生命體”。巖石、海洋、大氣、動植物等組成了一個巨大的自我調節系統。但是他也認為:“加伊爾”的作用是一個漸進而漫長的過程,來不及調節人類在很短時期內給地球造成的巨大改變,從而不能拯救人類免于衰敗。 生態學在發展中又分生出一些門類生態學:如研究人類及其活動與自然和社會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人類生態學”;研究人類與景觀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協調問題的“景觀生態學”;研究景觀單元中優勢生物群落與環境間綜合作用的“地生態學”等。 就這樣,由于人類改造了環境,打亂了地球上動物、植物、大地、山川、水體、大氣之間原有的平衡,從而也打亂了人類生存的條件,威脅到自身的生存。為了診斷地球日益加重而且今后還會更加沉重的疾病,人類必須把有關生態的一系列問題研究透,以便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治療。這就是今天生態問題如此受到重視的背景。在這樣的“生態”浪潮激蕩之中,“生態園林”在我國園林界逐漸成為許多文章里和會議上經常提起的話題。 具備生態意識確實是當代從事園林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然而正因為地球上的每一件事物都無法脫離生態系統,園林自然也不例外。涉及生態的問題竟是如此之多,“生態園林”究應詮以什么定義?到底包含哪些內容?目前似乎并沒有統一的看法。 其實早在世二十紀20年代。西方就已出現了生態林;只是其內容同我們今天許多人心目中的生態園林不同。那里的生態園林是從保護原野上的自然景觀出發的,與野景園有密切聯系。當時有些有識之士預見到迅猛的都市化趨勢將很快吞沒大量自然景觀。于是考慮在園林中設計與自然完全一樣的植物生境和植物群落。 1925年荷蘭生物學家蒂濟(Jaques P.Thijsse)和園藝師西普克斯(C.Sipkes)按照造園師斯普令格(Leonard Springer)的設計在海爾勒姆(Haarlem)附近布羅門代爾(Bloemendaal)2公頃的土地上創造了一座自然景觀的園林。其中包括樹林、池塘、沼澤地、一片歐石楠叢生的荒野、一片沙丘景觀和一片混生著阿刺伯野草的谷類植物。這座園子曾不斷向教師和孩子們普及自然知識。 1937年,出生于丹麥后來移居美國的詹森(Jens Jensen)和萊特(Frank Lloyd Wright)一道,在伊利諾伊州的春田城建造了草原風格的林肯紀念園,在伊利諾伊湖畔24公頃的農田上布置的僅僅是一片緩緩坡向湖邊的大草地,在不同地段上生長著純種和混生的草類。 1940年由布羅爾斯(Broerse)在阿姆斯特丹以南的阿姆斯蒂爾維茵(Amstelveen)開始建造一座2公頃的生態公園,后來又由蘭德維爾(Landwehr)加以發展。其形式是一系列林間空地,每個都構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水邊一片很寬的地帶上交錯地分布著種類繁多的植物所組成的不同群落和生境。 荷蘭的一些生態學家還在布羅克辛根(Broekhungen)建造了一座試驗性生態園。那是一座試圖讓植被自然發育的園林。通過以土和水為主的自然環境差異促成植物種類的多樣化。同時不讓土壤中的養分過多以實現這些植物的自行養護。 這樣的生態園林甚至在建筑較多的街坊中也已出現。距倫敦塔橋不遠的威廉·柯蒂斯(William Curis)生態公園在不足半公頃的面積上通過部分自發的植被演變創造出一個廣泛范圍的群落生境。在栽下的348種植物中有205種自然存活下來。 以上這些就是西方的生態園林?磥砗臀覀冇行┤苏跓嵝奶岢摹吧鷳B園林”并不完全一樣。 園林這門學問本是涉及許多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生態學是構成園林理論和指導園林實踐的主要基礎之一。從目前使用“生態園林”這個詞的情況看來,涉及到園林與生態學和生態系統的許多方面;但著眼的重點不一:其中有的強調應重視園林的生態效益,強調利用園林改善城市生態系統;有的強調造園要以植物為主要材料,充分發揮生態效益;有的強調造園要掌握植物生態習性并模擬再現自然植物群落;有的從人們厭惡城市環境,向往自然生態系統的審美意識出發,提倡自然景觀的創造;還有的研究植物的醫療保健作用,提倡建造保健園林等等。如此廣泛豐富的內容只用“生態園林”一個名詞來概括實嫌過于籠統;另方面也容易讓人顧名思義,把注意力引向生態園林與非生態園林的對立,而忽視了更重要的矛盾,還在于我國絕大部分城市園林綠地不足,因此,完不成較大程度地改善城市生態狀況的任務。況且“生態園林”這一名詞在國外已經用于一定的定義和具體事物,我們也不宜改換它的含意。 根據上面所述情況,我建議:今后不要隨便使用“生態園林”這個詞;同時要建立一門“園林生態學”,研究范疇大致有如下述: 1.城市生態系統中有關綠化生態效益的問題。包括綠化的量、布局、結構、植物種類與改善氣候衛生狀況之間的關系以及進一步對居民健康、舒適、生活方式的影響和從中產生的經濟效益。 2.城市園林綠化中有關植物生態的問題。主要研究城市綠化中植物種的選擇與布置如何適合、利用城市中特殊的小氣候、土壤及地下環境以及城市綠化中的植物引種、選育與小氣候的關系,如何通過栽培技術改善它們的生存環境等問題。 3.城市景觀中自然景觀(主要是人造的自然景觀即綠色植物部分)與人工景觀的協調問題。如理想的綠視率;利用自然景觀分隔、過渡不同風格的人工景觀;自然景觀、人工景觀與人口密度、社會、經濟活動之間的交互關系以及對人的性格,情操、道德品質等精神文明方面的影響。 4.風景名勝區開發中如何判定自然生態系統承受人為改造的能力以及原有生態平衡被破壞后生態循環的變化趨勢;如何采用人工干預的方法把植被乃至整個生態系統的自然演替導向所期望的目標。 5.人們對自然的改造、破壞與對自然審美意識的相互關系,人類社會生產力的水平與欣賞規則式的表現型園林藝術和自然式再現型園林藝術的關系等。 也許還有其它內客,有待同行們去發現。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豐富園林這門綜合學科的理論體系,提高決策部門和廣大群眾對園林和生態的認識,讓園林綠化在改善人類生存環境面方做出更大貢獻。 要保證人類生存環境中包含足夠的綠色植物,保持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光靠園林工作者的努力是不行的,需要許多部門的認識和努力,園林生態學不僅從事園林工作的人要學,從事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區域規劃、國土整治以及負責領導經濟、工業工作的決策者都應該學。在今天,一切從事生產建設的領導者都必須具備充分的生態意識。林西同志在一次針對“城市園林綠化走向二十一世紀的對策”提出的建議中說得好:……要增強人們的城市生態意識;首先從城市決策領導層開始。廣泛宣傳工業革命后二百多年來生態環境問題不斷出現、失調和惡化,逐漸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制定城市生態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的協調規劃!贫ǖ貐^的區域生態規劃!瓕@林綠化的經營管理要制定具體政策和指導方針,使環境、社會、經濟三個效益能真正辯證地統一起來。……還要向世界人民呼吁,保護好森林,保護我們的地球。 這些工作確實是當務之急。
編輯:xuan88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