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盛世年華居住小區環境景觀營造淺談
人與自然的共生 ——盛世年華居住小區環境景觀營造淺談 摘要 居住環境是人類最為重要的生存空間,由于城市人口的高密度集聚和生產、生活造成的污染,“城市病”已成為世人所關注。注重生態,萬物生機勃勃;忽視生態,導致生靈涂炭。因此,城市的一切建設必須建立在人與自然協調,社會、經濟、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才能保證城市健康有序的發展。本文以居住區環境營造的理論基礎出發,結合盛世年華居住小區環境建設的實例,分析了居住區環境的構成、居民行為活動的類型,主要從小區在植物景觀、水景觀、山石景觀等方面如何環繞人、建筑和自然環境和諧結合的課題進行探討,建議居住區環境的營造需從人的行為本性出發,注重人與自然的共生。 關鍵詞:居住環境;人;自然環境;和諧 Abstract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s the most essential living space of human-beings. Along with the citys development, population growth and pollution of manufacture and people’s life, modern city will face the serious city disease. For searching the way of cit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ncordance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environment, it points out that the urban planning may enhance the building of the environment, bring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the ecological city planning and explore the planning strategy of the ecological city, by using the ecological theory, reference to the urban planning theory.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theory, taking example of Shengshi Nianhua compound’s practice, and making analysis of components of residential area, types of residences behavior. The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theme of environment harmoniousness from plant landscape, water landscape, stone landscape, etc. This thesis further recommends mak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n accordance with people’s behavior, harmony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Key Word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people ;natural environment; harmony 一.緒論 中國古代有“家園”之說,“家”指的是一個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受自然環境影響的庇護場所,“園”指的是家的外延,是家周圍小范圍內區別于城市公共空間的灰空間。中國古代在住宅區的環境設計上有獨到之處,從網獅園,留園以及拙政園等古代名園可以看出,從古代開始,中國人就很注重居住的品質,而且在居住區的環境設計上已經形成系統的理論。