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城市河岸都建園林景觀 并不科學
我國第一部規范城市河流生態修復和濱水景觀綠化建設的政府指導性文件——《上海市河道綠化建設導則》最近開始實施,今后城市河岸的綠化布局、景觀設計及施工養護都不能“自說自話”,而必須納入規范管理,以營造城市科學的親水環境與市民休憩空間。 河岸生態存在缺陷 如今的上海,不僅沿蘇州河兩岸的商品房持續熱銷,而且大凡與各色景觀河流相鄰的親水樓盤也頗為吃香,與水為鄰成了都市住宅的一種時尚。目前在本市的新城區建設中,諸如浦東新區、松江新城、閔行新城等地的河道兩岸建設,相繼成為城市環境和景觀建設的重點與地標。這些新城區河道多在原有自然河岸的基礎上進行了改建,普遍加大了綠化建設的力度,綠化種類更為豐富,綠化品種的配置也更趨多樣,有不少還添加了更多園林綠化和生態綠化的手法,如水生、濕生、中生性河岸帶植物種類的大量應用,使得河道兩岸綠化布局顯得層次鮮明、色彩豐富。 然而,如此“濃墨重彩”的綠化設計與布局,也并非完全科學與有利。如,園林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建設和維護成本也水漲船高;在河岸帶植物的配置、植物種類的選擇上,還缺少對生物環境特點的正確認識,導致綠化的成功率偏低;由于鄉土樹種比例偏低,也造成了病蟲害發生嚴重、生態效益不高等缺陷。 植物配置應當適宜 華東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蔡永立主持完成的“上海市河道綠化建設導則研究”,首次系統分析了本市河道綠化的類型、特點及其影響因素,找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方向。市水務局、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據此研究制定了《上海市河道綠化建設導則》,提出河道綠化應在滿足引排水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根據所處位置和周邊環境的差異,選擇適宜的植物配置方式,讓河道綠化建設充分體現生態性和景觀性。 參與這項課題研究的華東師大左俊杰博士介紹,今后本市陸域部分應根據河道功能定位開展綠化,植物種類選擇和配置方式要反映河道特色,以自然式的群落為主;對景觀要求較高的河道,應增加植物群落的通透性;農村地區的河道以水源涵養林和防護林為主,其他河道可兼有防護和經濟的功能;對有防汛要求的河道,在綠化建設上應嚴格遵循防汛通道的相關規定。左博士說,在城區河道周邊空間狹窄的地段,應增加垂直綠化、豐富背水面綠化,提高綠化的景觀性;在河道周邊空間大的地段,應采用拋石、卵石等人工近自然型護岸材料,同時增加水生、濕生植物帶;在毗河而建的小區,應增加觀河平臺、岸邊走道等,來滿足市民的親水要求。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