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因地制宜創造人文與自然融合的共享型園林化校園
摘要:通過對臨沂大學(臨沂師范學院新校區)的景觀規劃設計的研究,指出校園綠化規劃在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前提下,要因地制宜,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優美的、多元的校園環境,并提出在當前蓬勃發展的高校新校園建設中,校園綠化規劃要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共享的生態型大學校園的理念。 關鍵詞:景觀環境;人文與自然;資源共享;生態型 臨沂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地處魯中南山區的南緣,是沂蒙山區的中心城市。臨沂市域內多山、多水,境內大小河流300多條,山水相融,風光旖旎。而臨沂大學地處臨沂工貿開發區北部,分南、北兩個校區,總面積578.5hm2。南區南臨雙嶺路,北至聚才六路,東至濱河大道、臨西八路,西至臨西十路,面積為407hm2。北區南臨青年路,北至北外環路,東至濱河大道,西至臨西十路,面積171.5hm2。枋河從基址東側自北向南匯入沂河。臨沂大學的興建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通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用地調整、環境整治、機制創新、政策扶持和創業投資等途徑,可以形成一個以大學為紐帶,輻射周邊地區,集教育功能、產業功能和生活服務功能為一體,文化氛圍濃厚、科技產業發達、服務體系完善、優秀人才匯聚、生態環境良好的優化區域,并最終建成一個一流的大學科教區、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區和優美的生活區。 1景觀立意 臨沂大學融建筑、規劃、景觀為一體,在統一使用土地資源的基礎上,形成臨沂大學整體化的空問特色。采用大面積中央綠地的布局方式,在校區中央形成兩片核心綠地,一處為40多hm2的生態綠地,另一處為結合運動場、高爾夫練習場的功能性綠地。兩處空間以水系同枋河相連,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格局。而中央綠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成為各個院系和師生住宿區均能看到和便捷到達的核心景觀空間,成為校院內一處具有良好環境的交流、休息、娛樂場所。同時,生態綠地與枋河因沒有建筑的遮擋,造成視覺上的通透,從而把枋河景觀納入大學的景觀視覺范圍內,形成了超越大學城范圍的城市綠地;同樣,對于城市而言,大學景觀對城市空間也是開敞的,城市居民也能夠便捷的到達中央綠地。而不同的區域之間以不同的元素來統領區內環境,形成個性鮮明、層次豐富、易于辨認的整體環境。另外校園中密度較小的建筑群則建成為廣闊綠地中的景點,與良好的景觀環境相得益彰。達到建成“生態系統中的大公園”,“公園中的大學城”這樣的建設目標。 2景觀總體空間布局 整個校園總體空間布局采用圍合的方式,即建筑群圍合中央綠地,景觀總體布局在這一圍和空間內,在堅持整體化的大景觀規劃原則下,利用空間要素,以中央綠地為中心形成“核心面——核心線——分散點”的景觀系列,創造豐富的空間環境效果,達到不同的空間體驗;由各個院系建筑圍合成的中央庭園,則結合建筑的功能特點靈活布置,創造出一個個或清雅、幽致或活潑、生動或莊重、大方的小景點。室內空間、庭院空間和外部空間相互滲透,建筑群與自然環境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個山水疊翠、林木蔥榮、綠色掩映的具有濃郁文化、景觀資源共享的生態型校園,為師生們創造一個環境優美而富有生機的學習、生活、娛樂環境,同時這個綠色環境也是城市不可多得的園林空間. 3景觀網絡 3.1以大面積的山水及綠地組成的近百公頃的中央綠地,形成生態、功能、共享的景觀核心面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造園在選址后,就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作為此園之特征。由于臨沂市域內多山、多水,境內大小河流300多條,山水相融,風光旖旎,因此地處臨沂市西北部的臨沂大學原地理位置內也不乏水系和山丘,在整個校區的中心地段就有山丘和多處水體,在規劃設計時依托這些現有的自然環境和條件,充分利用原有的山體,巧妙構思,精心設計。設計時保留地段內原有山丘,并在局部適當調整、增加、擴大,形成一座高低錯落、前后穿插、顧盼呼應,主、次、配和諧構圖的山體。宋人郭熙曾說“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發,以煙云為神彩”,“山水相依,山抱水轉”,“水因山轉,山因水活”,由此可見掇山理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在掇山的同時,把原水體進行改造并在圖書館部分擴大成湖。園林中的水系忌水出無源,或死水一潭,而理水首先要溝通水系,即“疏水之去由,察源之來歷”,在水的處理上,合理改造、利用校園內湖面周圍的原有水體和水系,使之與湖面相連,并與枋河連通,在整個校園內形成與枋河相連的中心環形水系并與周邊水系連通,形成校園內脈源貫通的完整的山水格局。中國傳統園林中,山形水系是組織空間環境的骨干,浸潤著悠久中國傳統文化的山水空間對于形成良好的大學環境有著獨特的作用,它既是對人工建筑與自然環境交融的一種塑造手段,也是對傳統精髓文化的繼承,同時,它也是組織校園公共空間的結構性要素,通過主山與次山之間的空間呼應,貫穿校園的自由水系的連接,使校園內呈現出豐富的景觀環境,促進富有生機和活力的校園氣氛。