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北京城市公園發展趨勢探討(多圖)
摘要:城市公園建設在城市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今天的城市公園建設面臨著一些問題,為尋找合理的發展道路,在對北京城市公園建設考察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從其取得的經驗中找到城市公園的發展趨勢。 Abstract: City park has play important function in citys development. Nowadays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park is facing some problems, in order to find a reasonable development path, we make thinks basi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ity parks in Beijing., co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from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experience. Key words: City Park;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Enlightenment ; Development Trend; City Beijing 城市公園是城市公共戶外活動場所,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城市公共園林。作為城市公園發展的里程碑,奧姆斯特德(Olmsted)設計的美國中央公園(Central Park New York,1858年)標志著公園走入普通人的生活,滿足普通人的渴求,掀起了影響深遠的“城市公園運動”(City Park Movement),公園運動的開展為現代城市公園建設開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園林歷史的國家,從傳統的古典園林到近代城市公園,再到現代城市開放空間,每一個階段都產生了具有時代特征的作品。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設的大規模展開,作為城市重要組成部分的城市公園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然而在城市公園建設理論方面還有一些困惑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能夠在城市公園建設浪潮退卻之后的明天依然能夠找到今天的足跡,尋找一條城市公園發展的合理道路,近幾年來對北京市城市公園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和縝密的思考,以期從中有所啟示。 1 北京城市公園建設現狀 古典園林(頤和園) 現代城市公園(菖蒲河公園) 現代城市公園(朝陽公園)
近年來,北京以2008年奧運會為契機,提出了“新北京、新奧運”的城市綠化行動和加快城市中心區集中綠地建設的計劃,自1999年開展大綠地建設以來,已建成城市萬米集中大綠地89處,400余公頃,這些城市中心區大綠地絕大多數是建在城市居民密集區和鬧市區,對改善城市環境產生了很大作用,其間有很多高水平的作品問世,如菖蒲河公園、皇城根遺址公園等。同時,多元的設計思想不斷涌現,相互碰撞,在諸多方面影響了城市公園的設計和建設。 北京城市國際化發展所帶來的社會的開放、文化的碰撞、市場的拓展以及技術的進步使北京城市公園面臨著一個復雜的發展環境。 2 城市公園發展趨勢 2.1 城市公園建設與城市建設的一體化 2.1.1 城市公園成為城市功能結構與空間布局的有機組成部分 開放空間是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間。現代城市空間己不再是特殊的單一土地,而是綜合地向外擴張,追求在更大區域范圍內的開敞與聯系的空間。隨著城市的結構調整、功能開發,城市公園的功能作用越來越重要。城市公園建設不僅是建幾個公園的問題,而是要與整個城市發展規劃相協調,使公園分布合理,形成“點、線、片、面”相結合的整體格局。 2.1.2 城市公園的共享性和開放性 公園建設要求與城市構成良性互動的關系,而不是像私家園林那般“孤芳自賞”或傳統城市公園那般“故步自封”,它的開放性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公園開放性的實現層次除了考慮公園系統中公園與公園之間的整體性之外(公園系統的建設),還必須關注公園與周邊街區的融通(具體單體公園的建設)。公園開放性所涉及到的內容,至少包括空間方面的開放、功能設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園的使用價值及與城市文化的對應。 2.1.3 多元城市空間的利用 在城市土地資源嚴重稀缺的今天,合理利用各種可利用的土地(包括道路、停車場、水道、市場等),通過規劃建設,使其成為城市綠地的一部分,綜合利用空間無疑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 綜上所述,城市公園作為城市開放空間,與傳統公共空間構成要素相比,其外向型的空間風格和生活化的公共空間之間的綜合化、多樣化將吸引盡可能多的使用者,并隨時代變化而不斷更新。 2.2 傳統文化要素在城市公園中的發掘、運用和表達 “一個公園必須繼承該地域的地方景觀和文化。公園在整體上作為一種文明財富存在,必須保持它所在地方的自然、文化和歷史方面的特色。”(節選自《世界公園大會宣言》,1995年)自然景觀是城市的基礎,文化景觀是城市的靈魂,在城市公園規劃設計中如何發掘、如何表達、如何傳承傳統文化,應該成為規劃設計中一個重要的方面。 2.2.1 傳統文化要素的保留、挖掘及再現 “跨海東征”景點 菖蒲河公園中的“扇子”雕塑
2.2.2 文脈的表達和場所精神的體現
2.3 現代城市公園設計中的生態化、人性化、個性化 2.3.1 城市公園的生態化 朝陽公園植被景觀 城市公園正從“咫尺園林”的微觀尺度向“大地園林”“生態園林”的宏觀尺度發展。現代城市公園作為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維持城市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穩定性是城市公園的一個重要作用。設計應以自然布局為主,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和自然植物群落,景區中的主要景觀建筑要與大自然流暢質樸的情趣相協調,不能把城市公園當作一處游樂場或娛樂場所來規劃,一個真正的公園可以沒有各種娛樂設施,但是不能沒有綠色植被,如朝陽公園大面積的綠地和合理的植物群落,為城市的生態系統建設起到很大作用(圖7)。 2.3.2 設計中體現人性化 公園道路五障礙設計