一個成功的居住區環境設計不僅要滿足人的生理要求同時還應滿足人的心理要求,應具有共存,共生,共樂,共雅的基本特征。而進行人性化的環境設計和建設必然需要依托一定的理論基礎。以下為本人在進行具體項目實施前所借鑒、研究、分析的部分理論依據。 二.環境營造的理論基礎 1.居住區環境 居住區環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兩部分,他們必須是相依相存的,否則就會失去環境的可居性,失去生態平衡。所謂硬環境是指居住區內一切服務于民、并為居民所利用,把居民活動作為載體的各種物質設施的總和。它是一種有形的環境,包括自然要素、人口要素和空間要素,是由各種實體和空間即住宅建筑、公共服務設施、各類構筑物、道路廣場、綠地、各種活動場所等構成的環境。所謂軟環境是指居住區利用和發揮居住區硬環境系統功能而產生直接和間接影響的一切非物質形態事物的總和;它是一種無形的、而居民又隨時隨地身處其中和使用空間環境的效果,如生活情趣、生活方便、舒適程度,信息交流與溝通,社會秩序,安全和歸屬感等。硬環境是軟環境的載體,人們的活動及精神生活要以物質設施和資料作為基礎,一些軟環境要素是以硬環境作為其存在的必備條件;軟環境的可居性是硬環境的價值取向,人是居住區的主體,居住區硬環境建設的目的是為居民提供一個舒適、方便、安全、安靜的居住環境,也就是說提供一個可居的場所,因此硬環境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受到軟環境的制約和影響。 2.居民的行為活動 居民的居住行為活動總體上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必要性活動、自發性活動和社會性活動。必要性活動是指同一年齡組的居民在不同程度上都要參與的所有活動,這些活動在各種條件下,不管何種環境的居住區都必須發生和進行,這些活動的方便、舒適、安全、安靜程度,嚴重受到了居住區環境的影響,特別受到硬環境布局的影響。自發性活動只有在適宜的戶外環境條件下才會發生,只有在人們有參與的意愿、并且在時間、地點、場所可能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包括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駐足觀望有趣的事情及坐下來曬太陽等。社會性活動指的是在公共空間或半公共、半私有空間中有賴于其他人參與的各種行為,包括兒童游戲、打球、互相打招呼、交往、下棋等各種公共活動。社會性活動,按照社會心理學的理論,認為具有三個方面的功能作用:一是組織功能,即通過社會性活動使居民有秩序、有組織、有系統的結合起來;二是協調功能,即通過社會性活動增進居民的相互了解、同情和支持,協調行動,共同對居住區承擔起社會責任;三是保健功能,即社會活動是人具有社會性的反映,保持人與人的思想感情交流、信息交流,從而有利于人的心理平衡和身心平衡。居民的社會性活動和自發性活動是即興發生的,具有很強的條件性、機遇性和流動性,這就對硬環境系統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當戶外硬環境具有較高質量時,盡管必要性活動的發生頻率基本不變,但由于實體和空間條件好,其環境系統的功能效益就得到充分發揮,并且由于場地和環境布局宜于居民居住駐足、小憩、游玩等,大量的各種自發性活動和社會性活動就會隨之發生和增加。 3.居住環境的人性化 很多人認為景觀就是種樹而已,其實景觀更有居住、社區的含義,也就是說一個場地以及居住在這個場地上人的整體才叫景觀。因此景觀包含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人和自然的關系以及人和土地的關系。景觀設計就是要設計人和自然的關系,引領人群居住在人性化的設計中。 那么怎樣才是理想的居住環境?曾經有位學者做過一個簡單的測驗:在一個酒店大廳里,廳里擺了20張桌子,這是唯一的入口,周圍都是窗戶,有個唯一的送菜口,一般人們喜歡選擇哪里就餐?研究結果證明,大家都喜歡角落和安靜的位置,這樣的選擇暗合圍棋的布局,叫金角銀邊草肚皮。為什么會選擇這樣的地方?這就是人性的表現,居所、座位的選擇都是人性的表現。另一個例子:如果在中國大地上讓你任選一個地方蓋別墅,這珍貴的一畝三分地你選在什么地方?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90%都會這樣選擇:后面要有山,一片林子包圍著住宅,前面有一塊草地,草地上有好多花,草地前面還要有一片水,水里面有野鴨在嬉戲,再有一條路在門前穿水而過,再穿過一片林子到達想去的地方。