而圍繞中心的山水體系向三面擴展形成大面積以喬灌草為主的大面積的林地和草坪,相對高大的山體、遼闊的水面、疏密有致栽植的大片綠地形成40hm2的生態綠地,緊接這片生態型綠地是為結合運動場、高爾夫練習場的功能性綠地,這兩處形成的近百公頃的中央綠地構成整個校園中以綠色生態為主題,結合功能的核心景觀面。 校園的景觀環境設計既要滿足教學、科研、學習、工作、生活的物質功能,更要滿足增進交流、激發靈感,增進智慧、提高修養、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在40hm2的生態型綠地范圍內,不僅有陸地的繁花、水中的游魚、樹上的飛鳥形成的一種生機盎然的動態景象;還有喬木與灌木、常綠與落葉、闊葉與針葉、觀花與觀葉合理搭配形成的生機勃勃的植物景觀創造出的春花爛漫、夏茵濃郁、秋色斑斕、冬景蒼翠的四時美景,再輔之與結合運動場、高爾夫練習場的功能性綠地形成的近百公頃的綠地更給人一種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的博大、廣闊感,從而激勵莘莘學子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同時,由于這塊核心景觀面位于整座校園的中心,每個方向都有通達、便捷的交通路線,而且視線通透,因此也是一個從任何角度都能欣賞到和便捷到達的核心景觀區域空問,成為一處有助于學生提高修養、陶冶情操的具有良好環境的學習、交流、娛樂、游憩的場所。同時,生態綠地與枋河通過沒有建筑遮擋的視覺通廊相連,使大學景觀與枋河景觀融為一體,形成超越大學城范圍的城市綠地,讓大學成為城市一處可供市民游覽的文化氛圍濃厚的景觀綠地,與此同時也突出了校園的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 3.2虛實相間、曲折有致、貫通全校區的環形水系形成景觀核心線 園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一個綜合性的藝術品,而水是一座園林的靈魂和血脈。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作為一所以教育為主體的綜合性院校,不僅擔負著增進學生智慧,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把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的人才,為體現孔子——開平民教育之先河的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這一思想,在設計時改造原有的水系水體,在整個校園中連通枋河的水系形成了貫穿校園的景觀主線,形成了學校的另一條參觀線路。而且水體的設計借鑒中國傳統禮制建筑中辟雍之水的理念——辟雍以水環繞建筑象征教化流行,是對這所大學內在本質的一種體現,而且大學中環繞中央綠地的水系在創造良好環境的同時也是對傳統文化理念的一種回應,整個校園中的水體主次分明,自成體系,而且山水相連,相互掩映,“模山范水”創造出大湖面、小水池、溪、灣、灘等不同的水體,在主山的南面,主體建筑圖書館的北面,擴大成為湖面,湖中點綴的島嶼和山石避免了水面一覽無余,增加了湖面的層次,豐富了水面景觀。圍繞中心大湖面,外圍水道瀠洄,水系有寬有窄,水面時開時合,沿曲折有致的水岸線,散布著島嶼景觀、溪流景觀、濱河休閑帶、木棧道和景觀平臺等十多處景點,使整個水景更加引人人勝,同時擴大的水面和整個水系還可以起到涵養水分、調節氣候的作用。 園林巧于“因”、“借”,園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時”,在臨近枋河的部分,充分考慮到對濱水景觀的利用以及校園本身建筑與環境的設計,兩者相互因借,使得校園將祊河的景觀納入到學校的視野之中,同時其本身也成為枋河濱水地帶的一處優美景致。 3.3在中央景觀面與水景線的組織結構下,各個建筑群及周邊環境形成山水骨架上的多元的景觀有機體形成各具特色的分散點 校園環境是多種文化知識滲透交融的環境,是多元文化的組合。而在校園景觀環境設計時,通過豐富多彩的景觀處理形式來體現校園文化的多元性。如丘陵起伏的山地和涓涓流淌的小溪似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的田園牧場風光;主人口兩側以工整對稱為主的植物景觀和中心的長方形水池、噴泉則體現了規則式園林華美壯麗的景象;小橋流水,詩情畫意是江南文人園林的真實寫照,中央景觀核心面的大面積水體和綠地組成的山水景觀則反映了皇家園林的浩大與宏偉。而由風格簡潔、現代、莊重,色彩淡雅,造型優美的多層和低層為主的建筑群落圍合而成的圍合空間,不僅使得處于核心的資源可以最大程度的得到共享,又形成了親切宜人的空間氛圍。在這些圍合的空間內因各個區域建筑性質、功能的不同或點綴景石及小品或布置花壇或配置植物或利用圖案美觀的鋪裝面,在有限的空間內創造出諸多營造精美、布設精巧雅致,而又各具特色的小景觀區域,不僅使人文景觀和自然環境有機融糅,形成一座鐘靈毓秀、景觀內容豐富多彩的生態型校園,同時也體現出臨沂大學中西融合、古今貫通,廣泛吸納各種知識、文化、培養多種綜合性人才、爭創一流大學及進行多種辦學體制的建校思想。 4結語 臨沂大學校園在這種“核心面——核心線——分散點”的景觀系列安排下,整個校園就像一曲和諧的交響樂,既有委婉舒緩的樂章,又有激情澎湃的旋律,將理性與浪漫、人文與自然、古典與現代、含蓄與直觀、幽靜與熱鬧、靈秀與粗狂、共享與發展完美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多樣統一、資源共享的生態型、園林化的校園環境。 (王世英 劉丹 臨沂師范學院基建處)
編輯:xuan88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