2.3.3 公園主題多樣性 公園要有自己的風格即公園的個性。公園設計在遵循一些普遍的藝術原則、技術規范的基礎上,運用不同的手法,體現不同的特點,創造不同的主題。如北京國際雕塑公園以雕塑為主題,展現不同的文化和藝術風格,成為其特色;菖蒲河公園以水為主,在充分挖掘歷史文化的基礎上,適當設置雕塑小品,烘托氣氛,畫龍點睛,公園的夜景照明,突出紅墻、河道和植物倒影,使人耳目一新;而明城墻遺址公園則運用簡潔的設計手法,突出展現城墻的殘缺之美,通過城墻、角樓展現滄桑之美。 2.4 多元設計思想的沖突與融合 “華夏名亭園”一景 時代的變遷改變了人們的審美趣味、心理特征乃至使用方式,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設計思想。當前的城市公園建設理念正走上繼承文脈和走向國際化并存的道路,多元化園林創作趨勢將不可避免。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計元素(并且社會也比以往更寬容地容納各類思潮和各種嘗試)的引入,這種傾向性對于設計者來說應該是創造了一個更為寬松和更能發揮的設計環境。雖然兩者在意識形態層面上和實際操作層面上的對接會有些摩擦甚至沖突,但不同的設計理念將以多姿多彩的面貌展示在設計的舞臺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繼承與創新。如陶然亭公園中的園中園“華夏名亭園”,使傳統園林的意境在現代城市公園中體現(圖9)。(2)西方設計思想的引入與融合:西方的設計理念不斷被引入,它的園林設計風格和文化符號在某種程度上給現代公園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理論方面開辟了新的方向,在實踐層次上與本土景觀文化不斷融合,創造出現代風格的城市公園。 2.5 建設、管理過程中市場機制的引入 2.5.1 公眾參與機制的引入 公眾參與(Public Participation)是一種讓群眾參與決策過程的設計,使群眾真正成為公園建設的主人。在公園建設過程中應引入公眾的參與機制,聽取公眾意見。公眾參與的結果能提升公眾自身的園林審美趣味與欣賞水準,反過來影響設計師與建設者,創造高品質的園林景觀,使環境和人的關系更和諧,使公園建設的盲目性消失。這一過程最為重要的是一種觀念,即在公園和開放空間發展方面,僅僅依賴于政府部門,是不能解決好所有問題的。它還可能限制了城市公園和開放空間的資源和創造性,也限制了公園綠地所能帶給社區居民的興趣與主人翁責任感。在政府和公眾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廣泛的合作,會成為我們國家城市公園和開放空間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重要方向。 2.5.2 建設過程市場機制的引入 我國目前開放空間的建設和管理,主要是政府投資,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也逐漸趨向政府與商家、企業公私合作的多種投資形式。政府管理機構要重點實施政策引導、宏觀監控和依法有效保護資源,制定優惠政策吸引企業、個人積極參與城市公園的經營與管理,廣泛吸納社會資金,使政府行為和市場行為共同運作。在開發管理方面,引入市場機制,建立公園和開放空間的使用與商業、服務業的有機聯系也是一個新的趨勢。北京朝陽公園就是采用委托北京朝陽公園開發經營公司開發經營管理,采納多方投資合作與管理的例子。 2.5.3 養護管理方式的轉變 在公園管理上,隨著城市的更新改造和進一步擴展,城市公園建設逐漸摒棄孤立、有邊界的公園模式,以開放的形式與城市的開放空間相融合,滿足大眾化公共性的使用要求。建成后的養護管理主要有一下幾種形式:(1)單位和個人“認養”綠地,捐贈花草樹木和園林設施、義務植樹等;(2)實行招標管理,達到降低養護成木、提高綠地質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3)與街道聯建管理,鼓勵社區參與建立綜合管理的新模式,利用社區工作優勢與綠地管理具有互補性的特點,調動市民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城市公園的管理中來實現公眾與政府的互動管理。另外對部分居民區的城市公園,可探索實行屬地化管理。 2.6 城市公園成為城市旅游新的增長點 隨著城市旅游的興起,許多知名的大型綜合公園以其獨特的品位率先成為城市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可以預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城市旅游對城市公園的可持續發展將起到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主要因素如下:(1)城市公園的設計理念凝聚和積淀了我國數千年悠久的園林藝術文化,融人文美、自然美、藝術美于一體;(2)公園豐富的游覽內容;(3)城市公園是生態綠地的主要載體,雅靜的環境使其在城市景觀中成為獨具魅力的亮點;(4)良好的區位也是城市公園發展旅游的有利條件。所以說,“城市中心商業區和門戶區的城市公園具有較強的旅游功能”。 3 結論 如今,城市公園的意義已不僅僅是20世紀市民們所需要的一個欣賞美景、相約聚會的場所,它在更大程度上隨著城市開放度的提高,成為了人們認知這個城市、體驗這個城市空間的主要領域。正如奧姆斯特德(Olmsted)在一個多世紀前說的那樣:“在這里,人們能夠融合在一起,無論窮人還是富人,老人還是孩子,每個人的存在都增加了其他所有人的快樂”。 城市公園設計也改變了以往“軸線+景區+綠地+山水+園林建筑”的傳統造園模式,人們心目中的公園已不是綠蔭下的亭臺。園林創作思維在科技高速發展和信息不斷更新的現實面前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生態的、人文的、后現代主義的各種思潮正在設計舞臺上盡情的展示著各自的風采,顯示著當前規劃設計領域中的平等、開放和包容。如何傳承我國優秀的造園藝術,融合現代設計思想,創造出真正屬于民族、屬于時代的城市園林作品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編輯: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