我想這是每個人的理想,當然會有個別人做另外的選擇,但基本是這個模式。這是理想的模式,是人的本質的需求,與前面講到的對座位的需求是一樣的。簡而言之,無論是心理學的模式也好、統計結果也好,人們在選擇居所的時候人性本身大多會有上述的某些需求,但是人不可能都回歸自然,我們進行居住區景觀設計就是要為人們營造一個寧靜的家園,為居住者創作一種回歸自然的親切感。 三.盛世年華居住小區環境景觀營造實例 基于上述的理論分析,本人作為盛世年華居住小區工程的項目主管,在進行施工圖深化及工程實施的優化過程中,以澳大利亞設計師的方案作為基礎,結合居住區環境建設的理論依據,嘗試在空間環境理論和行為學的理論基礎上,營造一個以人為本、物為人用的居住環境。提高居住區軟環境的可居性,使小區居民在人性化的環境設計中更好地進行自發性活動和社會性活動。以下為該項目的背景介紹及本人在小區居住環境建設實施時各景觀要素的人性化設計與施工的心得體會: 項目背景介紹:盛世年華居住小區由上海浦房集團開發建設,是比較典型的住宅區環境景觀工程,包括綠化種植景觀、硬質景觀、水景景觀、照明景觀等。其方案設計由澳大利亞伯靈頓設計事務所完成,由我公司負責施工圖設計深化工作及工程管理實施。該小區景觀面積59000平米(含水體面積15000平米),綠化率50.2%。工程造價(包括道路、雨污水系統)為8500萬元,其中景觀工程造價7900萬元。小區由蜿蜒而形的水灣,臨水而建的小道,高低錯落的坡地,與水面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圖案——“王”字,寓意非凡。在周圍的住宅樓之間形成別具特色的六大水灣(常青灣,四季灣,夢幻灣,音樂灣,自然園,健身灣),面向中心湖,使得每棟樓的住戶都能觀賞到二處景觀。小區主入口景觀于2003年7月開工,其他景觀工程于2004年2月開工。2005年4月30日竣工。通過我公司整個工程管理團隊的共同努力,本工程獲得上海2006年度“園林杯”優質工程獎、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優秀園林工程”金獎的榮譽稱號。 1.大湖水景 水性是人的本性,水景住宅為什麼房價能夠比一般的房子高50%到將近一倍的價格?就是利用了人性;谑⑹滥耆A居住小區人性化設計的基本理念,小區以大湖王朝聞名于市,充分滿足人的親水需要,以提高嬉水、觀景等自發性活動的產生。但景觀環境初步設計時對于大湖水面的水質維護問題未進行深入考慮。為了既體現大湖王朝的氣勢,又保持較好的水質環境,我公司在施工圖優化時提出了增設噴泉景觀設施來豐富大湖水景的構想,以此增加景觀湖水的流動性,既維護了水質又達到了較好的景觀效果:1)主入口廣場兩側跌落水墻水幕一瀉而下,池中泛起陣陣漣漪。涌泉如盛開的夜來香讓人感到絲絲清涼。廣場中央3米直徑的潔白房山玉球鑲嵌金珠,好象破殼而出的粒粒碩果令人饞涎欲滴。 2)站在對景廣場湖畔,一簾水幕從頭頂3米多懸高的玻璃水橋落下,微風襲來,偶有水花飄打在身上,頓覺一絲涼快。湖中的龜紋石叮咚作響,仿佛千年壽龜哼吟長歌。3)大湖中心島四周中心直上噴泉刺破云霄,忽然閃電雷鳴,大雨飛泄,雨滴泉水上下交融連成一片。冷霧系統讓中心島四周水霧彌漫,猶如人間仙境。對岸熱帶雨林玻璃橢球體披上了晶瑩的輕紗,球體和中心島間跑泉此起彼伏,側看猶如琵琶銀弦,正看好象蛟龍騰躍。 為了使水景達到最佳的景觀效果,我們在施工時除了嚴格控制埋管穿線設備安裝的施工質量外,把調試也作為質量控制的關鍵之一。在施工后期,我們組織了各相關專業工程師、項目管理人員、作業技術人員花了近二個月時間,先對各水景分別調試,達到最佳效果,然后再分白天和夜晚兩個時段聯動試驗,觀察總體效果。及時修整完善,及時解決問題。如音樂噴泉的旋律與古琴式噴泉的合拍;對景廣場光亮泉弧長和落點位置;湖心可調直流和中心直上主峰組合角度等。擇日如煙雨蒙蒙,站在對景廣場水簾下的平臺,眺望大湖:近處涌泉怒放,跑泉飛舞;中心島四周中心直上水柱沖破云天,冷霧系統水汽飄渺;對岸熱帶雨林前可調直流如蛟龍騰躍,側看又似古琴纖絲,而搖擺直流象海鷗展翅飛翔;晶瑩的雨珠從熱帶雨林玻璃球體緩緩流下,如粒粒珍珠閃閃發光。由于大湖水景的設計充分考慮了人的親水需求,增設的噴泉景觀既豐富了小區景觀又較好地維護了水質,噴泉開放時小區內嬉戲玩鬧的兒童隨處可見,常青灣、健身灣等休憩空間的成年人駐足停留,頓感“眼前滄海難為水,身到蓬萊即是仙”,水景令人如癡如醉,渾然不知全身已經濕透。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